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购物app,商品的“原价”2199元被一道横线狠狠“划去”,只需1799元即可购得,在此基础上还有“满200元减5元”店铺优惠。对于熟悉网购的消费者来说,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
然而,这道横线划掉的是商品原价吗?消费者真的享受到实惠了吗?“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夕,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报告,对电商价格呈现的问题进行梳理。
划线价划掉的不是原价 法院认定电商价格构成欺诈
2016年3月,冯先生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数码专营店购买了4件台式电脑内存条。购买时,冯先生注意到,商品详情页面上标明:“价格2199.00元,促销价1799.00元。今日特价,本店活动满200元减5元。”在咨询平台在线客服2199元是否是商品原价并得到肯定答复后,冯先生付款1794元购买了内存条。
在购买商品并签收后,冯先生认为,“2199.00元”并非商品原价,而是电商任意标注的价格。随后,冯先生以涉嫌价格欺诈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退货、返还购物款并予以赔偿。
最终,一审法院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决认定数码专营店构成价格欺诈。该数码专营店上诉至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法院维持一审判决。
“这是一起典型的电商虚构商品原价、对消费者进行价格欺诈的案例。”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侯军介绍,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虚构原价是指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标注的原价属虚假、捏造,并不存在或从未有过交易记录等情形。
侯军介绍,本案中,数码专营店主张其标注的2199.00元价格是“标牌价”“上货价”而非原价。然而,却并没有以该价格进行销售的实际交易记录,也没有在商品详情页面对标注的价格和促销价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同时,在线客服回复也表明该价格是商品原价。最终,法院认定其属于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构成价格欺诈。
侯军介绍,“3·15”前夕,三中院民三庭对近三年全国法院审理的涉电商价格欺诈类案件进行梳理,筛选了部分以划线价为代表的价格标注不规范引发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中,消费者均以经营者虚构原价等构成价格欺诈为由起诉,被诉主体涉及多家知名电商平台及入驻平台的经营者。
宿迁:“支部+物业”开启“农民上楼”通道
靖江市2个村获2017年度省级“水美乡村”称号
温州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心家园”,请您来点赞!
“小橘灯”在西津渡开展志愿服务
乐山出台《实施方案》 防校园欺凌保安全稳定
划线价划掉的是原价?电商价格“猫腻”您中招没?
学生说唱让故事未完待续轻工艺术学校学生技能展演泪别母校
【民生沟通】小孩《出生医学证明》 按规定免费发放
无为加强村级“小微权力”监管
农户“点菜”老师“下厨” 流动课堂传技能
市工商局组织人员到市儿童福利院开展春节慰问活动
斫琴
拓展产业致富路——记龙坪乡山羊头村尖刀班
长征中学招收音乐特色班
世界睡眠日:规律作息 健康睡眠
引水工程主线抓紧完善提升
省会春季洁城行动启动
市福彩中心召开节后收心会
2017年第四季度佛山市招考市直机关单位雇用人员笔试成绩公告
市发改委:我委组织召开全市投资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