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行装再出发 而今迈步奔小康——宁远县脱贫摘帽工作纪实

2018年4月24日,对于宁远人民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宁远县正式摘掉了省级贫困县的“帽子”。
2014年初,宁远有贫困村15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1962人,贫困发生率达17.5%。近几年来,该县落实精准扶贫方略,突出优势产业拔穷根,截至2017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7%。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宁远人民打了一场漂亮仗。
牢记使命 凝聚共识
“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小康路上,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高度,聚合了全县上下、社会各界的磅礴之力。
宁远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在思想理念上统一认识、在政策措施上统一要求、在资源力量上统一调配、在执行落实上统一标准,把脱贫摘帽作为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改善全县民生事业、培养新型农民和新型农村干部的重大机遇和举措。
牢记使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高规格大阵容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书记、县长分别担任组长、第一副组长,专职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为成员;下设13个工作组,专设“五个一批”指挥部,通过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全县动员大会等多种形式,密集调度、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向“贫困山头”发起全面总攻。全县9000干部下沉一线、走村入户,结穷亲、帮穷困、拔穷根,422个村(社区)和所有贫困户实现驻村和结对帮扶全覆盖。
富民产业 支撑脱贫
要脱贫,产业作支撑。宁远县委、县政府坚持“四跟四走”原则,大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全面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构建起“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的产业扶贫新格局。
“清香脐橙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清香脐橙1000余亩,现在有600多亩已经进入挂果期,年产量达250多万斤,产值达500多万元,入社的40多户贫困户均已脱贫。”清香脐橙合作社支部书记肖如成介绍。
该县依托产业扶贫资金的精准引领,探索“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增加经营性收入。2014年以来,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95亿元,扶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搭建利益共同体,在贫困村建立专业合作社281家,非贫困村建立专业合作社265家,联结贫困户41361人,年户可增收1500元以上。抢抓发出全省第一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先机,探索“确权颁证+土地流转”模式,增加财产性收入。稳定流转土地35.7万亩,形成了好放心米业、鑫农淮山、云泰农业、兴泰种植、康德佳林业等1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扶贫示范基地,覆盖75个贫困村。在全县形成了优质稻20万亩、蔬菜水果20万亩、油茶20万、烤烟10万亩、中药材10万亩、生猪110万头、肉兔1000万只、大鲵50万尾等规模优势产业。
宁远是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该县以此为契机,探索“全域旅游+美丽乡村”模式,增加服务性收入。以九嶷山舜帝陵景区为核心,以17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为示范点,形成全域旅游扶贫格局。打造了下灌、小桃源、新塘、紫江、牛亚岭等一批贫困村乡村旅游名片,发展农家乐、民宿、休闲农庄84家,成功实现农民“退一转二进三”。2017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突破450万人次,创收2.6亿元,辐射带动8600余名贫困人口致富脱贫。
同时,立足人力资源优势和劳务输出传统,探索“劳务输出+创新创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在126个村开设“就业扶贫车间”182个,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2500余人,1682户贫困户通过一人打工实现全家脱贫。
打牢基础 强力攻坚
宁远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精准打出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多套“组合拳”。
突出易地搬迁“迁金窝”。创新实行“四个结合”“五靠原则”易地搬迁模式(与城区、园区、景区建设相结合,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全域旅游发展相结合,靠城、靠园、靠镇、靠村、靠路安置),全县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25个,其中就城就园8处、就镇9处、就村8处;完成易地搬迁4219户17493人,其中集中安置3310户13947人,分散安置909户3546人。18个乡镇集中安置点,全部按照小城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规划设计,全部配套水电路讯及幼儿园、卫生室、综合服务平台等设施,让搬迁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7个县城集中安置点可帮助贫困户2104人实现就业,为园区解决企业用工1091人。易地搬迁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被省市领导和主流媒体誉为“宁远速度”,广泛推介。
突出基础改善“展新貌”。2014年以来,全县共投入11.8亿元,大力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容提质工程。仅2017年投入5.9亿元,实施水、电、路、讯、房、环等基础设施项目三批1721个。农村基础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村“六到农家”全部达标或提质;全县农村垃圾清扫清运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8%、90%、85%;形成了永连公路、冷九公路、九嶷大道沿线百里美丽乡村示范带;被评为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十佳县”。
突出政策保障“暖民心”。在全省率先实施“两补齐一统一”资助政策,贫困家庭学生不再区分普惠性和非普惠性幼儿园、住宿生和非住宿生、县外和县内,同等享受资助政策和标准,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率先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县内住院门诊报账制、“先诊疗、后付费”以及“一站式”结算,对五保户、尿毒症患者、地中海贫血患者县内住院补偿起付线全免。农村低保、特困人员全部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一项项强有力的部署,一个个超常规的举措,充分展现了宁远县委、县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党建引领 合力帮扶
宁远县坚持党建引领扶贫,筑牢了基层党组织的基础,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执行力。省、市、县的366个驻村工作队、9200名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同力同行,各项扶贫措施落实落地,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打造“永不撤走”的工作队。提前完成村“两委”换届,招聘年轻网格员410名,村均办公经费达到4.4万元,各项工作基本实现“村为主”;率先启动建设集治理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多措并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投资1.2亿元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村年均增收4万元。
依靠全社会力量发力脱贫攻坚。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推行教育、医疗、就业、产业、危改、德智“六大众筹”行动,“起跑线工程”“孕育中的呵护”“致富就在家门口”“打工无须去远方”“我想有个家”“梦想动能”等主题活动亮点纷呈。1.5万名社会扶贫志愿者活跃在扶贫一线,募集2000余万元,帮扶贫困群众5.6万人次。由扶贫到扶心、扶志、扶智,贫困对象的观念也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激发了内生动力,涌现出一批自力更生脱贫先进典型。( 欧阳友忠 郑飞兵 骆力军 徐友利)

《行风在线》9月7日电信公司上线
韩国访问团来威考察交流
潜山县经济发展督查调度专项行动调度会召开
石排镇依法拆除两处违法建筑
瑞昌市夏畈镇四强化做好春节前安全生产工作
重整行装再出发 而今迈步奔小康——宁远县脱贫摘帽工作纪实
寻人启示
贵州省五个区域试点“证照分离”改革 取消6项审批
提升信息化水平 建筑工人实现实名制
汤山全域旅游平台上线 可指导农家乐"按需定产"
中华骨髓库北京库志愿者超13万人
祁门法院为村“两委”换届把关“体检”
长江黄石段三大危险水域 长航警方:长江中游泳,极易发生溺水意外
隆回公路管理局:全力以赴应对超强台风
市法学会2018年理事扩大会议召开
走到哪管到哪,只为对得起选民信任
苏州开展丝绸品质认证工作
嘉兴市机关幼儿园举行第四届“童乐杯”围棋比赛
兴业银行莆田仙游支行积极行动助力“精准扶贫”
我市与博西家用电器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进行高层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