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专业化定位致力高质量发展——泰州医药高新区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泰州医药高新区是江苏省重点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综合改革试验区、转型升级先导区,是泰州建设“医药名城”的主阵地、创新驱动发展的策源地。2009年3月获批国家高新区以来,泰州医药高新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引领、品质引领、改革引领,突出项目招引建设、创新要素集聚、配套功能提升三大抓手,不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全面建设开放创新高地、产城融合高地、发展活力高地,努力打造“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泰州医药高新区获批成为国家新型疫苗及特异性诊断试剂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国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试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产业化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跨越发展、渐成规模”的奋进之路,初步探索了一条集聚高端人才、引进高端成果、落户高端企业、发展高端产业的专业园区发展新路径。
最鲜明的发展特色:专业化
泰州医药高新区不同于其他区域,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没有殷实的先天家底,空间、资金等各方面资源条件有限,不可能追求全方位、面面俱到的发展,最核心的优势就是“专业化”,必须紧扣特色产业推进专业化发展。
建立了专业化的产业集群。自启动建设以来,泰州医药高新区排除干扰、抵制诱惑,始终围绕“医”和“药”主题,致力于打造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目前,区内集聚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70多家,1900多项医药创新成果落地申报;在研和申报的国家一类新药达到78个,22个国家一类新药取得临床批件。过去5年,生物制品的申报量占江苏省总量的1/4,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产品申报数占全省的1/6,疫苗产业集聚度在全国同类园区最高,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拥有着专业化的政策支持。泰州医药高新区是多个国家战略和省级战略的交汇区。在国家层面,有“国”字号金字招牌和部省共建机制;在省级层面,泰州医药高新区是全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先导区;在市级层面,泰州举全市之力建设泰州医药高新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在这里可以享受众多独一无二的优惠政策。
提供了专业化的优质服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泰州医药高新区最具特色的服务准则。根据医药产业特点和专业化要求,构建了适应医药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体系,全力为区内企业提供新药申报、研发成果孵化等专业化服务,让企业家、科学家把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创新和发展。
最根本的发展战略:创新驱动
泰州医药高新区专注发展的是生物医药产业,这个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性很强的产业,必须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争当聚力创新的实干者、引领者、示范者,真正使创新成为发展的永恒主题。目前区内已落户1000多家国内外医药企业,包括阿斯利康、雀巢、勃林格殷格翰、武田制药等12家全球知名跨国制药企业,重点打造了疫苗、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化学药新型制剂、中药现代化和保健品等六大产业化基地。
抗体药产业方面,以迈博太科、泰康生物、荃信生物为代表的一批抗体药研发生产企业,已经在肿瘤、自身免疫系统、严重过敏性疾病等治疗领域,形成多靶点创新抗体药物研发、临床转化和产业化体系。全球已上市针对56个药靶的抗体药,临床研究阶段针对的药靶超过200个。目前,中国只有5个药靶实现抗体药国产化,临床阶段约30个药靶;泰州医药高新区企业在研抗体药已经针对16个药靶,形成集约创新优势。
疫苗产业方面,集聚12家疫苗企业,其中人用疫苗企业9家、动保疫苗企业3家,拥有各类疫苗产品50个,成为全国疫苗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园区。
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方面,入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45家,各类医疗器械产品品种1400多个,获批产品注册证或备案证899张(二、三类注册证500张),94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投产。在人乳头状瘤病毒21亚型/定量检测试剂、重大传染病诊断应急研发、血清微小核糖核酸检测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填补国际国内空白,泰州医药高新区集聚的诊断试剂企业已超过江苏全省的20%。
最核心的发展机制:部省共建
2010年2月,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泰州医药高新区机制正式启动。部省共建机制启动实施以来,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联络员会议,实现了制度化、常态化,推动一批重大事项的落实。部省共建机制已经构筑起泰州医药高新区体制机制新优势,成为推动泰州医药高新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在部省共建机制推动下,泰州医药高新区被纳入国家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产业化基地、科教结合泰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基地、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创新联盟,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获批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目前,泰州医药高新区正充分利用部省共建优势,全力创建国家制造业(医药)创新中心、国家药品进口口岸城市、国家疫苗临床评价工程中心、国家健康服务业示范基地等高端产业平台,提升核心竞争力。
最独特的发展优势:人才汇聚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生物医药产业是人才要素密集的产业,更需要依托高端人才进行创新。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泰州医药高新区通过实施“113人才计划”,每年拿出1个亿的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发展,近几年已经引进3800多名生物医药类高层次人才,其中江苏省“双创人才”101名,在全国同类园区中名列前茅,为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创新引才打造“金三角”。紧盯世界生物医药发展最发达的欧美国家,突出柔性纳才,招引领军人才,重点引进一批研发在欧美发达国家,教学在京沪宁等地一流高校,成果产业化在医药高新区的“金三角”人才加盟创业。
