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生活美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牛蕾】“又回到这条熟悉的道路上了,想起那段扶贫经历,我记忆犹新。”5月11日,记者和鹤山区姬家山乡黄庙沟村原第一书记王朝栋一起驱车来到黄庙沟村,一路上,王朝栋给记者讲述了他的扶贫经历。
2015年9月,王朝栋到黄庙沟村任第一书记,2年多时间以村为家,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确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的扶贫思路,到2017年年底,村内82户、242人脱贫,剩余2户、7人未脱贫。
兴修水利,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
 “王书记,您来了!”村民李云福见到王朝栋,热情地上前打招呼。听说记者来采访,李云福连声夸赞:“王书记到俺村后,村里的路修了,自来水通了,还有了到市里的班车,让俺不用倒车就能去市里转转,生活越来越美了。”
黄庙沟村地处深山,2015年年底全村贫困户占村民总数的67.2%,属于深度贫困村。王朝栋驻村后了解到黄庙沟村是全国生态文化村,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被纳入鹤山区“北斗七星”旅游发展规划,他便与包村责任组、村“两委”研究确定加快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发展的扶贫思路。
“村里原来的土路狭窄、自来水管道早已老化,要发展乡村旅游,这些基础设施必须完善。”王朝栋说,通过多方努力,他和工作组先后争取资金1420.6万元,全部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入村道路、农忙道路、村间道路已修建完成,村民饮水提升工程、“五小水利”工程项目、“美丽乡村示范带”项目大部分完成。这些项目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土地流转、荒山承包,实现村集体有收入、村民得实惠
黄庙沟村土质差、干旱缺水,地里打的粮食仅够食用,村民如果不外出打工,基本上无资金收入。
如何帮贫困户增加收入呢?王朝栋想到了招商引资,他带着村“两委”外出找项目、忙招商。经过不懈努力,先后签约成立了缇香谷生态园和幽楝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生态农业企业。两家企业已与108户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土地580多亩,每年支付流转费用21.8万元,并承包了村内70%的荒山,每年承包费2万余元。
“俺家5亩地收的粮食够一年吃的,俺在公司打工,每月有1800元工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幽楝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种植果树,贫困户李相福由于妻子和孩子均有残疾,家里离不开人,一直无法外出打工。去年他到该公司工作,做一些锄草、摘果子的工作,不仅能照顾家人,还有了稳定收入。
幽楝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杜合成介绍,公司共安排村内30名村民就业,其中像李相福这样的贫困人员20名。
此外,王朝栋有针对性地研究落实了易地搬迁、转移就业、产业扶持等脱贫具体措施,逐户逐人制定相应帮扶办法,实现了82户、242人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以下,2017年底黄庙沟村实现了脱贫摘帽。
以老带新不遗余力,提升扶贫干部战斗力
“王书记在带我的时候,一直叮嘱我要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黄庙沟村现任第一书记常海艳说,在以老带新的3个月里,王朝栋不仅在职责任务上完成了交接,抽空给他讲每个贫困户的情况,还带着他走进贫困户家中,知村情、解民意,拉近与贫困户的距离,帮助他迅速熟悉情况、进入角色。
“脱贫无小事,虽然我任期已满,但对这里已有很深的感情,黄庙沟村成为我心中一直挂念的地方。”王朝栋说,村子里年轻人较少,为了给村“两委”增添新鲜血液,他在本村外出务工创业人员中,培养了大学生后备干部李海亮。在日常工作中,一直将李海亮带在身边,熟悉村里情况,去年11月份,李海亮担任了村党支部副书记的职务。今年,32岁的李海亮凭借对家乡的热爱和为村里做贡献的决心,在村“两委”换届中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现在的黄庙沟村,2家企业承包的荒山,让村集体每年有2万余元收入;乡村旅游正在有序开发;扶贫干部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谋发展,黄庙沟村的明天一定会蒸蒸日上,更加美好。
总值班:刘善新
责任编辑:樊翠翠

清镇市流长乡举办残疾人刺绣培训班助力脱贫攻坚
连云港市铁路建设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以“最强执行力”加快推进全市农业重点项目建设
市领导走访慰问武警官兵、军转干部、退役军人
市公安机关全力保稳定护安全促和谐
村里生活美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
省环保厅对株洲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督查考核
我市表扬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
省戒毒管理局副局长吕玲到中山市强戒所调研督导工作
市教育督导室深入县区进行工作调研
我市公开选调优秀青年人才,1817名博士硕士竞争30个名额
市公积金中心举办 “12●4”国家宪法日宪法知识竞赛
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65元
【我与《日照日报》征文】初识·结缘·相伴
教师徐希美:乡村教育的守护者
7月19日至7月26日停电公告
灌南县行政审批局“五个围绕”打好信息宣传攻坚战
税延养老保险管理办法出台 参保人年龄不得超55岁
盐城阜宁发生2.6级地震 当地居民称毫无震感
寿阳县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