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在新一轮的规划中,将结合城市生态本底、绿地水系,通过构筑生态廊道,重点围绕北江、笔架河、飞来湖、松苏岭等基础,构筑“绿底蓝脉、棋盘格局”生态网络。 曾亮超 摄
或许,令众多清远人没有想到的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清远城市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11月清新撤县建区,当年初在《广州·清远市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出的“广清一体化”概念于2015年首次写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当年底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中。
在这些年里,广清产业合作园、投资将达300亿的长隆等一批大型项目入驻和重点交通枢纽项目的推动,正引领着清远这座年轻的城市格局向着更深层次变革。在此背景下,顺应城市发展需要,2015年底清远正式启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在这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之际,清远迎来一大利好:清远被列为广东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在新的规划思路指导下,清远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经过两年努力,取得了巨大进展,也为清远城市发展释放了众多利好。
划定城市增长边界
引导城市有序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一个重要作用是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城市总体规划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法定规划,具有较强的严肃性、延续性、指导性、可行性、前瞻性。”清远市城乡规划局相关人员表示,“但以往在执行中又统得太死,该控的可能没有控得住,该放的又不能放,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
该人员介绍,在新的改革试点思路指导下,城市规划进一步确定了刚性和柔性内容,“刚性的东西是底线,一旦确定下来,必须严格执行,不能随意修改。柔性的东西,具有一定弹性,给予地方一定权限,在一定范围内和特定条件下可以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优化调整。”
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则是这次修编中对城市空间管控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既是保护城市所处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作为控制城市发展的“刚性”边界,也是合理引导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再开发成为引导城市增长的“弹性”边界。
据悉,本次修编总规中,将清城区和清新区划定为城市规划区,并实行分类管控,划定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以及城市增长边界,明确规划区空间管控底线。既是为了限制城市发展规模避免无序扩张,引导产业、城市建设用地合理规划、分配,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也是为了更好地绿色协调发展,确保生态安全,保障城市宜居品质。
目前,划定城市规划区内的生态空间约1896平方公里,农业空间约1054平方公里,城镇空间约700平方公里。对规划期末即2035年,城市建设用地总体规模不得超过231平方公里。除此刚性规定,在保障城市空间结构、组团主导功能、控制线及其他管控要素贯彻实施的条件下,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对具体用地形态布局和边界进行调整优化。
此外,在城市集中建设区划定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等四线,以此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对城市水系的保护与管理,保障城市供水、防洪防涝和通航安全,加强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管理,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高效运转,更好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保证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按此思路,清远在新一轮的规划中,将结合城市生态本底、绿地水系,通过构筑生态廊道,重点围绕北江、笔架河、飞来湖、松苏岭等基础,构筑“绿底蓝脉、棋盘格局”生态网络。
实施“南融”战略
融入广佛都市圈
今年10月19日召开的清远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暨市政府常务会议,清远再一次确认,要努力把清远建成珠三角北缘门户、环珠三角新兴产业与绿色产业集聚区、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山水生态宜居城市。
实际上,这也正是清远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对清远城市新定位的描述,更是对省委、省政府战略的落实。
2013年由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中,对粤东西北12个市有了新定位,其中,清远的定位为: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环珠三角高新产业成长新区、生态宜居名城和珠三角北缘的门户城市。与清远此前的定位相比,“生态宜居名城”和“珠三角北缘门户城市”替代了此前的“华南休闲宜居名城”“大广州卫星城”。
珠三角北缘门户城市、环珠三角新兴产业与绿色产业集聚区的定位,其实也是清远另一个战略的实施必然:2012年初提出和实施的“南融北拓”战略。
有专家认为,清远有“三省通衢,北江要塞”之称,北面和东北面与韶关市为邻,东南和南面接广州市,南与佛山市接壤,西与肇庆市相连,是珠江三角洲开放地区和粤北山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汇集区之一。作为环珠三角地区中区域位置最靠近珠三角核心区的市,清远完全具备建设成珠三角北缘的门户城市的条件。由于处于珠三角北部的战略通道位置,清远将来必然会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合作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广清一体化是南融核心内容之一,更列入省发展战略。今年初,省发改委正式印发《广清一体化“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努力把广清一体化建设成为珠三角带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示范区、全省区域一体化创新发展试验区、生态文明共建模式创新区,引领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推动“南融战略”中,清远重点规划南部融合发展区:全面加强区域协调,加快南部地区融入珠三角,尤其与大广州实现一体化发展,重点推进广清城市功能、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要素、生态环境、市民生活等6个方面的合作。
