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场活动 记者周超 摄
3月1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肖娟)3月17日,2018年第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场活动上,“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以2000万元的金额签约。
记者了解到,该技术成果的持有人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教授马保松,他将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和武汉中地大非开挖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地下管网及大型地下结构非开挖修复加固专用高性能水泥基修复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据悉,马保松教授是非开挖领域国际知名专家,主编国家行业标准2部,参编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6部,先后参与了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的重点难点技术的科研攻关。
武汉中地大非开挖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孔耀祖博士介绍,非开挖修复技术是采用专用的技术、装备及材料,在不开挖或小开挖的前提下对地下破损管道等设施进行快速修复,修复后的管道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30~50年。修复施工在实施过程中不干扰城市交通和居民的正常生活,是一项环保型高科技新兴产业,其中专用装备和修复材料是关键。
据孔博士介绍,公司主要从事非开挖管道修复和加固技术的相关装备、材料、机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本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目标是加强双方在非开挖管道修复材料研发、测试领域开展更进一步合作,更好、更快地推动这一绿色环保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目前,研发合作已经展开,修复砂浆生产线正在建设过程中,预计2018年下半年可实现部分专用修复材料的量产。”孔博士介绍,公司研制的产品是一种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属于水泥深度开发产品,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产品的产业化将有望使公司成为国内首个非开挖管道修复专用砂浆材料供应商,有利于大幅降低材料成本,为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地下基础设施的健康、安全运行。
乘客突发癫痫 512路驾乘人员协力救助
济宁市文物局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非国有博物馆授牌活动
运行途中,司机手机全程“上锁”
7月北京二手房价同比降3.5%
小区供热从物业转供改热力直管该咋办理?
“微创技术”修复地下既有管道 地大教授推动这项技术产业化
南果梨价格走高销量好 果农喜上眉梢
唐山市江苏商会获评省5A级商会
男子以说媒名义骗吃骗喝 为2000多元钱谋财害命
桦甸市政府领导检查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市国土局:扎实推进巡察整改工作
受台风“安比”影响 青岛或有中到大雨 切实做好防御工作
百万儿女闯市场
端午“三宝”集中上市 市民购买应理性
清明踏青 来这里采摘玩乐 还“洗肺”
银川2018中考4月18日-21日报名
开辟绿色通道男子受伤的手指有救了
崇明区召开区政府法律顾问团座谈会
专家支招|开学季分离焦虑障碍该如何处理?
泸县县委书记薛学深主持召开泸县城乡规划委员会2018年第三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