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发平:带着村民种出致富花

    大棚内,花卉长势喜人。资料图片
  银川市兴庆区新渠稍村是银川市从事花卉种植最早的村子之一。从最初的70多户100多村民试种,到如今全村800多户3000多人从事花卉产业,年人均收入超过1.2万元,改变的不止是村民的生活,还一举打破了银川鲜切花市场一直靠外购的“困局”。而新渠稍村党总支书记柴发平是这场蜕变之路的发起者和见证人。
  养牛村变身鲜花村
  在2009年前,新渠稍村还是个地地道道的“牛村”。村民们多以养牛、卖牛奶为生。但是,随着市场行情下滑,村民们养牛血本无归,新渠稍村的养牛路戛然而止。
  也就是这时,村里来了柴发平。
  他揣着近40万元资金,来到新渠稍村成立公司,打算发展花卉产业。“那时村里农业基础薄弱,村民根本没接触过种花,对种植技术、销路等都很迷茫。”柴发平回忆说,创业开始就一路坎坷,但好在有兴庆区政府的支持,减免了搭棚钢架,以及土地所需基质、花卉种苗等大部分成本。200栋日光温棚迅速在新渠稍村8队、10队拔地而起。为了让花农打消顾虑,柴发平定下的0.3元每支包销最低保护价,让“牛村”里种花的农民吃了定心丸。
  村民有了致富路
  采访时,记者遇到了7队村民马维军,这两天,他正和老伴蒲凤玲在大棚里打桩铺网,准备今年首茬康乃馨的栽苗。7队曾是村里最穷的一个队,柴发平试点花卉大棚时,马维军和其他村民心里一直在犯嘀咕:“以前田地都用来种粮食,谁都没见过大棚里能种花。”
  让他们意外的是,200栋棚7月栽花,12月就收获首茬鲜切花。实打实的收益让马维军安心当起花农,一干就是7年多。在老两口的打理下,家里3栋棚每年收入至少4万元以上。最近马维军又和老伴蒲凤玲在大棚里打桩铺网,准备今年首茬康乃馨的栽苗。
  银川的鲜花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各地花商眼中的“香饽饽”。
  现在,新渠稍村3000多亩土地上的1300余栋大棚全部采用菜花轮作方式,大多数村民也都成为马维军式的熟练花农。“以前咱们的花销往外地,老是被当地压价,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咱们的康乃馨花头大,颜色鲜,品相甚至超过了云南,所以卖什么价格是咱们说了算!”作为致富带头人,今年柴发平从宁夏睿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成为了新渠稍村党总支书记也让他有了更大的抱负。
  借助大棚前的小拱棚,建设瓜菜类育苗中心种植樱桃番茄、桃、杏等发展林果业,是柴发平为新渠稍村百姓致富提出的一个新想法。
  趁东风“花村”要展新姿态
  30岁的新渠稍村3队村民张耀伟是柴发平这次要培养的示范户之一。虽然是外乡人,但张耀伟骨子里有股拼劲。这些年,他开过农资店,干过大棚,也为村民提供过科技服务。2016年,张耀伟种葡萄,养鸡,趁着提前上市的“东风”,当年收入提高一大截。
  在柴发平看来,张耀伟正是他所需要的引领示范户。他计划将村里部分闲置大棚回收再利用,使村民获得租金,再将这些闲置大棚租给致富带头人,通过以点带面做大引领示范户,建立起分工明确的集体产业,以错时销售来延长产业链。同时,借助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的“东风”,将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民宿、产品变商品,让农民富起来、乡村美起来。
  “扎实谋出路,才能让老百姓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柴发平说。以发展中的新渠稍村为点,如今在银川市,以花为媒的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一批集花卉种苗繁育、生产种植、冷链物流、加工销售、休闲观光、科普展示、文创体验、健康养生为一体的花卉三产相融合的全产业链休闲园区,正在加速开启银川花卉产业的新路子。
  记者 孙楠

孩子未出生,清远一父亲却遇车祸离世
半导体行业专家会聚扬州 业界大咖“论剑”MEMS技术
为啥长春汽开区多条街路道路破损严重?系地下管网大面积改造
科顺股份登陆深交所,是佛山首家从新三板转板成功的企业
李惠文调研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工作时强调 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发展村级经济
柴发平:带着村民种出致富花
我市召开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前期工作情况汇报会
检察院招人了!亳州共78个岗位,大专以上可报名!
淮北市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银企对接会
国庆假期市民图书馆“充电”成新风尚
中国税务报:绍兴国税为临近退休干部制作《光辉税月》纪念册 温暖“过来人” 激励“后来人”
梁子湖区荣获“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热衷公益的小伙家庭遭遇意外 恳请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
东安公安破获系列入室盗窃案
“哈佛八剑客”唱《我的中国心》将登社区春晚
研发“坚不可摧”的“神奇陶瓷” --访2017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张军
玉环获批全国水暖阀门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三仁忠山下村全村修路促乡风文明
交警支队向学校赠送交通安全教育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