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底村小:优秀传统文化植根教学 乡村小学焕发生机


  本报记者 张宝全 蒋丹妮
  盖州市东城学校松树底分校坐落在我市东部山区,地处偏僻。2010年学校仅有14名学生。8年时间过去了,目前,松树底分校除本村学苗10人外,还吸引市内、省内跨学区以及来自黑龙江、吉林等地学生共计190 人,甚至有一些城里家长在村子里租房陪孩子读书。8年间,松树底分校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形成了怎样的办学特色,才让众多外地家长不远千里慕名前来?
  近日,记者来到松树底分校采访,学校老师正在进行学前周备课准备。不到一上午,陆续有3位外地家长到学校参观考察,学校负责人杨志喜不得不中断备课,陪同他们各处看看,介绍学校情况。
  村小办学条件差、地域偏僻,留不住老师;一些学生家长为了孩子接受“自认为更好”的教育,纷纷让孩子转学;师生越少,学校受重视程度越低,最终陷入办学艰难的恶性循环。2010年,松树底分校和部分村小一样,面临合并的局面。杨志喜从东城学校调往松树底分校担任校长后,学校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学校教育相融合,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实现重育才更重育人。学校组织三年级以上的孩子撰写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记,通过组织日记展评、戴红花、出板报的方式,逐渐唤起孩子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学教《弟子规》的同时,学校还拓展孩子们学习 《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经典传统教材,强化学生的背记和理解能力。
  姚东明从孙子一年级时就从鲅鱼圈区搬来,在村里租房陪读,今年开学她的孙子已经上五年级了。每到开学前,姚东明都会义务到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孩子听老师话,回家给我和他爷爷洗脚、炒菜,我们感觉相当幸福的。”姚东明说。
  谈到孩子们为什么这么懂事,家长们不约而同地提到老师。杨志喜告诉记者,这里的老师们除了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率先践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吉林大学社会学研究生张晓兰从最初以社会工作者身份到学校调研,到目前已经在这里工作三年,成了没有“编制”的老师。
  “学校里那些质朴的孩子让我感觉找到了人生价值,比干任何工作都让自己欣慰,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张晓兰说。
  杨志喜表示,松树底村小把国学经典融入到教学中,从孩子生活点滴做起,从孩子学习实际做起,既有利于做人,又有利于成绩提高。

中心城区二手车经营主体限期搬迁
淮北市质监局蝉联全市双拥工作先进单位
将I❤CS写在湘江上夜空 长沙人的浪漫就是如此地炫丽
孙守刚︰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孙守刚莅临我市调研指导防汛工作
清泉坝景观水系及排涝工程快速推进
松树底村小:优秀传统文化植根教学 乡村小学焕发生机
路南区举行第五届基层文艺辅导基地新春文艺汇演
开封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 倾力帮扶残疾人就业
北京朝阳区人大常委会考察团赴寻甸考察脱贫工作
市东城公路路政管理所协助处置交通事故 挽路损 保畅通
市交通局:优化路网结构 建设“四好农村路”
青海三江源生态治理改革步履不停 河源再现千湖美
阳城审计局开展“微信正能量”活动
湖口海事开展船舶进出港报告专项整治
中南学子获第九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特等奖
泉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今年申报工作启动
怀远县召开2018年“银铃安康行动”推进会
赵沛根:为故乡老人筑起一座“温馨园”
市环保局参与“大手牵小手,跟着党旗走,共建新广州”2018年徒步暨六一亲子活动
恩施州硒品及工业招商项目来杭“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