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合肥”多点开花“国内领先

  合肥在线讯( 赵俊松 记者 江琪)2015-2017年,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连续三年荣获全省防震减灾综合考核一等奖;组建全国首家地震应急救援技术保障分队;在全省率先实现地震监测台网和群测群防网络全覆盖……日前,记者从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获悉,近年来,我市坚持防震减灾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与城乡建设相融推进,不断提升震灾综合防御能力,防震减灾工作呈现出“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独具合肥特色”的喜人局面。
  为积极推动全市防震减灾法治化建设,将多年来我市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化下来,2013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合肥市防震减灾条例》列入了2013-2017年全市五年立法规划,2014年4月,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主持召开了立法准备工作汇报会,拉开了立法工作的序幕。2015年11月1日,《合肥市防震减灾条例》作为全国第三部地市一级综合性防震减灾法规正式施行,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据了解,我市在全国率先设定了“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月”。在《合肥市防震减灾条例》中将每年的5月定为全市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月,每年都会专门制定活动方案,分别确定“x项主题活动+y项常规活动”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体系,集中一个月时间,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活动。据统计,今年5月以来,全市共开展街头大型科普宣传活动100余次,举办各类防震减灾科普大讲堂125场,全市1100所各类中小学、近百万在校学生开展了地震应急演练活动。
  在地震预报尚属“世界难题”的阶段,我市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持续夯实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基础,在全省率先完成“一县一台站、一市一网络”覆盖全市的地震前兆观测台网,建成包括6个三类监测台站、3个地震地下水观测井点、19台套地震监测设备、4套流动测震设备的市县地震监测体系。同时实施地震监测台网智能化升级改造,积极建设全市地震速报信息系统,纳入全省地震速报信息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资源共享,可有效监测我市及周边ml1.5级以上震情,震情监测达到“5分钟自动速报,8分钟修正速报,10分钟完成速报”的目标。
  2015年我市地震局依托省预备役师驻包河修理营组建了全国首家地震应急救援技术保障分队,在此基础上,2016年4月,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的原则,在各县(市)区、开发区民兵应急连(排)中抽组编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为全市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增添新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各县市区12家地震工作机构全部成立了地震应急队伍。
  学校是青少年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的主阵地,广大师生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掌握的多与少,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能力强不强是衡量全市防震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标志。2016年,我市在全省首创,联合市教育局组建了一支近2000人的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的校园防震减灾辅导员队伍,负责组织开展校园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等工作,使防震减灾的工作触角遍布全市所有学校。去年,我市拿出15.8万元专款,先后组织各级各类培训班20多场次,对校园防震减灾辅导员进行了轮训。

暑假来了 社区免费托管班开课还有艺术课堂
我市各部门单位掀起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热潮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进一步推进公园水环境提升
棚财合作社开启水稻插秧季
中欧班列(武汉)再延伸 汉产货物将首次乘火车直抵伦敦
防震减灾,合肥”多点开花“国内领先
商品房变成养狗场 一业主养十多只狗惹恼众邻居
我市拉开城中村改造“两违”处置攻坚大幕
感冒没胃口也要吃
又一项非遗技艺在央视绽放 来自苏州女学生之手
市城乡建设局积极推进农村居民室内厕所改造工作
警方提示:被骗后用好这“黄金半小时”
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举办“2018年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与病害测报工作交流和技术培训”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五次会议
我市召开旅游旺季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现场调度会
林宝金主持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
又一个人才交流大会来袭!将于10月13日登场
我市召开解放思想大讨论专题会议
市政府与市总工会召开第十五次联席会议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市再立新功
弱冷空气今夜驾到,周末云系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