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新昌县城40公里的大山深处有练使村,该村外练使自然村村口,有一株枝繁叶茂的银杏树,银杏树掩映着一座老宅——镜澄埠。
镜澄埠,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呈南北走向,是一座改良版的老台门。在这个老台门里曾崛起过一个商业传奇。1929年,一个叫做杨宝墉的人看中了镜岭江的通航优势,变卖家中田产后在练使村买下一片沙滩,砌筑防水坝,建立筏埠头,并在江边建起了镜澄埠。镜澄埠并不是简单的交易市场,而更像是现代的商业综合体。“它是一所集教学、娱乐、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新昌县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杨宝墉建商埠的梦想没有实现,但他敢于尝试的精神值得尊敬。近日,我们走进镜澄埠,去见证曾经的商业传奇、探寻那个时代的生活印迹。
北门入口处
a 这里曾是交通要津
从新昌城关出发,沿着曲曲折折的农村公路一路向西,其间要经过镜岭镇。出了镜岭集镇后,我们继续向西行进,镜岭江在山的那边拐了一个大弯后继续陪着我们前行。
外练使自然村村口,镜澄埠的灰墙黑瓦在一众新建的房子中异常显眼。银杏树巨大的阴影投在老宅的北门,大门洞开,黄友银老人的躺椅就支在老台门的门楼底下,长长的弄堂透着厚重的年代感。
黄友银,今年84岁,老家在镜岭镇外婆坑村,“土改”后,他随着家人一起搬进了镜澄埠。“当时一共有5户人家10多个人一起搬进来的。”老人说,那时这里是当地最好的房子。
相比当时还十分封闭的外婆坑村,练使村可算是繁华之地,不但商业兴盛,而且有历史底蕴。据新昌文史专家唐佳文说,练使村系宋代古村,当时有一个叫戴质的人,跟着岳家军平杨泰乱,授青州团练使,死后葬在这里,村子就叫练使村。练使村由外练使、里练使组成。
据了解,古时,练使村是交通要津。陆路,它有直通天台、东阳等地的古道;水上,有竹筏可沿镜岭江、澄潭江直通嵊州。当地山民将烟叶、茶叶、药材等土特产聚集到此地出售,外商又将食盐、布匹等日用品贩运往此地供应山民,村里往来客商不断,很是热闹。
“以前都是靠竹筏、木筏运送东西去澄潭、嵊州。”黄友银老人告诉记者,以前,东阳、天台、磐安等地的人们沿着古道来到练使村,然后再通过竹筏将茶叶、木板等货物运往嵊州。老人说,最多的时候村里一共有30多位撑排工,水上运输繁忙由此可见一斑。
黄友银老人就曾当过两三年撑排工,沿着练使村往嵊州贩过木材:先将树木锯成木板,然后拼接成4米左右的木排,其它木板就放在木排上,他带着它们顺水而下,到嵊州后将木板拆开卖钱,他再沿着山路走回镜澄埠。“一次差不多能运四五千斤木材。”黄友银说,当时水上运输的运力是陆路无法比拟的。
b 杨宝墉的商业梦想
练使江上繁忙的景象很快引起了回山人杨宝墉的注意。杨宝墉是当时回山一带的首富。
“我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杨宝墉站在山顶看着练使村,看到这里人很多,就决定来这里建商埠。”71岁的董焕章告诉记者,爬上练使岭就是回山了,站在山顶就能看清山下的情况。
杨宝墉到底有没有站在山顶看着山下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如今已经无从考证,但1929年,杨宝墉确实带着家人来到了练使村,并出资购买了一片沙滩,砌筑防水坝,建立筏埠头,并在江边建起了镜澄埠。
镜澄埠,南北走向,中轴线上设门楼前后两幢,北门楼为三层高楼,二楼置戏台,供做戏与集会所用,三楼设教室用于办学。北门楼北侧立面包檐砌筑,拱券砖制门饰上阳刻“镜澄埠”三字。门楼一楼均有大门,大门一闭,这里就是一个独立的空间。镜澄埠内,临街的两边各有19间二层楼房,底层为商铺,二楼作仓库和营业者住宿之用。
为表自己永久经营商埠的决心,杨宝墉变卖了家中所有田产,又在镜澄埠附近建了一座三合院——镜澄庐,将一家老小全部迁至练使村。可惜的是,十七八年前镜澄庐毁于一场大火。
