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誉宁 闫玉梅)一般人看过就“束之高阁”的报纸,在张一平老人的眼里却是难得的宝贝。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张一平老人热衷于从各类报刊上剪下文章制成册,随后又爱上了收藏报纸。几十年来,张一平老人的这份爱好,为他增添生活乐趣的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一份重要资料。
图为张一平老人正在翻阅他收藏的剪报。
9月5日,笔者在位于海州区机关社区的张一平老人家中看到,书架上,箱子里,柜子里,都是装订成册的剪报和收藏的报纸,有些剪报因为年代太久,表面已经泛黄,看上去十分陈旧。“非常可惜的是,十几年前因暴雨导致家中被淹,我的报纸损失了一大部分,如今只有不到50册了。”今年89岁的张一平说,60多年下来,他把每张报纸都当成宝贝,坚持剪报40余年,又坚持收藏报纸2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被朋友称之为“报纸等身”。
说起自己剪报的爱好,张一平老人告诉笔者,年轻时,他是一名文艺工作者,每天都是“报不离手”,时间久了,他发现报纸上的不少内容都是学习的重要资料。于是便萌发了剪报的想法。几十年下来,张一平看过的报纸,如果不经过仔细“寻宝”一番,他是舍不得扔掉的。最多的时期,家中的剪报达到200多册,一间屋子都放不下。为了便于查阅,张一平老人还专门对自己的剪报作品进行了仔细分类。
张一平回忆,他第一次剪报是1949年的10月份,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新华日报》报道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心情激动的他,特地剪下了这则消息贴在了本子上,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他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剪报,每个月都能收集一册剪报。1990年,张一平老人离休后,他又开始由剪报转为收藏报纸。他每年花费近千元,专门订了《参考消息》《连云港日报》等多份报纸,每天拿到报纸后,他会仔细阅读一遍,然后再将自己感兴趣的报纸一一进行收藏,然后装订成册。
张一平说,剪报、集报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件既费脑又费力的事情,但他却乐此不疲。每次剪报时,家里到处都是摊开的报纸,老伴在世时,虽然会因此偶尔不高兴,却一直很支持他的行动。他也一直把自己的剪报和收藏的报纸当做重要的资料库,这么多年搬了5次家,他依旧带在身边,舍不得扔掉。
“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在网络普及之前的年代,很多刊载在报纸上的信息现在看来也很珍贵,因为很多都是通过网络搜索不到的内容。”张一平说,他的这些报纸虽然有些陈旧,但是内容还比较全面,为了更好地将这些资料保存下来并分享出去,让更多的年轻人能通过昔日的报纸感受社会的变化。他准备将来将这些报纸保存在机关社区为民服务中心的图书馆内,让更多的年轻人可以翻看和查阅。
香港五邑总会到访我市 寻找大湾区时代“江门机遇”
重庆市旅发委四举措加强2018年旅游市场监管工作
未来一年内 贵阳市云岩区月月有活动个个有特色
万家寨感受黄河壮观 水利枢纽造福多方百姓
第四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
八旬老人热衷剪报数十载
王益区副区长张云峰走访调研“双千工程”农业组企业
涪城区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 秦亚辉安排部署
延安市各级学校开学工作良好 教育教学工作平稳有序
市食药监局督查学校食品安全和传染病防控工作
全市“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总结座谈会召开
尚朝阳在专题研究教育工作时强调 坚持问题导向 凝聚各方力量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山东口岸成功处置首起输入性诺如病毒感染群体性事件
扶沟县召开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联席会议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推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玉田县2018年教师节表彰大会在县电力礼堂隆重举行
兴宁新陂镇助力新元村修路,解决群众“出行难”
空港经济区“七个一”重点项目今年内动工建设
于正:《延禧》女主太漂亮 我的服化道全国最牛
修正后宪法单行本在济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