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深圳5月14日讯(记者魏金金 刘园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被誉为“记忆中的档案”,蕴含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承载着人类文化的宝贵记忆,也是民族文脉的精华。作为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一大主角,众多独具特色、饱含中华文化精髓的“非遗”亮相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鸟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园香/摄
本届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约7500平方米,主要是民间美术技艺类、手工瓷器技艺类、刺绣类、雕刻与编织类和海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能够进入这个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须满足“产业化程度高”和“文化内涵深”等标准。
甘孜非遗展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园香/摄
汕尾非遗展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园香/摄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水旺作品 唐三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园香/摄
此外,在“一带一路·国际馆”、综合馆等也有非遗文化精品亮相。一位非遗传承人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使用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文博会等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使非遗“活”在当下,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扒花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铜錾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园香/摄
非遗 芜湖铁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园香/摄
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遗的建窑建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园香/摄
蚌山区燕山乡落实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关爱辖区流入儿童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暨“五城同创”推进会举行
长青小学有位人气极高的“口琴男神”
黑龙江省2018年职称评审工作启动
2018年新春中国主题图书“一带一路”中东欧四国联展启动
传承民族技艺 “非遗”点亮深圳文博会
住房租赁监管平台上线
炒菜油烟含致癌物 预防油烟危害你需要这几个小窍门
中消协发布第三季度投诉情况家用电器成重灾区
市委办公室系统召开干部职工学习会议
南浔:搭建平台锻造千名工匠
前进区开展医疗卫生机构节前安全生产工作
我市综合施策提升“宜宾制造”品牌知名度
访北辰区委书记冯卫华:补齐民生短板 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合工大两项目夺冠 安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落幕
清镇:扎实开展扫黄打非 遏制非法出版物经营活动
夏秋航季 厦航将新开30条航线增加6个航点
疫苗事件持续发酵 苏州未采购涉事批次疫苗
我市举行2018年工业互联网行业交流会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
车市“世界杯”火爆开战 CR-V能否占据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