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行走 自有遇见


对话会嘉宾:何冰:工程师、旅行家、三毛研究专家
  董琳娜: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汉语教授、翻译家
  有些人生来就属于远方。窗外的云,天边的月,是她的向往;沙漠里拾荒,沧海里垂钓,是她的追寻。
  心中装着万水千山的三毛,不甘做普通的女子,偏要流浪远方,去把世上风景看遍,人间百味尝尽,探寻未知的理想世界。
  三毛一生去过54个国家和地区,足迹几乎遍布全球。一路行走,不停遇见,成了三毛文学创作的灵感之源,让她的生命变得愈加丰富、饱满,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美丽传奇的故事,甚至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神话。
  ■行走的文学■
  三毛的一生都在行走,她的字里行间永远深藏着“流浪”。
  三毛短暂的一生里,有20个年头是在行走中度过的。自1976年她离开家园到万里之外的西班牙求学,从欧洲大陆到非洲撒哈拉沙漠,从大西洋岛屿到中南美洲草原,大半个地球留下了她行走的身影。
  因为热爱三毛,从1999年开始,何冰便循着三毛作品的足迹,追随她走遍万水千山。4月20日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学者粉丝对话会上,披着及腰长发、着一袭碎花红色长裙的何冰与大家分享了这19年沿三毛足迹行走的心路历程。
  “三毛一生的行走,是在乐观与悲观之间徘徊,在希望与失望之间挣扎,在伤痛与病痛之间向死而生,直至走到生命最后时刻。”何冰如是总结。
  19年前,何冰第一次读完三毛,便去了西藏。从2014年起,她开始系统地研究分析三毛,潜心钻研其文学作品的不同解读。“三毛的作品你每读一次,或者不同的人生阶段去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何冰说,随着时间的延展和阅历的增长,会越来越读懂三毛。
  第一次从北京前往马德里,何冰在飞机上突然和三毛有了强烈共鸣,“我要去的那个城市,虽然在书里见过,但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那种远离祖国亲人的无助感油然而生。三毛是1967年孤身一人去马德里游学的,她当时那种漂泊流浪的孤独我瞬间就理解了。”
  ■橄榄树的故乡■
  第二次到西班牙之前,何冰与荷西的姐姐通了6封邮件。荷西的姐姐告诉她三毛和荷西恋爱中的点点滴滴,她便寻迹去到了荷西的故乡、橄榄树的故乡——安杜哈尔。
  “就在那里,三毛收到了荷西从撒哈拉沙漠寄来的信。荷西在信中说‘我想得很清楚,要留住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三毛兴奋地在那条街上走了一圈,就决定此生跟定荷西,浪迹天涯。”何冰说,当时看着三毛笔下的大街、房子真实地呈现在自己眼前时,书上的那一幕似乎清晰如昨。
  也是在那里,何冰第一次看到了橄榄树,也对三毛的诗《如果有来生》有了重新认识。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很多人认为这意味着一种美好的理想的爱情,我到了那里后才发现这种美好是真实存在的,这棵树就是橄榄树。”何冰说,因为橄榄树只有一个根,但枝桠是分开长的,而且由于要产橄榄油不会被砍伐,“所以诗里写的‘从不依靠、从不寻找’,真的是写实,而且写得极其妥帖。”
  何冰说,三毛的作品看起来很直白很浅显,但每次读都会有新发现新感触,“三毛是走遍万水千山的人,她看过很多风景,她的文字都是有感而发的。如果我们没有遇见过,就不能去质疑她,去怀疑她的真实性,只能说明我们太孤陋寡闻。”
  ■前世的乡愁■
  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发布会上,有一项流沙启动仪式:金色的沙倾泻而下,灌注在“三毛散文奖”上,五个字顿时熠熠生辉。
  或许是这一幕让三毛粉丝心有所悟。因此在学者粉丝对话会上,有位粉丝拿过话筒:“三毛的故乡在定海小沙陈家村,从村口出来有个沙塘,下面都是沙子,也许这就是三毛生命的起源。三毛长大后,跑到了非洲大沙漠,撒哈拉从此成为三毛文学、爱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符号元素。”
  何冰接过话题:“三毛因为无意间翻到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被杂志上的撒哈拉深深吸引,然后就过去了。那个时候她还没有回过故乡小沙,但冥冥之中被牵引着去了大沙漠,我想也许真如她所说,是因为前世的乡愁。 ”
  2009年,何冰决定追随三毛的脚步,前往一直向往的撒哈拉,却因为带着两架相机而被军方误认为是记者,遗憾止步。去年,在维和部队朋友的帮助下,何冰终于顺利进入了三毛书中提及的地方,亲眼见到了三毛曾经住过的房子、荷西工作的磷矿厂,以及三毛笔下的种种人事。
  “别看撒哈拉贫瘠荒凉,但生活在其中,各种故事趣事很多,所以三毛的《撒哈拉故事》才如此受欢迎。”何冰说,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打消三毛对生活的热情,原本破旧不堪的小屋,经过她的打点和利用拾荒得来的宝物,变成了沙漠中最美丽的家。
