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改出新动力革出新活力

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出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1+7”政策,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广ppp模式成效明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驻洛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被国务院国资委作为“洛阳模式”在全国推广……
中硅高科生产车间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
  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出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1+7”政策,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广ppp模式成效明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驻洛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被国务院国资委作为“洛阳模式”在全国推广……
  聚焦已定改革事项落实、聚焦问题导向定题、聚焦配套机制完善、聚焦改革红利释放,我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洛阳精准落地、渐次开花。
  “破”“立”“降”成效明显
  昨日,在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历经一个月检修的车间正在争分夺秒筹备复产。复产后,中硅高科将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并着力转型升级发展新产品。
  “转型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只有从供给侧发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企业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爱民说。
  如今,中硅高科以多晶硅原材料为基础,从太阳能光伏领域向高精尖的电子元器件领域延伸,已开发出高纯四氯化硅、六氯乙硅烷等多种新产品,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去无效、低端产能,不断推动工艺改进、产品创新,我市明确了“先做减法、后做加法”的基本工作思路,把“去”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
在洛阳普瑞森精密轴承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在生产高精度轴承产品
  有令必行,行必迅速。我市多个指标超预期完成,尤其是“破”“立”“降”成效明显,推动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破”——破除无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去年,我市关闭退出煤矿25处,去除煤炭产能435万吨,淘汰62台高耗能变压器、80台落后电机。
  “立”——推动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上半年,我市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3.8%。
  “降”——降低企业负担,增进民生福祉。上半年,我市降低实体经济成本15亿元,完成民生支出273.2亿元,59项96件民生实事顺利推进,68件实现“双过半”。
凯迈(洛阳)电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动公交充电桩打入欧洲市场
  国企改革大刀阔斧
  7月10日,从市国资委传来喜讯:全市27家市属、县属“僵尸企业”全部完成处置工作,比省定时间节点提前2个多月完成。对于国有经济占经济总量四成以上的洛阳来说,大刀阔斧进行国企改革实属不易。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市国资委主任苗惠芳说。
  对此,我市从实际出发,研究制订了深化国企改革的工作方案,因地因企施策,分层次深入推进四项改革任务:坚决推进市属、县属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服务驻洛央(省)企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市出资企业脱钩改制及重组整合,规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监督管理。
  创新体制机制,一大批驻洛央企走在改革最前沿。
  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首创“一所两制”。在保持军工科研职能的同时,注册成立了双瑞科技产业集团,对13个科技产业公司实施企业化管理。目前,该所营业收入中有90%以上来自民品。
  加快推进混改,一大批市属国企先行先试。
  国宏集团通过增资扩股重组洛阳炼化宏达,带动我市高端石化产业发展;引进世界顶级房车制造商——德国海姆集团在我市合资建设年产1万台旅居车项目,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我市还在城投集团、旅发集团、水投集团、有色矿业集团等市属企业子公司层面全面试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从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到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在“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神舟六号”“嫦娥奔月”等国家重点工程上,“洛阳制造”熠熠生辉,这正是得益于我市一批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创新。
  随着新一轮改革大幕拉开,国企改革将激发更多活力,催生新的发展动力,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钢洛耐院环保生产线
  重点领域亮点纷呈
  近年,我们着力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一批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发展质量效益持续向好、后劲不断增强,这正是改革的魅力所在。
  改革,在持续,在加速!
  2017年,我市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我市在发展壮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同时,大力发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闯出了一条具有洛阳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之路。
  作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国试点城市,我市先后启动驻洛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驻洛省企及市属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其中,驻洛省企于2017年6月全面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驻洛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实现阶段性目标,得到国务院国资委、省政府一致好评,并作为“洛阳模式”加以推广。
  为进一步推进驻洛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与各县(市)区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自2016年起,市委、市政府牵线搭桥,定期举行地企合作联席会议。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召开11次地企合作联席会议,签约产业类项目425个、科技成果转化及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167个、产销对接合同99个。
  改革的春风吹拂河洛大地。
  改革的红利惠及万千群众。
  市中级人民法院繁简分流机制改革被最高人民法院肯定推广;
  我市轨道交通申请金砖银行3亿美元贷款项目入选2017年财政部国别规划库,为全国第一批、河南省第一个金砖银行支持项目;
  我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出台“人才新政30条”、自贸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贸易流通体制改革试点等工作受到省委改革办通报表扬;
  …………
  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期盼关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由人民评判,洛阳,将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洛阳日报记者 李迎博)
在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一批符合aar质量标准的铁路轴承即将下线(本篇图片由洛阳日报记者 曾宪平 常世峰 潘郁 摄)
  声音
  洛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消除经济体制、机制中制约创新发展的各种因素,创新才能够被真正激发出来,成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纪
  改革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中硅高科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势、战略发展的视野,持续创新,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级电子信息基础材料创新中心和生产基地,成为国内硅基产品进口替代者和领跑者。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爱民(迎博 整理)

利州区抓“突破、跨越、优化”力促三江新区建设
[青白江区]五措施推进201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本周六 牛城晚报读者俱乐部再出发带你采摘彩虹西瓜
常州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实行“两票制”
2018年韶关市“体彩杯”龙舟赛吸引上万市民观看 16支龙舟队竞渡 水口队五夺桂冠
洛阳:改出新动力革出新活力
关于组织申报2017年度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奖补资金的通知 池科〔2018〕2号
王图强在来安县调研
池州·九华山环山东旅游推介圆满收官
涟源市“三减量行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市经开区教师再获国家级大奖
青秀区落实多项措施整治突出环境问题
香洲区小餐饮开启备案制当天可营业
聋哑母亲给孙女买袜子迷路 失踪三天后终找回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河东区唐口地道井篦凸起埋藏安全隐患
娶来的新娘肚子上竟有剖腹产刀痕 通州警方逮获6人骗婚团伙
商品保修期内出问题,还被要求支付额外的配送费?
气温回升“乱穿衣” 一条街上“仨季节” 如此气温还该“春捂”吗?
川西煤监局分局局长陈万国 书记李良辉在犍为调研煤矿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