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质监局“七大模式”,推动隆昌稻渔标准化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内江市质监局指导隆昌市圣灯万亩稻渔标准化基地实施绿色标准,用标准规范农业生产、加工行为,在七个方面创新模式,走好农业产业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创新实行“专合社+基地+农户”集群模式。基地由诚隆粮油、腾康稻渔种养等8个稻渔农民专业合社为引领,由专合社带动基地实施标准化建设,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规范化稻渔综合种养。其中,最早成立、规模最大的是诚隆粮油种植农民专业合社,专合社于2012年成立,2015年开始稻渔综合种养,目前,专合社自身已发展稻渔种养1000余亩。
二是创新探索“稻渔种养”生态模式。基地在传统中稻、再生稻+四大家鱼实施稻鱼种养的基础上,率先尝试稻+小龙虾,探索稻+蛙、稻+鸭、稻+鱼鳅等稻渔种养模式,并对各类稻渔综合种养标准和模式做了有益探索,为全市稻渔综合种养建立标准和样板。进一步优化了稻渔产业结构,加快稻渔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进程。
三是创新推行“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模式。基地配套完善了稻渔相关设施设备,大力提升了稻渔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基地专合社配套有温室育秧大棚、加工车间、各大中小型农机30余台套、30吨烘干设备1套、智慧农业信息平台1个,实现了水稻种、管、加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实现了部份可视化智能化监管和控制。
四是创新培育“有机农业”品牌模式。基地围绕绿色生态有机主题,充分挖掘(改为“培育”)“中稻、晚稻、再生稻”优势和“红鲤、白鲫、小龙虾”品牌,做实“隆农汇国家级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区”名片,以甜城味*隆农联、甜城味*丽香隆系列生态米品牌为代表的隆昌稻鱼米、隆昌稻虾米、隆昌稻田鱼、隆昌稻田虾正在申报和推向市场。
五是创新制定产业“标准化”行业模式。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步伐,制订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推动农业生产质量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内江市质监局多种渠道收集、整理稻渔产业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并与农林局进行共同研究。同时,通过对全市稻渔产业的调研,从稻、鱼、虾等具体产业入手,研究编制产业标准体系,建立了水稻种植标准、渔业养殖标准等有关稻渔产业标准11项。积极帮扶指导隆昌市稻渔产业协会制定了团体标准《稻田养虾技术规范》。
六是创新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模式。内江质监局建立以基础标准为基础,以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为主体,以工作标准为支撑的农业综合标准化体系。详细了解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业旅游品牌建设和旅标准化工作现状等内容,指导基地在稻渔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实施农旅休闲基础设施配套,发放旅游服务与管理规范、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的评定等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文本16份。将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的新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旅休闲产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走出一条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七是创新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善于利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以及农产品的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广泛应用,推行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控制,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春节消费 别被“感恩答谢会”“低价游”坑了
市委书记刘志宏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
永嘉县委书记姜景峰:利用独特资源禀赋 走好特色发展之路
湖北代表团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推选团长和副团长
涧西区:多彩活动与党同心献礼党的97岁生日
内江市质监局“七大模式”,推动隆昌稻渔标准化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安居区第二届“区政府质量奖”公示
节前慰问困难群众 真情关爱传递温暖
泸州爱尔眼科医院进蓝田街道开展义诊活动
“最多跑一次”跑出海盐交通新速度
紧扣高质量发展 展现发改新作为
松山湖:人工智能与法律发展前瞻研讨会在莞举行
市化工专项行动办召开化工生产企业评级评价数据管理平台培训会
全省首座济青高铁牵引变电站成功送电
滨州“校园足球”未来三年发展“路线图”绘出
泰州市启动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消防安全整治
市国土局到我镇宝陂村调研市内扶贫工作
1-4月合肥市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九成
改革落实到位群众满意度高
李亚平率队检查清明节前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