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投币祈福,缺的是公共素养

近日,网传一段视频显示,甘肃省博物馆“天马西来”后台展池中散落着一元、五角等面值不等的纸钞和硬币。展品上堆满纸币的现象并不是首次出现,此前就有媒体披露,游客在展出的佛像周围投掷钱币祈福,博物馆被当成“祈福之地”。专家表示,这是“很荒谬的行为”,“民众科学素养亟待提升”。
其实对于这种行为,大多数人都不会认同,但如果只是归结于科学素养不够,恐怕并不完全对症。即使那些投币的人,也许都未必相信投币与祈福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更多的可能还是盲从,看有人先投了,跟风也扔一个。凑热闹、随大溜,这些荒诞现象的背后,缺的不仅是科学素养,更是公共素养。
在科学素养的层面,我们尊重个人的宗教信仰,但反对迷信。在博物馆这样的公共场所投币祈福,尽管表达了一份美好的愿望,但就其行为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迷信。当然,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民众普遍的社会素养如何提升,恐怕都难以杜绝民间自发的祈福行为。迷信、不科学,但只要不对他人以及公共秩序造成干扰,倒也无伤大雅,不必小题大做。但是在博物馆里投币祈福,将迷信的行为置于博物馆内,这与博物馆科普色彩的社会功能定位就显得格格不入了。换言之,也就是公共素养的缺失。什么场合适合做什么事,同样是投币祈福,如果发生在一些宗教寺庙里,也并非不可理解,可发生在博物馆,这就和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一个性质,属于公共道德的缺失。解决这类现象,当前最为直接的做法,应当尽快完善规章明确惩戒措施,约束这些行为,对于那些执意违反规则的参观者,予以惩罚,以作警示。当然,博物馆毕竟有不同于一般景区的社会定位,是担负科普责任的公共机构,所以除了完善规则之外,理当发挥更多的教育功能,通过各种展出、活动,提升民众的科学素养。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现实中也应积极引导教育,积极阐释展览物品的文化意义,吸引参观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博物馆的文化功能方面来。
公众素养的提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也只有各方面共同发力,类似这样博物馆投币祈福的迷信行为,才能逐渐消失于公众视野。

李云刚
忙碌的矿山 火热的炉台
任学锋到南沙自贸区调研时强调 闻鸡起舞 日夜兼程 勇当“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
史上最严减负令下达两个月 培优班依旧火爆
小店区档案局举办道德讲堂
在博物馆投币祈福,缺的是公共素养
雨湖区领导带队调度创卫工作
内江深入实施“五项行动”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
清远市将发力推进医联体建设
花林寺镇|木瓜铺村30余亩桑椹成熟等客来(图)
列车门前抢夺女乘客手机 客运员布网捉惯犯
横沥代表队荣获2017年东莞市镇公务员篮球联赛丁组冠军
清徐县来小店区司法局参观交流
市政府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路桥规划分局召开规划系统、三维城市设计系统演示讨论会
雅安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工作规程
大儒商道 至诚天下 儒商大会2018在济南开幕
偃师市山化镇东屯村村民刘福聚:默默奉献的老党员
制作香囊送给母亲孩子学会感恩母爱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