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中国正风肃纪的大棋局中,“八项规定”的出台无疑具有“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历史性意义。
五年前的12月4日,八项规定出台。很多人不曾料想到,这份短短600余字的文件,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气象更新的神奇效果。
不铺设地毯、不公款吃喝、不公车私用……治理的着力点似乎“太细”,却正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正是“四风”的直观显现。剥柚子先切口子,以具体问题为突破口,制度具体、可操作,便于监督执行,抓手有力。“八项规定”出台后,50多部相关制度相继跟进,步步为营。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八项规定遵从的是瞄准方向,一锤接着一锤敲,层层深入的作风治理逻辑。
2012年12月7日,八项规定出台第三天,广东深圳,中央领导同志的车队与公交、出租车、私家车并行。不腾道、不封路、不扰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出京考察立起的标尺。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考察武汉新港,“卷起裤腿,自己打伞”“雨水打湿了衬衫”,这场景,定格在百姓心中。禁人先禁己,八项规定先从七常委管起,再拓展到中央政治局,继而拓展到全党全国全军。这是身先士卒、以上率下的作风建设逻辑。
站在五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走过的路,八项规定指向的作风治理、作风建设的逻辑一目了然。人们由衷地感叹“八项规定改变了中国”,也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八项规定“落子”如此有力,线索如此清晰,逻辑如此缜密。感佩领路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卓越政治智慧,更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作风建设具有一抓就见效、一松就反弹的特点,切不可喘口气、歇歇脚。以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为契机,在现有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正风肃纪,持之不息,才能由“管住手”“管住嘴”变为“管住心”,形成“改的自觉”,进而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厚植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抓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什么精神?那就是我们党在近百年的光辉历程中,始终不改清风扑面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始终如一,初心不改。(李思辉)
兴旅路一工地渣土车扬尘影响市民生活 工程方:将加大清扫力度
洛阳姑娘路遇老人身体不适送人回家还留下电话号码
修文县面向社会征集乡村旅游发展大会会旗会徽LOGO
全区残疾人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旅游+”战略指引下的转型升级探析(中)
八项规定“一子落”作风建设满盘活
南通研究部署改革办工作 要求参谋有道、协调有方
沈阳片区挂牌一周年 企业分享生日“红包”
张家胜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求 凝心聚力抓落实 奋力实现“开门红”
省级优秀志愿者——炉具维修“110” 郑李志
泉州旅游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周活动启动
省农委组织对我市2017年度农业行政审批工作开展实地评价
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贵阳市街道设计导则
市高级中学多措并举开展夏季防溺水安全教育
遂溪交警查获一辆超期未检车辆
三员联动 助力“双禁”
2018重庆石柱太阳湖铁人三项赛鸣笛开赛 “清凉夏都”完美诠释“运动与康养”
丢失一个钉子 亡了一个帝国
区普法办在春季招聘会开展普法宣传服务
成丽出席泰安首届国际彩色跑在高铁新区开跑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