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油画 刘仲杰1984年作
全媒体记者张亚婷
《岁月》是我市画家刘仲杰1984年创作的作品,曾参加湖北省第六届美展,引起我市文化艺术界、评论界、知识分子阶层和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受到了我省美术界的关注和好评。同年,上海《艺术世界》刊登了《岁月》油画和作者的文章感言。30多年过去后,仍有很多人对这幅作品印象深刻,并常常提及。
作品画的是已过中年的新郎,胸前戴着绢花,双手握着梳子,面对桌上的镜子,凝视着早衰脱落的头发。画家用一种温和的笔调和色彩,在非常生活化的情景中,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沉思,喜悦中带着凉意。一把梳子象征着岁月,绢花代表了人物的身份,镜子则是对现实的观照。明明是新婚之际,背景上喜庆的橘色,与人物的低头沉思形成对比,人物内心的百感交集通过画面直接传递给了观众。
刘仲杰把人物放在岁月的河流中来体现,他有意细微刻画主人公眼角的皱纹、秃了顶的前额,强调了知识分子那双像体力劳动者的骨骼粗大的手拿着梳子梳头这一细节。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刚从“文革”梦中惊醒的美术界,在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上摸索回归正确道路的方向。有些美术作品,开始从原来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平民主义。从表现英雄、塑造典型,转为对大时代里普通人现实命运的描绘。画家们开始发自内心地重新打量这个平凡的世界,再一次意识到作为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他们把注意力转向了对普通社会人文生态的关注。这时,“乡土美术”“伤痕美术”等思潮应运而生,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等作品面世。
同样,刘仲杰的这幅作品既有对现实的反思,更有人文的关怀。他用写实主义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在描绘现实生活过程中,生动地通过绘画语言,微妙地传递着一种情感,而这种情感则是那时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在生活中,我结识了知识分子,特别是中年知识分子,从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和境况中,我发现了两个共同的东西——乐于受苦,而不诉苦。”刘仲杰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这些知识分子也同时获得了个人的幸福。以往岁月中失去的、来不及获得的一切现在获得了,还获得得那么充实、牢固。“回忆过去,我眼前总闪现出许多熟悉的教师、工程师、设计师、农艺师、会计师……他们的音容、品性、境况都蓄存在我脑中。我要用画笔将他们再现,于是,我画了《岁月》。”刘仲杰说。
梳去的是过早脱落的头发吗·刘仲杰说,是,也不是。梳去的是不愿再留在记忆中的苦难岁月和不值得计较的不幸,用满身的洁净和深沉的持重来迎接今天的幸福。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人到中年的知识分子,他们是深深懂得珍惜今天的岁月的。
刘仲杰,1943年出生于武汉,1963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附中),长期从事美术创作和组织工作,现为中国美协会员、湖北省美协副主席,曾任襄阳市美协主席,历任湖北省第六届美展、第七届美展、第十届美展评委。擅长油画人物创作,兼年画、国画、水彩画、壁画和雕塑创作。年画作品《不知从何讲》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湖北省第六届美展银牌奖。油画作品《土地主人》《远方》分别参加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美展,分获第九届和第十届湖北省美展优秀奖和特别奖。水彩画作品《高原行旅》参加第五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
评价
艺术家周韶华:
我们的时代要有自己的肖像,要有能充分体现时代开创精神的当代人物形象的正面刻画,让人们能直观自身,以点燃他们的生活理想,从而增强人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些艺术思想深刻的油画作者,他们光荣地承担了这一历史使命。他们刻画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形象。刘仲杰的《岁月》,扎根于现实,没有盲目的乐观和浮浅的虚荣,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因而真挚感人。
高明完成三洲旧桥限宽石墩拆除工作
春季养生宜健脾祛湿 陈皮功效显著
青岛城市印象
鼎城双桥坪中学: 圆梦双桥坪 温暖七姑山
一年中最热时光即将开始 本月17日甬城将进入"三伏天"
用画笔记录流逝的岁月
扎根基层真诚为患者服务 医生护士护工她都当
加快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在辽宁振兴发展中勇立潮头勇当龙头
“共享•水•文明”主题征文活动圆满结束
市政协召开第五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福州浦下队先抑后扬挺进决赛 中华龙舟大赛福州站昨日开赛
雷阵雨还没消停 台风又来“搞事情”?
脱贫攻坚需要坚持“两点论”
昆明市第六届“十佳新闻工作者”评选公示公告
北有盘龙城南有楚王陵 武汉将建明楚王墓群考古遗址公园
千里奔走调研考察 共话祁剧保护传承
市商务局开展商务流通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题调研
石家庄栾城区掀起今春植树绿化高潮
东莞“专车”司机追打女乘客后续:司机被警方拘留10天
送病人就医帮群众脱险 消防员暴雨之中救援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