展时代风采 树先锋形象
———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进事迹掠影(二)
龙口市石良镇尹村党支部———
演绎闻名全国的“尹村故事”
刘玉祥带领参观团在村里游览。
刚闭幕不久的龙口市第一届粉丝民俗旅游文化节在尹村成功举办。油粉、绿豆糕、面塑、鱼拓等民俗作品,让来自省内外各地的万余名游客过足了瘾,也进一步提升了尹村在全国的知名度。就在去年,尹村还拿下了一块国字号招牌———“全国文明村”。几十年如一日,尹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坚持集体所有制不动摇,一步步演绎出了村强民富的“尹村故事”。
如今,尹村共有376户、1121人、54名党员,是远近闻名人人艳羡的小康村。40多年前,尹村一穷二白,村民在十里八村也“矮人一头”。从那时起,村党支部就认准让村集体“挣钱”带动百姓致富的路子。1976年,村党支部迈出了发展第一步,组织党员骨干和部分有泥瓦匠手艺的群众成立建筑工程队,在时任民兵连长刘玉祥的带领下开始了闯荡历程。1986年,村党支部研究确定,集体投资建设村办企业———龙口尹村外贸联营粉丝生产厂。30多年来,厂子坚持姓“公”不变,并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销售模式,最终把小粉丝作坊发展为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的现代化粉丝、淀粉生产企业,产品远销美日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带动群众共富是党支部的最终目标。作为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山区村,群众致富还是要在土地上做文章,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模式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面对这种局面,村党支部首先在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上求变,大力推广新品种作物种植,逐渐成为业内知名的巨峰葡萄种植村。农作物质量和名气有了提升,如何能卖上个好价钱?党支部给出的答案是: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抢占市场价格话语权。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和巨峰葡萄服务销售中心,吸引全村葡萄种植户加入合作社,实行提供良种、种植技术、管理模式、生产标准、收购成品、对外销售“六统一”管理。平台一搭建,果价往上翻。仅此一项,村民户均收入就达2万元以上。
谈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党支部书记刘玉祥感触颇深:“不变与求变是相对的,不变的是坚持集体所有制不动摇的发展方向,变的是组织发动群众的途径和方式,我们坚信只有把‘钱袋子’牢牢掌握在集体手中,发展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在刘玉祥和村党支部的心里,“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干部是村级发展的“领头雁”和“中枢脊梁”,抓好这支队伍,才是抓住根本和关键。对于村级班子建设,尹村总结的经验就是开务实管用的会、开解决问题的会、开共议发展的会,只要涉及村里的事,哪怕开会的时间比会前通知的时间短,也要开会把事情讲清楚、议明白。
广大群众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依靠。村党支部以文化育民为切入点,坚持党员带头,通过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把群众注意力从家长里短零碎事、房前屋后自家田等小事小情中转移出来,积极倡树正能量。尹村党支部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建设文体设施。乡村大舞台、活动小广场……各项设施一应俱全。“别看只有一千来口人,村里有合唱队、大秧歌队、广场舞队和戏剧演出队4个文化队,总共400多人。”刘玉祥告诉记者。全村连续12年没有出现上访事件,文化、文明、党群一家亲已成为尹村的鲜明标签。
一系列的成绩,没有绊住尹村党支部谋划新发展的脚步,他们不断在集体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把‘尹村故事’续写得更精彩,是我们党支部追求的新目标。”刘玉祥充满干劲地说。ymg记者 任雪娜 摄影报道
莱阳市姜疃镇濯村党委书记高云建———
勇挑重担,带头打造“最美濯村”
高云建讲解旅游规划。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在今年4月份中国的花海版图上,莱阳濯村“赏花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濯村二十多年前还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庄,在一无矿产二无城镇化红利的条件下,却在村党委书记高云建带领下闯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庄建设、生态促进产业振兴”的特色乡村发展道路,濯村的历史既是一部党员引领村庄群众干事创业的奋斗史,也是一个“绿水青山”换来生态“聚宝盆”的生动实践。
打响乡村振兴“当头炮”,“战斗堡垒”至关重要,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1996年,高云建毅然放下自己的企业,回村担任起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二十余个春秋。为强化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打开工作局面,他从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抓起。村“两委”班子每天早晨一个碰头会、每月一次党小组会、每季度开展一次党课教育,保证了党员干部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村居环境治理初期,高云建带领班子成员和党员分段包干,逐户做工作搞搬迁、带头捐款,老党员、老干部带头行动,改路、改水、改厕、改塘…… 就这样,一件件事办了下来,党员干部精气神上来了,群众的心劲也齐了。
