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发布


原标题:《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发布
日前,我国第一本面向中学生的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即将进入高中课堂。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壮大,融合应用不断涌现,诸多行业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人才“缺口”是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障碍,人工智能教育面临着知识储备不足、体系不完整、师资力量有限等问题。在科技日报社、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创新中国·未来ai科技领袖峰会上,与会专家就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和人才培养进行了讨论。
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学科的支撑,是人工智能教育的前提条件。中科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郑志明认为,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人工智能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比如数学就是交叉领域最基础的‘平台’,如果不懂数学,人工智能就很难与其他学科‘交叉’起来,自然也就很难做好。”
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发总监邹欣表示,青少年学习人工智能,培养计算思维是关键。处理人工智能领域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问题,重要的是观察并找到“无变化的模式”,将其转化成基础性的问题。“基础数学、基础编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可以教学生怎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人工智能教育离不开完备的体系。“如果建立人工智能学科,就需要有一套培养计划,而不是把原来的教材改些内容就完成了。”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朱小燕说,人工智能需要体系化的培养模式,而不是填空式的教育,这样才能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创造教育分会秘书长沈俊认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还需要科技界、教育界、产业界的充分融合,把技术产业的应用和经验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人工智能教育不应忽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地平线公司副总裁贾志鹏认为,人工智能相对于互联网来说,其实也是共性技术,需要与各个行业叠加。“举例来说,在人工智能时代,汽车出行的功能并没有变,要把人工智能的算法和系统嵌入汽车当中,就需要对传统汽车的架构、运行的机制有深入了解。”
“人工智能的涵盖面很广,要特别重视特色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西普教育副总裁赵戈洋表示,人工智能自身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系统,因此相关教育也要“软硬结合”,在若干方向上培养出既懂算法、又懂硬件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真正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
人工智能产业的壮大,需要雄厚的人才基础。专家表示,人工智能产业既需要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量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因此做好人工智能的科普工作,让更多青少年认识人工智能、了解人工智能,将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06日 20 版)

英山财政“五个一”确保扶贫资金安全
五河县环保局在蚌埠召开沱湖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会
四川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 这28类职业的人请注意!
望虞河相城段除险加固工程率先通过验收
洛阳进合燃气公司员工到孟津小浪底镇柳树滩村慰问困难群众
《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发布
2018年日照规划实施“十大兴水工程”
“成都职工”普惠服务网络正式进入职工生活
杭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6月1日起实施
彭宇行出席基础研究工作调研座谈会并讲话
翠屏区农林畜牧局认真办理政协提案工作
市政协召开主席(扩大)会议暨专题协商会
22日起,209路公交优化调整,连接郑陆与恐龙园
10岁男孩患病无钱续治 母亲心痛盼爱心人援手
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施“阳光分班”电脑派位+抽签 教师均衡搭配
就多看了会别人家的烟花 15岁男童右眼被炸伤
越城区启动网上办理医生、护士执业注册
市总工会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海口端午节前抽检全市粽子 暂未发现不合格情况
莘县农商银行驻扎广场 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