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当前,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打响人才争夺战,引发城市人才吸引力思考。争夺人才到底靠什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作为调研地点,以南海区人才办、高新技术企业及其员工、南海大学城的学生作为调研对象,探讨城市生态环境对人才就业选择的影响,形成《南海人才政策显成效城市设施建设成热点》的报告,建议南海区继续做强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联合政产学各界,打造具有南海特色的人才之路。
南海人才立区战略显成效
2011年7月,南海正式启动实施“人才立区”战略,将“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加强政策引导,建立与发展协同的人才政策体系,出台超过20份人才政策。
截至2017年底,南海区人才总量达到47.1万人,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2.2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5.8万人、高技能人才6.2万人等,建成了一支37.9万人规模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成为支撑南海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力量。
2018年1月,南海区正式推行新的人才政策,突破了原有的人才认定与人才扶持结合的模式,将人才认定与人才扶持分离,破解了过去人才政策标准不一、重复交叉、覆盖面窄、门槛高等难点问题。新政策提高了人才引进的精准度,丰富了人才引进方式、拓宽了人才引进视野,在人才引进的范围和方式上都有了创新。不仅如此,今后,南海每年至少拨出7亿元的财政资金广纳天下才俊,各项配套政策的扶持力度大幅度提升。
优化环境提升人才磁聚力
城市生态环境指城市自然环境和城市人工环境,其中城市人工环境指对应以人才为核心的各种政策与服务、交通、娱乐、医疗、教育等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
调研团队发现,与一线城市相比,南海的城市自然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南海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城市典范,绿化程度高,生活节奏适中。调研报告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在南海区就业的幸福感强,但在交通、娱乐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显不足。“我来这么多年没发现什么新增的线路。”温志镔刚到南海绿电上班时是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在意识到员工上班交通难的问题后,南海绿电增加了班车接送员工。
南海区显然意识到现代交通对城市竞争力的支撑意义。今年,南海将全力推进新交通工程,加快地铁2号线、3号线、4号线和11号线建设,佛山西站也将启动对接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城际轨道的前期规划,支持有轨电车南海区里水示范段建设,全面拥抱轨道交通时代。
深化政产学合作育才造才
企业提需求,学校抓培养,政府来支持,南海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形成。
调研报告显示,2017届广东东软学院毕业生超半数留在佛山工作,而华南师范大学毕业生留在佛山工作的比例仅有11%。主要是因为东软学院重点培养新型it人才,符合佛山市尤其是南海区光电、新材料、智能家居、生命健康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分布的特点和需求,毕业生和企业得以无缝对接,同时东软的创业18mall、华南it产业园,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此,调研报告建议,企业今后应注重培养产业升级领军人才,或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育一批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成就、在技术应用中能解决核心难题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高校应将创业项目与政府人才扶持政策紧密结合,继续坚持完善创业平台,与企业人才需求接轨,推荐优秀人才,帮助学生创业就业。
“一带一路”倡议下海洋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新思维论坛在蓉举办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安福开展健康扶贫医疗巡诊 为边远山区贫困群众送健康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东市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政策解读
兴泰中学1号教学楼项目:抢抓进度 预计十月中旬封顶
暨南大学调研报告聚焦南海城市生态环境与人才吸引力之间的关系
天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成就显著 甲肝乙肝发病全国最低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提升责任意识 强化廉政建设
省防暴反恐领导小组来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检查工作
隆林:学典型促提升 深化领导班子建设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8年度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火灾高危单位的公告
上深涧村:把十九大精神“唱”到了群众心坎里
定了!广州公租房门槛再放宽!
可爱的蓝精灵来了 “进博会”首个展商主题宣传列车发车
洪雅县公安局正式启用24小时出入境自助服务
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片区务虚会在我市召开
西宁市城西区“三个对照”强化队伍建设
深圳虚拟大学园为市民免费“充电”
输血造血并举 扶志扶智齐上
合肥交通运输行业擦亮窗口喜迎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