二十年前的濯村集体增收没有门路。高云建带领村“两委”班子从土地规模经营入手,党员干部带头流转,变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统一集约经营,把全村8900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了集体,引进外资10.76亿元,兴建起梨、葡萄、花卉、苗木等各类果品园林基地,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带动了周边村庄 3000 余名村民就业。2017年,村集体收入14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在发展村庄集体经济的同时,高云建积极鼓励村民创新创业。目前,全村物流、电子商务、粮食仓储、餐饮服务等经济项目达到120余个,形成了干部创事业、客商创大业、百姓创家业的浓厚氛围。
谈及濯村的生态发展历程,高云建讲了这样一个段子,说以前新媳妇过门后,会收到一双雨鞋做礼物,因为不穿雨鞋根本出不了门。二十多年前,濯村很多村民养鸡,乱堆鸡粪。在高云建看来,这种损害环境的做法是有“毒”的,严重制约濯村今后的发展。于是,他决定先改变村庄的环境面貌,从整顿养鸡业入手,治理村庄面源污染,又按“定规划、搞硬化、种樱花、做绿化”有序改善村庄生态。在高云建的带领下,村内村外、大街小巷变成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随着村庄生态环境的持续美化,高云建又把“美丽环境变成美丽经济”作为濯村生态振兴的新路径,把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上了议事日程。2006年,濯村引进了占地460亩地的中国北方植物园,种植1200多种植物,面向社会开放,并成为山东农大、青岛农大的实践基地。2015年,村庄整合3000亩苗木基地、60万株蝴蝶兰花卉基地、10万株樱花等资源,利用村庄樱花品种多、品质好的特色,濯村至今已连续举办4届“樱花节”,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培育起一条以樱花游为主的特色旅游产业链条。如今,优美的环境,不仅成了濯村靓丽的名片,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商前来考察、洽谈。“有不少的投资商是先看好了我们的居住环境,才带项目来投资的。”高云建说。目前,濯村正与中青旅集团等开展合作,联合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高效农业于一体的田园文旅小镇。ymg记者 高少帅通讯员 王伊凡 李征 摄影报道
招远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党委书记陈松海———
全力打造产业扶贫“新样板”
陈松海(前排左一)查看果树长势。
夏日的大户陈家村,瓜果飘香,葡萄、苹果、猕猴桃等作物遍布大小山丘,目之所及处全是水肥一体化的现代果园。近年来,大户陈家党委书记陈松海带领村党委成员,抢抓招远市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机遇,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产业扶贫新路径,走出了一条绿富双赢、群众点赞的路子。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举,是拔掉“穷根”根本之策。目前,大户庄园辐射周边13个自然村、群众2676户,60%以上的劳动力成为园区企业骨干和产业工人,农民人均收入超招远市平均水平20%以上;带动2个镇、117户、199名的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先后荣获“全国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山东省五星级好客人家农家乐”等称号。
大户庄园地处招远市金岭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土壤主要为沙壤土;属钟离河流域,招远南北水系分水岭“小南海”从园区流淌而过。依山傍水的自然资源,特别适宜葡萄、苹果、猕猴桃等高效经济作物生长。
2014年以来,大户庄园农林专业合作社,瞄准这一大自然馈赠的“聚宝盆”,先后流转金岭、齐山2个镇,侯家沟、南冯家、西梧桐夼等7个村的土地8000余亩,根据山势和地力不同,以每亩400—800元的价格,将流转来的土地规划成20—90亩的种植片区。
成立了合作社,流转来了土地,田间管理谁来搞呢?陈松海说,经村党委研究后确定实行合作社统一领导下的家庭农场主负责制,以每亩1500—2000元的价格发包给专业农场主。农场主自承包合同签订之日起,与庄园“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按照庄园统一标准和要求进行田间管理,产品销售由庄园负责。截至目前,庄园累计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87户贫困户土地324.5亩,直接增加贫困户收入25万余元。
扶贫,关键在于赋予贫困村可持续脱贫的能力。陈松海介绍,大户庄园积极探索股权拉动扶贫的新模式,坚持“庄园运作、市场运营、入股分红”的原则,鼓励周边贫困村把村集体的荒山荒坡,作为股份入股合作社,按照每年每亩200—600元以上的收益进行分红,为贫困村集体增收提供了一条稳定的渠道。
2014年,园区完成农业物联网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了物联网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田间生产上的成功应用,建成了测墒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葡萄基地600亩;2017年,投资1500万元,对庄园进行田园综合体规划,集中开发金水湾、汪家沟、陈家岭3个核心地段,将自然资源、游乐设施、传统民俗有机融合,实现了“农业+旅游+文化”三维一体格局。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建设,先后对贫困村400余亩荒山荒坡进行作价入股,带动周边贫困村5个,年累计为贫困村增加集体收入近20万元。
大户庄园始终坚持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按照“园区建设规模化、田间管理生态化、管理模式农场化、市场营销品牌化”经营理念,加快园区多元式、叠加式、倍增式发展。
从2014年开始,推行生产资料、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品牌运作、产品销售“五个统一”,引进种植矮砧苹果、葡萄、秋桃等多个优质高产品种,委托中科院研发的“大户庄园安全农业云”系统,实现全天候绿色生产、全过程质量追溯,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大力推动线上线下销售,通过网上认购,在北京、上海、济南、深圳等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点。广泛开展“观光采摘式农业”“体验式农业”“节会农业”等现代农业休闲观光采摘,连续2年举办“南海林苑?大户庄园葡萄文化节”。同时,每年根据产业发展和效益情况,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专项扶贫,鼓励贫困农户进行产业发展或进行困难生活补助。近年来,累计发放专项扶贫基金60余万元,受益贫困人口33户。ymg记者 侯召溪 通讯员 原立波 摄影报道
