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井边村有个好小伙,自己生活过好了,还不忘热心扶贫。”3月9日,记者来到宣城市邵阳家庭农场并见到了热心人、农场主邵应平。
邵应平是宣州区周王镇人,言语间透着庄稼人的实在,正是凭着这股实在劲,他经营的家庭农场慢慢做大,并成为省级家庭农场。
邵应平的家庭农场注册成立于2010年,当时的生产规模不大,只有2500平方米。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邵应平一步一个台阶,将养鸡场慢慢做大。2015年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他投资200万元在宣城市宣州区周王镇井边村包村组承包山场107亩,建成商品鸡舍6幢,养殖面积3200平方米,年出栏商品鸡达18万只。2016年3月,邵应平再次投入200万元,新建鸡舍4幢,新增养殖面积2500平方米,农场生产规模达到年出栏商品鸡40万只以上。
邵应平被附近村民津津乐道的并非是鸡场的规模与日俱增,而是他热心扶贫。据了解,邵应平的农场工作人员除了几名家庭成员外,还聘请了5名养殖工人,其中有两人是贫困户,另外三人都是60岁以上的附近村民。
今年53岁的贫困户徐小双母亲失明,哥哥残疾,徐小双也因为年纪大找不到工作。邵应平听说了他的情况后,就特意聘请他来鸡场上班。可因为身体的原因,徐小双干不了细致活,有人劝邵应平“不行就换个人,不能花钱养闲人”,但邵应平非但没有辞退徐小双,还为他安排力所能及的活,并给他提供住宿和一日三餐。在工资方面,也和其他员工一样。最让徐小双感动的是,鸡场里每个批次的活干完后,邵应平总是亲自开车送他回家。
64岁的张阳山是宣州区沈村人,至今一个人生活。2015年,四处碰壁的张阳山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到邵应平的鸡场求职,没想到邵应平不但不嫌弃他年纪大,还给他开出了不错的工资。
除了扶贫,邵应平对村里的事也格外上心,平时谁家有个事找他,他都尽心尽力的帮忙,今年86岁的村民陈桃英对此感触颇深。陈桃英老人靠着低保独自生活,邵应平就时常去老人家看看,陪老人聊聊天,帮老人干活。从2016年起,他每年都会给老人3000元的生活费。“他当时跟我说,这些钱你拿着买菜买肉,以后我会照顾你的。”陈桃英说,邵应平从小吃苦的时候,她没怎么照顾他,没想到邵应平现在却如此关照她。
在村民都称赞邵应平时,他觉得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他说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得到太多的帮助。
邵应平2岁时,父亲就不幸去世,母亲也改嫁远走,邵应平只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当时村里人格外关照他,谁家做了顿好吃的、有穿不了的衣服都会想到他。
邵应平16岁的时候跟着村里去附近的矿上“上煤”,在一群人里,他年纪最小干的活最少,但是大家都会把自己挣得钱匀给他。2001年,邵应平想买辆农用车拉煤,但苦于手头上的钱不够。村里人知道后,就东家几百西家几百的为他凑足了钱。也正是凭着这辆车,邵应平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慢慢走上致富路。
在邵应平看来,与其说他在扶贫济困不如说在回馈社会。邵应平觉得想不虚度人生,就一定要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他的奋斗目标就是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回报社会的感恩者。(本网记者 瞿佳龙 特约记者 宋本金)
住在文物里 维修伤脑筋
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 苏城再次进入冰冻模式
市司法局领导深入乡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爱心企业为城管队员送来矿泉水
芜湖县:让数字化城市管理真正走进市民生活
邵应平:做一个回报社会的人
百年古街 启动修缮
云二医党支部开展“党员服务日”送健康进社区义诊活动
端州举办2018年小一入学学位流动抽签现场会479人成功流动
团圆,在“炽热的时刻”
耒阳市召开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现场踏勘江南区苏圩至延安镇公路项目
江门今年将建成12所新公办学校
体育迷“福利”请查收!8月8日来月亮岛“欢乐体育大世界”嗨起来
广昌部门联合开展春运安全大检查
颍东区委书记顾恒中到正午镇督查脱贫攻坚大排查工作
张家胜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市质量强市委员会联席会要求 奋力冲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道路运输行政审批业务即日起转至市行政审批局办理
中国空军多型战机连续“绕岛巡航”检验实战能力
5997名华大学子毕业了 其中包括500多名境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