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展开新画卷——聚焦许昌高质量发展之五


盛夏时节,奔走在许昌乡村大地,一幅幅令人欣喜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许昌发挥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利用毗邻郑州的优势,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放大“绿色”优势,推动果树、林木进村入院,让村庄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必须坚定扛起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破解“三农”困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许昌市牢牢抓住乡村振兴这一机遇,大力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提升,都市生态农业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改革开放等“五大工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力争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
1夯基础调结构
让农业强起来
7月27日,在建安区陈曹乡尚庄村,村民拿出一张电卡,在通电机井上一刷,一个臂长300米、自带轮胎的全自动喷灌机边浇水边移动,花洒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在田地里。
“这叫中心支轴式喷灌机,一天可以浇地100多亩,顶20多个劳力,省时省力。”村支书尚水旺说。除此之外,田地里还装上了固定式、半固定式、绞盘式、地埋式自动伸缩等多种喷灌设备。
从2013年开始,许昌市启动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试点先行,逐年推进,如今已经在长葛市、建安区等粮食主产区完成了7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的建设任务,建成了全国平原井灌区连片规模最大、技术集成度最高的节水灌溉示范区;还累计建设了317万亩高标准粮田,许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许昌市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种植结构调整。尤其是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突出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优化农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以禹州为中心,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2万亩,年产量达15万吨;以襄城县为中心,建设高标准现代烟草示范园区,全市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烟农亩均年收入4000元;以鄢陵为中心发展花木产业,全市花木种植面积近100万亩,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2拉长产业链条
让农民富起来
加大投入夯实农业基础,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农业文章。
7月25日,位于鄢陵县的建业绿色基地内人潮涌动,来自省内外的几十辆旅游大巴不断驶入,数百名中小学生聚集在此开展暑期拓展训练。基地内,来自荷兰、丹麦的十多种高端花卉开得正艳,几十元一盆的鲜切花卖得正火。去年一年基地接待游客达到了30万人次。
在相邻的五彩大地观光休闲度假区,工人们正忙着翻耕土地,更换花草,迎接下一个花期的到来。这个占地5000亩的景区,是鄢陵当地的花卉企业依托花木基地建设的,目前已建成2000亩的一期工程,是长江以北唯一可以四季赏花的千亩花海。
在拉长农业链条的过程中,许昌着重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借助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机遇,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全市像建业绿色基地一样的千亩以上都市生态农业园有21家;依托鄢陵花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成了五彩大地观光休闲度假区等十多个生态旅游观光项目,推动着花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禹州大鸿寨山地游等8条乡村旅游线路、神垕古镇等6个乡村旅游项目,带动一批村庄吃上“旅游饭”。
眼下,“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生态+农业”项目在许昌乡村遍地开花,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三产融合的产业优势。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在鄢陵县8个花木核心产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倍。
3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让农村美起来
没有人想到,昔日矿山遍布、粉尘满天飞的禹州市,会成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标杆。6月26日,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现场会在这里召开时,来自全省的观摩团成员实地考察后,都忍不住点赞。
“我们也没想到,华庄能有这么大的变化。”7月28日,禹州市夏都街道办事处华庄社区党支部书记郑云峰指着村头的照片说,几年前的华庄,到处私搭乱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经济稍微好点的村民都搬到县城住了。今日的华庄,笔直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全是郁郁葱葱的绿植,大大小小的花园、游园几十处,昔日搬走的村民陆续又回来了。
这主要得益于禹州市实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原来,华庄的荒芜宅基地有127处,按照禹州市提出的“一宅变四园”的规划分类进行整治:有主却常年不在家的,村里垒砌院墙,房前屋后种上树木,变成树园。无主或应该收回的,调整成片、扩大面积,设置体育器材,变成广场游园,或者改成菜园、花园。仅此项整治就整理、新增土地38亩,全部绿化后,整座村庄宛若在绿色公园中。
无独有偶。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进程中,襄城县也做大绿色文章,启动“村庄森林”工程,推动果树、林木进村入院,形成了“房前屋后果木林、广场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防护林”的村庄立体绿化格局。
眼下,禹州市的“一宅变多园”和襄城县的“村庄森林”工程,已经在许昌市全面推开,全市农村新增绿化面积33.8万亩,5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的目标。目前,在许昌市2197个行政村中,有改善人居环境达标村1189个、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572个。从2014年,许昌市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源于浙江湖州的实践,也是禹州市干部群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3年禹州市一名主要干部在湖州挂职时,亲身感受到了当地重视生态文明带来的巨大变化,便将“湖州经验”搬回禹州,带动了这座资源型城市的蜕变。如今,这一理念又带动着整个许昌发生深刻变化。
微评
“绿色” 是乡村振兴的底色
薛世君
花卉花木种植、村庄绿化、乡村旅游项目……许昌通过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优化农业结构让农业强起来,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美起来,以“生态+”项目拉长产业链条让农民富起来,一幅幅乡村振兴画卷绿意盈盈、亮点纷呈。
许昌的乡村振兴,始终尊重乡村的个性,围绕“绿色”做文章:灌溉系统高效节水、种植结构特色高效;鄢陵等地都市生态农业园、生态旅游观光项目遍地开花,“生态+”项目有声有色;禹州市“一宅变四园”规划、襄城县“村庄森林工程”做足绿色文章;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农民腰包鼓了起来……其鲜明的“绿色发展”特征,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绝佳注脚。
生态财富是最大的财富,绿色家园是最美的家园。从生产到生活,离开了绿色,乡村就失去了本色。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没有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就不可持续;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体的生态文明。乡村振兴,要把“生态宜居”的总体要求落到实处,放大乡村的生态优势,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广阔田野铺上浓浓绿意,描绘出一幅幅现代农村的怡人画卷。
许昌的经验告诉我们,绿色与发展是和谐统一的,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要以良好生态为支撑。让绿色成为最鲜明的特征,以绿色发展统领方方面面,才能为乡村振兴打牢坚实基础,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

【市城管局】市城管执法支队七大队开展“新年第一课”主题党日活动
我市举行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纪念系列活动
关于2016年四季度西安地区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有关补贴资金的公示
丰收节期间S223线梅县区这段路实行临时交通管制
春色满园关不住,又是一年梨花开
乡村振兴展开新画卷——聚焦许昌高质量发展之五
“大爱平江”情暖特困群众大洲行
银川一幼儿园非法雇用外国男子被处罚
“红色引擎”激发澎湃动力——西峡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
《红船往事》在我市紧张排练
胜利西路、府山西路、劳动路道路维修工程结算审核结论公示
丁伟在魏县调研时强调 认真“回头看”全力抓整改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唐山市财政局 唐山市市直单位财务审计机构采购中标公告
沐川县:江山-沐川齐携手 共谱东西部扶贫协作新篇章
服务企业 实现共赢——慈湖高新区召开校企合作交流座谈会
马边: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平来马边专题调研“精神扶贫工作”
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向江西移交280件信访问题线索
永定区召开2018年征地拆迁提质加速誓师大会
房县首季2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33.35亿元
卧龙区:卧龙区2018年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突破年动员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