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程度发挥三地科技人才一体化效能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 刁琳琳
2015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中,均有“整合京津冀区域创新资源,打造世界级创新型城市群”的重要表述,《关于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工作方案(2015-2017)》更进一步明确“科技人才一体化在三地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中的重要位置”。可见,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的协同,科技人才一体化则是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源动力。
当前京津冀地区科技人才布局和结构不均衡问题突出,由于三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公共服务环境、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存在巨大的“鸿沟”,科技人才分布同样呈现京津“肥胖”、周边“瘦弱”的态势。
推动京津冀科技人才一体化的理论依据有二。一是,根据人口流动理论,区域人才流动将引致人才集聚,而科技人才集聚的规模和质量又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宏观层面,科技人才的创新成果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在微观层面,科技人才能够提升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对于新兴产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根据环境决定论,经济发展状况、科技研究环境对区域科技人才数量的影响显著,而区域各城市中人才数量及均衡程度是人才合作的前提。
京津冀科技人才一体化亟须在顶层设计层面寻求突破。理想的京津冀科技人才一体化工作机制,应是共同制定区域科技人才发展长期战略、科技人才发展与培养的总体规划,共同设定区域科技人才发展目标,统一区域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与保障等各方面的政策,逐步建立京津冀区域科技人才信息共享、人才结构互补、人才智力自由流动、人才培养合作共融新机制,最终实现科技人才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贯通。
京津冀科技人才一体化应结合区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人才优化路径。目前三地科技人才一体化政策的精准度仍需提高,应在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制定不同的科技人才政策。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汇聚了全国最重要的科技创新要素和人才,已构建起从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到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创新链,要有更强的改革举措,引进和培养国际领先的科技人才领军人物和核心队伍,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和改革开放先行区,若能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容易尽快构建鼓励创新的人才制度环境,吸纳和集聚创新人才;河北作为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具有后发优势,需要把握机遇主动接受京津辐射、汇聚相关政策、补齐人才“短板”,特别是应以雄安新区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新区办学为契机,在积极承接北京教育与科研功能转移的同时,做到“引人”与“育人”结合,构建具有雄安特色、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的本地科技创新人才。同时,应尽快建立三地共享的科技人才数据库平台,实现科技人才信息的准确分类、精细化管理,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第一个具有科技人才一体化特色的经济区域。 

市政协党组中心组召开(扩大)学习会杨永生主持
麻城经开区提前完成“四经普”底册清查工作
涟源打好安全生产攻坚战
纳溪区公安分局召开“百日平安会战”工作部署会
中美创投峰会举行,兰州在硅谷展示“科创活力”
最大程度发挥三地科技人才一体化效能
市经合局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生命线”
中牟县庆祝建军91周年 共叙军民鱼水情
文明兰州音乐电视片《青年志愿者之歌》发布
《宣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决战年实施方案》解读
六出飞花入户时 坐看青竹变琼枝
漳浦县公安局:为流浪精神障碍患者落户
国庆期间贵溪市城管坚守岗位不松懈
中英专家齐聚西宁共谋机场发展
修文县举办贵阳市2017年自然灾害应急生活救助演练
河北省家政行业协会黄伟马金台一行到衡水调研
市领导检查中心城区节日气氛营造等工作
怀远县大力推进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
我市召开“降成本优环境”政银企对接会 邓淑斌致辞
扶贫一线历练   攻坚前沿“选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