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补妆” 焕然一新更显古朴


灰塑修复工程对陈家祠屋顶多组描绘岭南文化典故的灰塑重新“上妆”。
近期翻新后,陈家祠灰塑焕发光彩。
2018年,新年新气象。在广州熟悉的街巷里,街坊们不经意间发现了新变化和新美好。
最近几个月,到陈家祠参观的市民和游客会发现,百年陈家祠焕然一新。住在陈家祠附近的街坊刘小姐,近日趁着周末带家人到陈家祠游玩,她说:“我是看到陈家祠重新装修后特意前来的。感觉这次翻新灰塑的师傅手艺不错,颜色不会很突兀,有种古朴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这次陈家祠变靓原来是进行了灰塑修复工程。这次工程从2015年底启动,2017年10月完工。工程对陈家祠屋顶多组描绘岭南文化典故的灰塑重新“上妆”,范围涉及屋顶灰塑的全面维护,包括屋脊、连廊、山墙和青云巷,涉及总长度约2500米、总面积约2448平方米,采取的是分区围蔽施工办法,其间,陈家祠一直正常对外开放。本次维修也是自1981年陈家祠复馆以来第7次全面“补妆”。
在外行人看来,对灰塑的重新上色“补妆”,看上去像是将鲜艳的色彩直接覆盖涂抹到灰塑文物建筑上,不少市民还以为这是在给灰塑作品重新刷油漆。其实,“补妆”需要手工艺人们具备很高的灰塑修复工艺和技巧,才能严格做到“修旧如故”。
灰塑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传统建筑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被民间称为“灰批”,是广州陈家祠主要的建筑装饰之一,已历经百年沧桑。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884年,也就是唐朝时,灰塑就已经存在。灰塑在明清建筑中应用得比较普遍,往往用于祠堂、庙宇和豪宅中。目前存留的古代建筑中,以陈家祠的灰塑最为出色。自1983年以来,陈家祠每隔五六年就要聘请专业修复人员对灰塑进行翻新。陈家祠的灰塑作品主要装饰在门额窗框、山墙顶端、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处,题材包含了人物、花鸟、虫鱼、瑞兽、山水及书法等。2008年6月7日,灰塑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时记者陈文杰

引领绿色发展 助推全面开放
警方提示:夏日防“狼”手册
“高看一眼,多爱几分”军地坪街道办事处关爱外来流动人口的经验
医院团圆 中秋节情更浓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湖北首推分娩镇痛多学科协作平台
陈家祠“补妆” 焕然一新更显古朴
李智远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
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新闻发布会
17起车窗抛物不文明行为被曝光
遂宁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开展“2018年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
市区荆公路这个地方历时近四月改造,“变身”相当惊艳!
石岩两社区启用政务24小时自助服务区
蚌山区举行2018年第六批实物配租公开摇号
金平区审计局传达贯彻“深调研”工作汇报会精神
周口召开加快百城提质和五城联创动员大会
高新区2018年义务教育段学校划片公布
五通桥顺利开征环保税 实现费改税平稳过渡
城市美容师,你们辛苦了!广州迎来第31个环卫工人节
为了让贫困孩子能上起幼儿园
我市综合整治国省道沿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