放眼世界吸引“金凤凰”。以更开放的胸襟、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明的理念,拥抱和吸纳海内外英才。重点引进以留学归国人员和带着创新“种子”来园区孵化的博士研究生为主的创业团队,并以此为依托,集聚一批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专业人才。
五湖四海筑牢“金字塔”。加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近百所知名大学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实施定制服务和精准配置,招揽一批研发、生产、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搭建人才梯队的“金字塔”结构,形成聚五湖四海人才共建泰州医药高新区的良好态势。
最关键的发展支撑:环境营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切实营造适宜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环境,加快形成我国发展新动源。泰州医药高新区要真正培育成为创新的沃土,必须全力营造有利于创新要素和资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良好环境,使创新的企业、人才、机构能够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发展快。
注重营造企业创新的产业环境。目前,全区已落户1000多家国内外医药企业,1900多项医药创新技术成果成功落地申报。按照“垂直整合、链式发展”思路,以完善的产业链吸纳集聚项目,构建功能清晰的企业集群,形成上游下游链式互动、融合发展的循环产业链,产业集聚水平明显提升。
注重营造企业创新的科研环境。泰州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有限,这就需要我们“走出去、引进来”,真正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目前,区内各类研发机构已超过70家,区内企业与国内外1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与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国际遗传工作与生物技术中心三方共建的全球唯一的区域研究中心启动建设,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共建的泰州医药高新区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正式运营。
注重营造企业创新的平台环境。生物医药产业是依靠载体支撑的产业,需要搭建最完备、最专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使高端企业和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根据医药产业特点和专业化要求,已建成大小分子实验室、疫苗工程中心等21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正在加快建设符合国际规范的免疫平台、安评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让企业家能够“拎包入驻”,有效降低企业前期投入成本。
注重营造企业创新的资本环境。生物医药产业是资本密集的产业,需要构建最完善、最雄厚的金融资本体系。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改革,全力推进泰州医药高新区整体上市,已完成组建和正在组建的基金30支,总规模超过300亿元。总规模100亿元的国家一类新药研发投资基金正式运营,“金融超市”、“统贷”平台正常运作,上股交泰州医药板块已经搭建,初步建立起具有生物医药产业特点的创新创业资本体系。
随着“创新驱动”“健康中国”“扬子江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试点”等战略的深入实施,泰州医药高新区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泰州医药高新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第一”重要论断为指引,按照江苏省委娄勤俭书记调研泰州医药高新区时提出的“加快孵化培育创新型企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的产业集群”指示精神,着力在产业集群打造、创新资源集聚、高端人才汇聚、产城融合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动全区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立足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泰州医药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十年三步走、力争双一流”目标,奋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全球一流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基地,加快建设“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医药名城”,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52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宜春实验中学举行全校教职工政治学习大会
永州监狱为临释人员举办就业推介会 32人出狱就能上班
让沈阳与世界紧密相连
书写改革历程 百强企业颁奖仪式首次在读者节举行
坚持专业化定位致力高质量发展——泰州医药高新区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新区行政审批局】优化“占用、挖掘城市道路”事项 助推审批流程提速升效
唐山市工人医院HIS、HRP系统IBM小型机及存储设备维保项目竞争性谈判公告
川渝黔毗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协作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教师节“爱心礼物”送到陕西铜川革命老区
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 10月底前必须使用清洁能源
虞城县城管局三项措施切实加强公厕管理
城墙管理处全力做好古都灯会保障工作
落实河长责任 加快问题整改 努力打造长江生态文明马鞍山样板
吉安一妇女当街拉小女生被误传为人贩子抢小孩!相关爆料方已道歉!
嘉祥打造村企合作新样板
孝昌免费书法培训走出文化扶贫新路子
海宁“场银联动”破解农贸市场电子支付“收紧”难题
市委常委会议召开传达学习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南通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各车站施工取得较快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