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讯(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竺佳怡)“方言,是根植于生命中的遗传密码,是地域人文的缩影,是民间文化的‘活化石’……”24日上午,“平上去入——湘鄂赣皖四省方言探讨”在湖北省图书馆开讲。来自四省的语言专家汇聚一堂,与武汉市民分享各省方言的文化特色和保护传承情况,他们均指出方言在当前城市青少年中的传承堪忧,如不加以保护,两三代人后,方言将从这些城市的日常生活中消失。
湖南工业大学教授陈山青目前主持着 “湖南方言调查‘響應’计划”,该计划由著名主持人汪涵资助465万元发起,旨在通过田野调查建立方言数据库,保护和传承方言。陈山青说,湖南方言资源丰富,有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和客家语等,湘语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之分,长沙话是新湘语的代表。湖南卫视的娱乐精神,与长沙话的幽默乐观、韵律和谐的特点分不开,“然而,目前在长沙土生土长的孩子中,会讲长沙话的不到三分之一”。
陈山青说,理想的状态是推广普通话和传承方言并行不悖,实际情况是多数长沙孩子不讲长沙话,普通话又夹杂着方言的口音。长沙像其他许多省会城市一样,人们受普通话影响非常大,在正式场合即使不用普通话,也知道如何将用词用字调整成为最接近普通话的状态,好让自己的语言更容易被别人听懂,这样就造就了最具长沙特色的“长沙塑料普通话”。时间久了, “塑料普通话”会替代长沙话。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汪国胜教授在介绍湖北方言的民族分布时介绍,湖北人口过万的土家、苗、回、侗、满、壮、蒙等少数民族,基本上不会或不说本族语言了,恩施州的许多县市,已经没有人会说土家语。语言记录文化,一种地方语言的弃用,意味着一种地域文化的失传。如武汉话里的“拐子”、“扁担”等词汇,是理解武汉文化的重要依据,如果这些方言消失了,我们下一代想要了解那段历史就要费力得多。
汪国胜说,现在的城市小孩,有的不说方言,然而在现代社会,语言能力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要提倡年轻一代双语双音、多语多音,除了学好汉语普通话和外语,还应学会本地方言。自然界需要生物多样性,人类社会也需要语言多样性,以此保证生活方式的丰富性。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方言的使用空间不断收窄,许多地方方言处于濒危状态。政府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方言广播电视节目和方言存档的办法,保护一批濒危方言。
撞伤常德“四眼井”的肇事司机已找到 市民呼吁不能再让文物受伤
雨中候考显温情部门护考很贴心
扬马比赛装备昨天开始发放,首日近万人领取
关于开展以“技能型、创新型、安全型”为主题的全市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的通知
7月16日起两条公交线延伸至奥体中心
专家担心:再不保护 方言将被“塑料普通话”替代
市畜牧兽医局支部召开2017年度组织生活会并开展民主评议党员
爱文思水务有限公司举行客户座谈会
立足新起点 推动新发展
小微公园建出“大民生”
厦大金融科技高峰论坛举行 业界专家共论金融科技创新趋势
这是一份最全的沈马攻略
“信易+”项目成立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护航黄金周】武陵源区交通运输系统全力保障道路运输安全通畅
市商务局:淮南市率团考察我市菜市场文明创建工作
发展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活动拉开序幕 村企“联姻” 促民增收
遵化市环保分局“借势、借机、借力”推进环境执法
党建问答:“四个自信”如何逐步形成的?
组图:长尾贼鸥“小帅”莅临深圳 短短几天吸粉无数
海口中小学新生入学如何网上申请学位?这份操作指南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