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石岭,“二师兄+”演绎“七十二变”

  在大多数人的传统印象中,养猪场的“标配”就是满地的猪粪便、难闻的气味、糟糕的环境。47岁的创业能人朱全兵就突破了这一传统,带领13家贫困户在沙洋县官垱镇石岭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了近700亩土地,修建了现代化养猪场,开辟了香莲、瓜果、再生稻、稻虾连作等种养基地。将生猪粪便变成沼气沼液和沼渣,沼气可作燃料可发电,沼液稀释后用于大棚种植滴灌,沼渣则是上好的有机肥。朱全兵的“生猪+”种养模式,实现了科学环保养猪、绿色生态种植,不仅当地村民收入有了保障,村里的贫困户也跟着他成功脱贫。
  “生猪+”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模式?4月9日,记者随石岭村村支部书记杜官华一行,走进了沙洋县石岭农民专业合作社。
猪场全貌
  科学环保养猪 实现循环利用
  朱全兵的养猪场位于石岭村8组,于2015年建设,总面积约700亩。顺着沿河小道向前,偌大的一顶“帐篷”映入眼帘,这是盖泄湖,容积6000立方米。生猪排泄的粪便用泵抽至盖泄湖,经过发酵可产生沼气、沼液、沼渣。沼气一部分供给村民们生火做饭,一部分用来发电;沼液稀释后用于大棚内瓜果蔬菜的滴灌;沼渣则是上好的有机肥,可完全取代化肥。据了解,六七头猪的粪便可以满足一亩田的用肥需求。这里整体循环利用,身处其中闻不到半丝气味。
  养猪场后面,16个蔬菜大棚整齐排列,目前种植了西瓜、香瓜、哈密瓜。“西瓜藤越圆,瓜越大,从根部数16片叶子才能留瓜,可保证每个瓜又大又甜,5月份就可上市。”“香瓜一年可以挂三批果,效益好的话,一亩地可收益近万元。”……杜官华在瓜棚内如是介绍,这些都是在外地不断学习引进的技术。
  “生猪喂养全部是自动化,平日只需一名社员进入观察即可。”在一个新修的养猪场内,朱全兵介绍,喂养生猪的饲料及饮用水全部通过管道运输,投食机器上方有一大型储食槽,槽满会自动停止投放饲料。生猪只需用嘴拱到机器底部的活动开关,就可以进食或饮水。为了预防病菌传播,社员进入办公区的管理办法十分严格,均须在入口的消毒室内利用超声波雾化消毒至少1分钟,方可进入。
戴耳标的生猪
香瓜大棚
  合作社每年可出栏两批生猪,共计12000头以上。晚报记者到访时,社员们正往货车上装载成年生猪,这些生猪将运往荆州销售。仔细观察,每头猪的耳朵上均钉有一枚圆形塑料片,上面印着不同的编号及二维码。“一头猪一个编号,就像人的身份证,里面记录着生猪的信息,包括来源、走向等,若哪头猪出了问题可追溯到源头。”朱全兵说,他在沙洋县城开了4家猪肉直销店,约占沙洋城区猪肉市场的三分之二。
  春节前,合作社拿出8万余元分别资助了170户贫困家庭,并为20户村民每户送去5公斤猪肉。
  今年58岁的村民罗烈福正在合作社忙活,他告诉晚报记者,他家的土地没流转之前,一家人仅靠种植农田维持生计,爱人身患疾病,需要长期用药,小孩又要上学,生活十分困难。而现在完全不同了,养猪场没有难闻的气味,以前的担心没有了,他家也跟着脱了贫。他和妻子在合作社打工的工资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每年共有6万元的收入。
  杜官华说,石岭村有不少移民,情况比较复杂。最开始村民对此不理解,反对在村里办养猪场,一是担心污染问题,影响村民生活环境;二是怕效益不好,生活得不到保障。现在事实证明了一切,村里的环境变好了,村民的收入有了保障,大家的气也顺了,心也齐了,他的工作也比以前好做了许多。
朱全兵查看瓜藤长势
  做好产业链条 让每个环节产生效益
  谈及未来的打算,朱全兵说,虽然合作社已逐步走向正轨,但在劳动力和土地流转方面仍有不少工作要做。涉及农业的工作很辛苦,雇人很难,农村留守人员严重老龄化,60岁已算得上是“年轻人”了。若大棚种植扩大到200亩,一天的用工量就达到30人。另外,根据市场行情,土地流转价格普遍下跌,原先是1元/平方米,现在为0.7元/平方米。村民心里不平衡,还得持续沟通。
  朱全兵表示,会将产业做成链条,环环相扣。但合作社设施目前还不完善,只有母猪场,没有育肥场。两场齐全才算完整,所以接下来将扩建4万平方米的育肥场。另外,计划开第5家直销店,占地面积几百平方米,相当于配送中心,外销瓜果、蔬菜、冻制品等。还将继续扩大大棚种植,原计划占地200亩,目前种植20亩,只达到目标的10%。完善后才能形成一边放心生产,一边大胆销售,不愁断货的状态。
  “这里是家乡,更亲切更熟悉,领导都很支持,所以自己也应该出点力。”朱全兵说,他于2005年下岗,受家族影响开始在外地养殖生猪,相比之下,属这里的设施最完善。刚开始特别难,村民们不理解,不信任,后来慢慢发展,情况才有所好转。今后将踏踏实实做好产业链,让每个环节都产生效益,才能一直走下去。
  嘉宾点评
  杨立华(官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化代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在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是当前摆在乡镇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官垱镇也是在探索中前进。
  官垱镇是全省“四化同步”示范镇之一,同时又是全省“三产融合”示范镇,在政策发展上拥有一些优势和机遇。近年来,官垱镇积极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推行“互联网+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坚持以生态立体种养产业为切入点,谋划了一批主导产业和项目,打造了一批集研发、孵化、育种、加工、旅游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官垱镇石岭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生态种养高效模式的典型,也是通过能人回乡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典型。正如朱全兵所说:“这里是家乡,更亲切更熟悉,领导都很支持,所以自己也应该出点力。”从石岭村走出去的朱全兵在2005年开始从事养猪及生猪加工销售产业,把回乡创业作为自己应该尽的一份社会责任来做。畜禽养殖只有做到生态发展才能可持续发展,合作社始终坚持“生态、有机、绿色、健康”的生产经营理念,打造一条集“养猪—沼液综合利用—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循环产业链,树立和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记者 贾明 刘娇 通讯员 李志勇 文/图)

精美湘潭建设项目开工110个 莲城迎来华丽变身
富裕公安局加强涉爆单位开展安全大检查
寮步镇开展第四次经济普查
南明区知识产权局开展11月专利执法行动
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沙洋石岭,“二师兄+”演绎“七十二变”
长宁区新泾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联合中泾居委开展红十字会普及培训活动
动力足 续航远 比亚迪元EV360补贴后售价7.99万起
弘扬敬老爱老美德 传播社会正能量
暖心!大叔坚持11年免费为清华新生搬运行李
奏响服务项目建设最强音——市移民局副局长童光幼服务项目建设二三事
西宁市总工会 帮单身青年“脱单”
“救火阿三”担任全国消防宣传公益使者
清明假期,县委书记阳晓华牵挂着这件事……
企业捐建运动场 支持高州教育
禅城危险废物转移全程信息化监控
中国首例声音商标案结案 QQ提示音"嘀嘀嘀嘀嘀嘀"获准注册
运城市2018年7月份查处违法排污百日行动问题清单和整改进展情况公示
蓝天保卫在行动 我镇开展“散乱污”企业分类专项整治行动
精准教学:给学生“烹饪”不同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