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党总支书记滕春竹———
耕海致富建设经济强村
滕春竹(中)在项目建设现场。
在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提到党总支书记滕春竹,百姓都会拍手称赞。在滕春竹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的十多年时间里,他和“两委”一班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朱旺村由一个沿海小渔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2017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469万元。
1999年,滕春竹上任朱旺村党总支书记。在上任之初,他就确立了以夯实党建为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强村富民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决定带村民走上一条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之路。
朱旺村“两委”成员共8人,严格实行分工负责制,每天上午,滕春竹雷打不动主持召开碰头会,安排当天工作,研究重要问题,村庄也严格落实村干部周一到周五全天坐班、节假日专人值班制度,确保有人办事。而且,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总支组织198名党员深入开展“亮身份、践承诺、比奉献”活动,建立落实党员联户、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每年组织评选“优秀党员家庭”。
有了干事创业的激情,还要有切实发展的思路。朱旺村处于沿海地区,有临海发展优势。在当选党总支书记后,滕春竹和“两委”成员研究得出结论:要使村庄发展再上新台阶,必须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经济。
经过多方研究论证,滕春竹决定先从老本行上做文章,投资26万元,开始养殖当时国内尚在试验养殖阶段的大菱鲆。当年,第一批大菱鲆试养成功,便为村集体增加200多万元收入。此后,为迅速做大以大菱鲆为主导的养殖产业,村庄规划建成占地1500亩的水产养殖园,吸引了青岛、大连等养殖大户前来投资建场。目前,养殖区内共有养殖大棚400多个,年养殖能力达200多万尾,育苗能力达1000多万尾,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
水产养殖业走上正轨后,滕春竹又将目光放在村庄经济多元化发展上。2001年,村庄投资100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一条长15华里、宽30米的“朱旺路”,打开了朱旺村发展经济的门户,围绕这条路及水产养殖园新上项目50多个。随后,又规划了一个占地2000亩的凤凰工业园,引进项目10多个,总投资达到30多亿元,年产值达20多亿元,每年为村民增收700多万元,集体增收160万元。
在工业园区快速形成的同时,滕春竹和“两委”一班人毅然决定,找专家开始规划建设朱旺港。经过一年的筹备,朱旺港于2005年开工建设,2008年完成了一期、二期工程,成立了山东朱旺港务有限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村委为每位村民免费发放1000元的股份,使所有村民都能受益,实现了从“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的变革。目前,朱旺港累计投入资金4.6亿元,2个3000吨级、2个10000吨级散杂货码头泊位全部通航。2014年,与烟台港合作,投入资金1.2亿元,开展集装箱转运业务,年吞吐量达到10万标准箱。
朱旺村是莱州市第二大村,村大、人多、事杂,滕春竹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2005年,他和“两委”一班人谋划实施村民上楼工程,规划建设“海天乐园”小区。目前,已完成一期、二期工程,建成住宅楼13幢,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实现了上楼居住。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改善村民福利待遇的角度出发,滕春竹带头研究确定采取“用集体的钱,拖上个人的钱”的模式,村民养老保险由村集体承担40%,医疗保险全部由集体负担,并且投资20万元,建成朱旺社区医疗服务站,使广大村民不出村就可享受医疗保障。根据统计,村庄每年为村民发放各类福利补贴及老年人、老党员、老干部补助合计590万元。同时,村集体无偿拿出70亩土地、捐款500万元,联合莱州市教体局、城港路街道党工委建成集幼儿、小学、中学为一体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容纳学生2500多名,使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可接受高质量教育。 ymg记者 姜乾 通讯员 张璐吴晶 摄影报道
竹溪龙湖荷花盛开
特区创新驱动发展再添新动力
遂溪县召开扫黑除恶工作推进会暨举办业务培训班
西宁市春天的脚步暂缓寒冬又来了
糖尿病患者必存!吃水果按照最佳时间点
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进事迹掠影(二)
鲅鱼圈区检察院送法进校园
自治区第十四届运动会群体项目乒乓球预选赛开赛
关于对2018年度第一批建筑业企业资质评审情况的公示
溧水区12个标准化示范单元高标准通过市级验收
“甦”2018兰克国际艺术节引爆艺术教育创新年
镇江农业部门积极应对灾害天气
昭通乌天麻地方标准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男子向从未谋面微信“女友”转账128次 网络里的弱女子,真实身份是个汉子
省运会桥牌项目结束大庆代表队包揽三金
冷水滩:医疗惠民 看病越来越方便了
新南街道东望社区:举办“军民同亲 喜闹元宵”联欢会
春天说在沈阳没待够 周一上班最高气温22℃
市政府召开第77次常务会议
航天重工冲刺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