村民们说,镜澄埠刚开业的时候着实热闹了一阵子。“听父辈们说,这里来往的人多,非常热闹,时常请戏班唱戏,最久的一次一连唱了十天十夜。”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这一带的马路开通,水上运输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加上筏埠头毁于一场洪水,镜澄埠风光不再。“杨宝墉曾在镜澄埠经营过茶厂,又在埠外开了炼油厂。”董焕章说,虽然杨宝墉做了各种尝试,但结果并不乐观。
“虽然杨宝墉在这里并没有成功,但他探索改变旧社会封闭的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尝试值得称道。”新昌县文管办副研究馆员曹鑫江表示。
c 老人们的台门情结
北门口二楼的古戏台
镜澄埠渐渐老去,杨宝墉的商业野心只留在了这座老台门里。2002年7月,镜澄埠被公布为新昌县文物保护点。
走进镜澄埠,记者发现镜澄埠的建筑格局已经不完整,东侧店铺只剩下4间一弄,剩下的地方都是矮矮的泥墙房子,是大家用来养猪和堆放杂物的。
村民们告诉记者,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因建造石门水库的需要,紧贴南门楼的15间店铺被整体拆迁,移到水库边重建后作了工地用房。
到了“文革”期间,南北门楼大门上头的两幅立体图画又被破坏了,至此已经无法看清全貌。不过,北门楼二楼的戏台还面目可鉴,雕花的横梁和立柱都还在,但已经无法演出。
“原先一楼的楼面全是排门,拆掉就能做生意,二楼的所有房间是相通的,坐在二楼打开窗子就能看戏。”董焕章老人告诉记者,他记得小时候还曾在北门楼的三楼上过学,后来,村里将学校搬到了镜澄庐。
黄友银老人说,最多的时候镜澄埠里一共住着10多户人家,所有房子里都住了人,原本相通的二楼也被住户隔成了各自的房间。从此,南北门楼里的的大门就不再关闭,随时欢迎其他村民串门、聊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人渐渐走出了老宅。镜澄埠也在渐渐老去,加上年久失修,瓦片破裂,屋面渗漏,虫蚁木蜂侵害,整组建筑破残严重。
但住在这里的老人们依然还在坚守,哪家出现漏雨或者楼板虫蛀严重的情况,他们就合力进行小规模的维修,以期尽量延长台门的生命力。
镜澄埠外景
我市今年第二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让城乡孩子共沐公平教育阳光
学前教育如何让家长放心称心?常州各辖市区今年准备这样做
【迎接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国地税合并后首个征期 多项便利显现
2018-2019年嘉兴市体育中心主体育场草坪养护工程谈判结果公示
镜澄埠:一座老台门里的商业传奇
传销网逃流窜大冶 警方追踪将其抓获
市实验幼儿园:夏日乐悠悠 防病安全记心中
[卫计委]召开全市健康促进工作推进会议
武汉市政府开放院内历史文化建筑
青岛再发大风蓝色预警 东南风力仍然较大请注意防范
因公牺牲民警李耀红 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市旅游局加大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力度 助推脱贫攻坚
北戴河近岸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实施方案获批
全省首家独角兽企业杰华生物“花落”崂山
又一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世
雨山区委书记徐泽能专题调研全区基层党建工作和书记项目推进情况
2018朔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在怀仁举行
用工荒不用慌!今天起,58场招聘会等你来参加
特别报道丨建起一座斩不断的“铁索桥”——记市住建局党组“大学习、大论讨、大调研”走进定点帮扶龙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