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翟梦杰 记者 张璐 摄影 杭添)今天(3月6日)上午,无锡市人民政府、东南大学在无锡市举行市校合作共建东南大学无锡分校签约仪式,签订《无锡市人民政府 东南大学市校合作共建无锡分校框架协议》。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无锡市政府副市长王进健以及市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新吴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东南大学校长办公室、宣传部、教务处、科研院、学工部、国际合作处、国家示范微电子学院、海外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院、无锡分校等机构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无锡市政府副市长刘霞、东南大学副校长金保昇代表市校双方签约。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和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17年,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11门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5门学科入选a+,位列江苏高校第一。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成立于1988年,建校以来按照“三高一平台”的办学定位——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的科研基地、高技术的成果转化基地、东南大学为无锡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累计在锡培养本科生2290名,研究生2272名,建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累计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经费资助7.5亿元,服务企业创新发展330余家,为无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是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建立30周年。为推动无锡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大力度支持东南大学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无锡市和东南大学双方积极巩固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建设30年成果,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全面加强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学研融合等领域的合作共建,并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合作共建项目。
根据框架协议,东南大学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优势,为无锡实施创新驱动和产业强市战略,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持。无锡市积极支持东南大学加快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东南大学在无锡汇聚科技顶尖人才,培育国际一流人才,构建高水平创新型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提供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和机制保障。
在新一轮合作办学中,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将重点建设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国际联合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等多个二级学院,以及微纳平台等若干个结合无锡重大产业的开放共享科技教育研发公共平台。
(一)高水平办好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按照高端化、国际化、本土化、特色化发展的要求,支持东南大学无锡分校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二)高标准建设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将东南大学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主体在无锡建设并挂牌,每年招收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国际留学生,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人左右。
(三)建设东南大学无锡国际工程师学院。依托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成立“东南大学无锡国际工程师学院”。
(四)建设微纳加工与测试公共平台。按照开放、共享和服务无锡产业发展的需要,双方共同投资建设微纳加工与测试公共平台,并在未来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中心、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五)建设东南大学无锡国际校区。双方共同选择世界综合排名前100位、学科排名前30位的高校合作举办国际联合学院,条件成熟时成立“东南大学无锡国际校区”。
同时,积极发挥东南大学办学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在无锡创新创业,加快在无锡聚集一批海内外拔尖、领军人才。参与无锡政产学研合作,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高科技成果转化,带动无锡地方相关产业链创新发展。
无锡市为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提供办学设施、人才引进、学生培养、科研平台建设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告别占道经营 虎头山路北“夜市”正式入店
市民兵应急营成立暨市应急营和两区应急连开训动员大会召开
相山区2017年秋季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发放到位
【H5】夏天来贵州看云
西峡县桑坪镇 “以案促改”促扶贫
无锡市与东南大学市校合作共建东南大学无锡分校
宜君县以提质增效工程助推产业发展
上海已建1642家社区智慧微菜场
市民政局积极开展第十九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暨专题廉政党课
市急救中心联合多部门推出救护车“无忧避让”活动
“白日闯”作案20余起 得手后爱去打赏女主播
市“120”为老年大学教师“传经送宝”
七座小客车挤满“十八罗汉” 如此超载太危险
我市在“破立降”上下工夫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
东昌区行政审批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生活有起色 借媒体道声谢
峰峰:家书劝廉迎﹃七一﹄
2018年8月30日停电信息
市政府驻京津冀高科技产业转移项目处挂牌
2017年合肥市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