  何冰试图把三毛在撒哈拉曾住过的房子租下来,房东却一口拒绝,“因为他父亲说过‘三毛是我的女儿,这个房子得为她留着,等将来我们的国家独立了,我们自己办一间三毛纪念馆’。”
  ■异国的缘分■
  《撒哈拉的故事》记录了三毛1974—1975年在沙漠中的日常和故事。那些生活中零碎有趣的小故事,为三毛的读者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也让当时很多年轻人的内心有了“流浪远方”的澎湃。
  当第一次看到这部经典作品中的《沙漠中的饭店》时,董琳娜就被三毛有趣的文字和“中国饭店”深深吸引。 2016年10月,《撒哈拉的故事》第一次被译成西班牙文和加泰罗尼亚文(西班牙官方语言之一)出版,翻译者正是董琳娜。
董琳娜
  董琳娜与三毛结缘是在17岁那年。刚开始学习汉语的董琳娜和一个在西班牙的中国留学生聊到为什么学习西班牙语时,这个学生说是因为三毛,并娓娓道来三毛的故事。这一次的交流让董琳娜深受触动。
  大学毕业后,董琳娜来到哈尔滨继续学习中文,没想到语言课课本的第一篇就是《沙漠中的饭店》。“我觉得和三毛很有缘分,也觉得三毛的作品简单风趣,很适合外国人阅读,就决定开始翻译三毛的书。”董琳娜说,可惜当时的西班牙知道三毛的人并不多,作品翻译完成后,联系出版社却处处碰壁。
  2015年,西班牙的rata出版社通过董琳娜的朋友知道董琳娜翻译了三毛的部分作品,“我先把已经翻译好的几个故事发给他们,出版社看了以后很满意,当时就决定出版。于是我开始翻译三毛更多的作品。”董琳娜说,去年10月,她翻译的第二本书《diarios de las canarias(梦中的橄榄树)》又出版了,目前她正在翻译第三本书,同时还参与了一家西班牙影视公司拍摄三毛纪录片的一些资料翻译工作。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为什么是我?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吧,不是我选择了三毛,而是三毛选中了我,让我把她的故事带回她与荷西的家。”董琳娜说。
  ■愿你有诗心,终不负此行■
  董琳娜将三毛的书翻译出版后,她的邮箱里开始收到一些读者发来的邮件,甚至还意外发现了三毛在西班牙时的很多朋友,“他们都是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他们认识的echo是大作家。”董琳娜说,很多读者同她聊三毛、聊荷西、聊他们的爱情,还有人希望她翻译更多三毛的作品,“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西班牙有很多像我一样喜欢三毛的人。”
  喜欢三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有的因其文字,有的因为她独特壮阔的生活方式。台湾当代作家白先勇曾评价:“三毛创造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瑰丽的浪漫世界,那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经验造就了海峡两岸的青春偶像。”
  这样一位“青春偶像”曾深深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对当下社会、当代年轻人仍有引领、启发意义。
  “三毛一直在路上,通过行走找寻生命价值。路上并不是一直开心一帆风顺,可看她的书总能感觉很温暖快乐,这是因为她的内心丰富而浪漫,总能把快乐传递给社会和人群。”何冰说,行走的三毛始终怀着一颗初心,看起来随遇而安,其实不管走多远都不会迷失方向,“三毛是有勇气活成自己的人,她的一生就是做自己。她的出发点在心里,归处还是在心里。”
  董琳娜认为,三毛的诗与远方其实也预示着生活的重要性,“远方不一定是具体的地方,也可能是你想达成的目标。年轻人不应该被枷锁束缚,要用心体会这一路的风景,享受当下的生活,才能不虚此行。”
  本版照片由定海区委宣传部提供
  【作者】陈颖丹;季勤;葛琳璐
  图一:
  图二:何冰

河水暴涨冲走采砂船 消防无人机抛绳营救
市疾控中心与西安交大公共卫生学院携手共建西安交大西安预防医学研究院
爱心托起新生命
[常宁市] 市纪委、监委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业务培训开班
北京晚报邀请考生、家长和老师记录高考日记
一路行走 自有遇见
市地方海事局召开“僵尸船”整治工作专项调度会
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扎实推进打黑恶专项斗争
因无力还贷 “90后”女子“联手”债主上演卖房骗局骗得买家40余万元
“七一”走访慰问困难党员 组织关怀温暖人心
全省统战品牌建设(上饶)现场推进会召开 陈兴超讲话 马承祖致辞
美丽的姚江岸边建有十几处船屋 有人居住还养起了鸡鸭鹅
新鲜果蔬贴上了二维码 江北让每个农产品都有"身份证"
1.1万元完璧归赵记
合川区双凤镇:民政政策解读会 开进村社
一批纪录片助力上海打响“四大品牌”
唐山税务局推行“一厅通办”:进一个厅 涉税事项全办清
我市首个再生水自助洗车服务站投用
底蓬镇召开“访廉问廉百千万”问题专项整改会
泉州接下来数日仍是雨 雨 雨 注意防范强对流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