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个二胎妈妈这段时间一直失眠,整个人有气无力,因为她最近发现,“平时小孩不管,连女儿上跳舞课的钱也不付”的丈夫,一个月打赏女主播十几万元,打赏的这笔钱,“我不吃不喝起码三四年才能赚得回”。这个二胎妈妈求助媒体,咨询“钱要得回来吗”。
这段时间,因为给主播打赏而发生的热点事件不少。此前因为涉及未成年人,有些平台和主播考虑到社会影响,选择了“退钱买平安”。可是上面这起打赏事件,当事人是成年人,钱估计很难要得回来。
最近看了一个新生代就业观的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人,最向往的职业是“主播、网红”。很多人眼里的大问题,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却不是问题,我们可能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直播的利润来源是什么。回答只有一个,那就是打赏,除一些消费类直播、专业性直播外,几乎整个直播行业都是靠打赏支撑的。如果没有打赏,即便给直播行业贴上的所有标签,都不能阻止其直接从春天进入冬天。
了解直播的人都知道,看直播的人多,真正打赏的人少。一个主播,哪怕每次直播都能吸引数万人观看,如果没有几个实力消费者支撑,“星光”也十分黯淡,不可能支撑起对“网红”的向往。所以,不要看一些直播平台声称吸引了多少粉丝,真正支撑业绩的却是金字塔尖的极少一部分实力消费者,他们也往往被称为“大哥”“大姐”。杭州那个一个月打赏女主播十几万元的男子,大约可算是直播间的“大哥”。
这些“大哥”“大姐”,看似都是有实力的人,其实不少人是“打肿脸充胖子”,比如那个杭州男子。即便实力消费者,也存在相当大非理性,有些人一天消费几万,在主播有比赛时甚至消费几十万,远远超出了收入水平。“大哥”“大姐”给直播主播打赏如此疯狂,以至于不少人其实不是去看主播的,而是去看打赏的。几乎每个直播平台,都传说一些“大哥”“大姐”因为打赏而破产的事。这些非理性消费者,是直播平台和主播最喜欢的“金主”。
这几天,在一个直播平台看到一位实力消费者的忏悔。这个众人嘴里的“大哥”,刚刚回甘肃老家参加了侄女婚礼,五年来家族成员第一次大聚会,兄弟姐妹们“生活还不是很好,而我打赏主播就上千万,的确有些愧疚”。据他介绍,“我们几乎都是背着老婆在玩陌,没几个敢告诉家人自己打赏了主播几百上千万,否则家人一定认为我们疯了。的确,抽离自己看自己也一定觉得自己疯了!”他还反思,要满足现在的消费,实体经济至少日营收要在200万左右,年营收7个亿,“疯狂刷的时候又有几个不是在刷往期利润和现金流呢?”
很多打赏者开始都是抱着玩玩的态度,可玩着玩着就把自己玩进去了。他们被所谓“大哥”“大姐”的标签绑架,产生了心魔,甚至陷入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一些事业成功者,开始可能真是“不差钱”,可巨额打赏不是一次砸进去的,而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积累,就像一个漩涡,慢慢滑向中心。有哪个创业者有这么多精力和财力可供挥霍?即便确实不差钱,也未必有那个时间啊。可悲的是,有一天“大哥”把自己挥霍得一无所有,或者逐渐回归理性之时,屏幕上曾经笑靥如花的主播,抛来的只有冷若冰霜。
这段忏悔值得所有打赏者反思:有多少打赏主播者没有瞒着家人?有多少打赏主播者可以坦然面对家人?可以说,整个直播行业都在有意无意制造和助长非理性,在平台和主播眼里,一个个粉丝,包括所谓的“大哥”“大姐”,只是一条条鱼,榨不出油水了,大不了换一条就是。走进平播圈,会听到很多打赏悲剧,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打赏悲剧也就不知何时才能终结。
横县统筹资金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平远县部署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
虎尾沟社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构筑青少年健康成长“精神防护林”
童趣故事会 让更多小朋友体验读书乐趣
打赏悲剧何时了
银行非标业务回暖 房地产融资又见升温
2018年阜新市就业援助月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在市残联召开
2018中科院老科学家(邹城)科普大讲堂开讲仪式在邹城一中隆重举行
神奇!65岁大爷有35岁的脸,冻龄秘籍竟然是这个...
点燃激情 赢在高考
墙面装饰用什么材料好
2018年亳州市市长热线办公室招聘工作人员拟补录人员名单公示
市司法局联手经信委为企业送“普法大餐”
忠兴小学:表彰游仙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奖运动员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 安排启动“双十”工程集中调研工作
望城区科技局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高三省质检周六开考 考试全部在标准化考点举行
水岸共治提升“颜值” 美舍河,惊艳了时光
在交流互动中显示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