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灯会 故事多

    史料记载,泉州元宵灯会始于唐代,流传千年,不少市民都留下了儿时与小伙伴们一起“游街灯”的美好记忆;从传统的彩扎灯,到特别的针刺灯、刻纸灯,泉州花灯素以“精”“细”“巧”等特点而声名远播,受到了海内外人们的喜爱,并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代代泉州花灯工艺大师们在传承中创新,延续着泉州元宵灯会的璀璨——
    泉州网3月2日讯 (记者陈士奇 许文龙)元宵灯会,月明星隐,华灯生辉,刺桐城中又是一派璀璨之景。赏灯,自古以来便是泉州人“闹元宵”时的一个重要活动。那一盏盏精雕细琢而成的灯儿,既衬托了元宵的良辰美景,也成了人们寄托祝福的吉祥之物。
元宵节,在民间亦被称为“灯节”、“灯会”。始于唐代的泉州元宵灯会习俗,相传是经由从中原南下的人们带来,在宋代晋江人梁克京编纂的《三山志》亦有提及,“上元燃灯弛门禁,自唐先天始”。习俗与本地文化相互交融,也有了新的一层含义,如在闽南语中的“灯”与“丁”同音,故泉州地区常将“出灯”寓意为“出丁”,意在祈愿人丁兴旺。借元宵灯会 ,人们也寓意于灯,求福许愿。
    习俗传承数代,每逢上元之夜,刺桐城中家家户户会挂上漂亮的花灯祈福。为了增加节日氛围,城中还会举行灯会,灯会中所展出的花灯,既有润饼灯、鼓仔灯、红橘灯、扇灯、关刀灯等制作较为简单的灯,也有绣球灯、如意灯、莲花灯、宝塔灯、古厝灯等制作较为复杂华丽的灯,还有能自动旋转的动态的跑马灯,品类繁多、琳琅满目。人们趁此团圆佳节,一同结伴出游,大人逛街赏灯,孩童提灯游灯,到处热闹非凡。 不少市民和游客感慨,看了泉州的花灯,才明白什么叫做“光明之城”。
    最初名为“花灯展览”的泉州灯会,于1978年重新恢复,在不断地创新和传承中走来,今年正好第40年。从传统的彩扎灯,到特别的针刺灯、刻纸灯,泉州花灯因优美精巧、玲珑剔透、色泽鲜艳、装饰华美、刻法工细等特点而声名远播,已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又一批泉州花灯工艺大师们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不断满足一代代人对于泉州花灯的审美与欣赏追求。
    “早年每逢元宵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花灯。”国家级非遗“泉州花灯”省级传承人陈晓萍笑着说,父亲陈天恩是古城远近闻名的彩扎工艺师和花灯工艺师。小时候,父亲总会用竹篾做出各种花灯造型,糊上颜色各异的纸,做成一盏盏造型简单却又别致的纸花灯。元宵节时,孩子们拿着他做的形态各异的花灯,小心翼翼地点上蜡烛,或拖着或提着,绕着村庄边走边游玩。
    “每年元宵节的‘游街灯’,都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对国家级非遗“泉州花灯”省级传承人曹淑贞来说,与伙伴们提着灯笼一起玩耍,是儿时最美好的回忆。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们七个兄弟姐妹都擅长做花灯。如今,每年元宵节前的几个月,家族中不论男女老少,都齐上阵一起制作花灯。她精湛的花灯制作技艺,受到了海内外人们的喜爱,甚至专程登门购买、收藏。她的两个弟弟和女儿等家人,都是国家级非遗“泉州花灯”的市级传承人,独立创作的作品斩获各类奖项。
    “我做的第一盏花灯,是寄在朋友那里售卖出去的。”对国家级非遗“泉州花灯”市级传承人林守明来说,朋友的相助让他接下来都生活在制作花灯的乐趣中。他的儿子林伟忠与儿媳翁剑虹更是接过他的衣钵,相互扶持,“一年辛苦只为元宵时节绽放”。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一代代花灯工艺大师们,用辛勤的劳作和精湛的技艺,续写着一段段与花灯有关的传奇故事,其中更蕴含着两代人的亲情,夫妻携手相伴的爱情,以及朋友之间互相信任的友情。人与人、人与灯真情相守,延续着泉州城中元宵灯会的繁华与热闹。

市“双创”工作第6期市容周考核 义安区获第一名
自5月1日起 在青岛办护照等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
全省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召开
苏州市举行节水新技术和新产品推介
扫码不付款多名商家被骗 作案20余起男子被擒获
元宵灯会 故事多
怎样"借钱"消费最划算?巧用免息分期让闲钱"钱生钱"
志愿服务
长沙网红保健酒已上黑名单厂家被注销 揭"清宫御酒"幕后
阳曲沁源等12县退出贫困县
省扫黑除恶专项督导组莅饶开展专项督导检查
禹城市工商局加强市场监管 消费者投诉办结率95%
胆真大!开“套牌”车到车管所办业务竟现场拆装换号牌玩“变脸”
首次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开考 我市1847人参加考试
4月10日起合肥部分区域按计划停电
铜陵经开区细化责任全力推进棚改工作
雨城区召开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培训会
市政府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强调
“弘扬中国文化之精髓 传承太极健身之奥妙”
海陵区学校与医院联合开展校园急救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