重新优化城市空间
提升城市承载力
据悉,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还积极优化清远城市空间,扩容提质,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力。在清新撤县建区后,加强两区规划,将清新区和清城区划定为城市规划区,并纳入一盘棋通盘考量,促进两地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全面对接,推动两区融合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规划提出了五大思路:即空间整合,梳理功能布局;产城融合,相互促进发展;tod开发,构建紧凑型空间格局;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城市服务质量;基于地域条件,突出城市特色。
中心城区形成“两轴、三片、四廊、多组图”的空间格局。
主城区部分,在广清大道传统发展轴上,再规划设定清辉路东现代发展轴,以此构筑成南北两条城市发展轴线。根据不同地理条件,构筑南部片区、中部片区和江北片区三大片区,江北片包含东城、凤城、太和、江北新城、飞水、职教园等;中部片区包含燕湖新城、百嘉科技园、小市横荷、高铁片区等; 南部片区包含龙塘、长隆、银盏、美林湖、雄兴、长冲等。
根据城市集中建设区生态条件,构筑东西向四条生态廊道。由北向南分别为笔架山生态廊道、北江生态廊道、大燕河生态廊道和王子山生态廊道。
主城区外围构筑多组团,包括广清合作组团、太平产业组团、源潭物流组团三个产业组团和飞来峡、三坑、山塘等特色镇。
针对全市南北发展差异持续扩大问题,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在继续巩固一心两核的发展地位的同时,重点依托县城和中心镇提升中北部地区城镇发展动力和要素集聚能力。
确定城市风貌形象
突出城市特色气质
新一轮城市总体修编中,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还引导清远“内外兼修城市气质”。
在今年5月31日下午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同意了《清远市城市风貌规划》,将清远城市风貌形象定位为“山水名城,岭南绿都”。
对此,清远市城乡规划局相关人员表示,清远山水底蕴较为丰厚,城市“九山环绕,两水穿城”的特色空间格局与山水资源。清远城市风貌规划设计突出和强化清远山水特征,延续清远岭南特色文脉,在城市公共空间和建筑风貌中显山露水,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体现清远作为国际园林城市与珠三角后花园的盎然绿意。
该规划核心区也确立了以湿地湖城、燕湖水城、生态智城、休闲山城四区为重要风貌控制区域,以北江、大燕河两大水系为区域重要自然边界,以广清大道、湖城大道等三大景观风貌展示带为路径串联,以飞来湖、大燕湖等特色九湖为特色节点的“两水融城三带连,绿溢四区镶九湖”城市风貌规划结构。
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锋强调,城市风貌定位是为有效利用清远自身优势生态资源和条件,挖掘特色,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形成充满活力城市整体规划。
“这个规划要增加其法制性,不能随意改变。以往企业有要求,看上哪里,项目落在哪里。现在要跟着规划走,规划在哪里,建设在哪里。”对于规划的相关工作落实问题,郭锋要求相关单位把规划内容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里面,要定期评估,增强规划的强制性和引导性。并完善明确城市发展形态、核心区风貌结构准确性、城市建设主色彩等问题。
统筹三大布局
规划引领产城融合
针对城市发展中产城脱节,城市人口聚集不足等问题,近年来,清远积极调整思路,从规划入手,从城市源头上杜绝产城分割“通病”:清远正在积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推进产城联动,实现产业城镇联动发展、产城融合。针对清远重要的产城融合平台进行规划指导、引领。
一是核心区重点规划两大产城融合平台,即省职教基地、燕湖新城;二是在规划区外围规划多个产城融合平台,包括广清产业园、太平产业组团、三坑特色镇、飞来峡特色镇等。
省职教基地。规划功能定位为以职业教育产业为驱动引擎,联动发展生态居住、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将集教育培训、研发孵化、数据处理、电子商务、文化娱乐、运动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复合型宜居智慧新区,目前确认进驻各类院校超过10个。构筑开放式城市空间,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共享,提升吸引力,带动东城片区整体发展。
燕湖新城。定位为绿色低碳生态新城,新城将建设清远市的市级公共服务、文化、商业、商务中心和核心景观区,打造成为清远的总部经济新城、智慧创新之城、生态宜居新城、绿色活力新城。这将承担起与广州商业、金融业协作和发展外包服务业的任务,同时融合电子商务应用的现代物流业、创业服务、社区服务等,也是清远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未来城市中心。
广清合作组团。广清产业转移园为主产业发展组团,作为广清合作的重要平台,承接广州产业转移,推进广清产业协作,逐步置换石角循环产业,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汽车配件、电子信息、高端现代制造业等,是未来清远重要产业发展片区。
太平产业组团。围绕太平镇镇区,将龙湾工业园、盈富工业园、马岳工业园整合形成清新西部重要产业基地,承接主城区产业转移。主要发展汽车零配件、新材料、电子、机械装备、棉纺服装、制衣制鞋等。
三坑特色镇。以温泉为主题,发展休闲度假、运动健身、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等功能。主导布局居住、商业、文化娱乐及体育用地。
飞来峡特色镇。以飞霞山、飞来峡库区、长隆三期等景区与主题公园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小镇,飞来峡镇区布局居住用地,江口片区布局旅游服务设施用地。
撰文:陈步上
“上合峰会”期间连云港市区县所有汽车站暂停托运进青货物
城市报料
新钢公司用“大质量”管理理念做精品
鹿邑一爱心餐馆重阳节请环卫工人免费吃大虾
马甲上的擦蹭痕迹还原交通事故真相
清远:城市总规编审改革试点 未来20年释放重大利好
关于佳木斯市民政局网站临时下线的公告
杭州恩施两地女企业家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赛游泳比赛明日开赛
关怀关爱流动人口
市农教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彭清华在省法院省检察院机关走访座谈 特别强调了这些内容
2018.01.25晚间天气预报
日照市五项建筑工程摘得“泰山杯”
惠州安装独立电表电动汽车充电桩电价本月起下降
宜章县笆篱镇:严正以待备战森林防火
端午节,去南塘河、仙门河、蒲州河观看划龙舟
伍国辉视察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时强调
海南12日局地降下大暴雨 海口市区降雨量近百毫米
漯河市卫计委对源汇区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