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怎样传承才科学、有效,才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延续,一直是非遗传承人困惑的问题,也是学界一直争论的话题。7月13日,北京市文联主办,市文联研究部和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仰望非遗——京津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讨会在京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学者、政府工作者和相关机构代表根据多年实践一致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能一味强调保护,如果陷入狭隘保护,脱离当下生活,那就变了味儿。
就以北京西部某民间花会项目的传承为例,北京民协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铁梁发现,这个花会项目本来是由村里人传承的。然而,等到农村拆迁,农民上了楼,生活条件改变后,原来村庄里几大家族之间的贫富关系,以及花会队伍之间的竞争关系都不存在了,许多人已经丧失了参加花会的兴趣。可是这个村为了保留这项荣誉,硬着头皮年年搞花会,甚至把广场舞都加入表演中。
“环境变了,原汁原味儿已经不可能了,但是非得强调这是个传统要传下来,这就没必要了。”刘铁梁反问,“你保护它到底要干吗?其实还是为了今后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这是最重要的。”他说,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必须要有一个创造性转化,不能让非遗在人为抽离出来的文化环境中活着,而是应该让非遗在生活中扎根,不能脱离当下社会大环境。
具体到每个项目该如何与当下生活相结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北京评协曲艺杂技民间文艺委员会委员康丽建议,要把眼光放远一点,参考一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优秀实践名录》里的案例。比如,奥地利有个纺织中心项目,其传承既没有走市场,也没有恢复其原生态,而是把纺织传承与精神病院联合起来,用手工艺制作的参与和体验,来帮助精神病人进行心理康复。“既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生活中来的,在时代变化后返回到生活当中时,是不是还一定要固定在原来特有的底层文化的位置?还是说应该把它放开来,在整个城市化建设、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展。除了让非遗项目能挣钱之外,能不能让这些项目参与当代文化建设和精神建设。”康丽说。
具体到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与会多位专家表示,文化的传承显然应该是多元化的,应充分尊重各自独特的个性;保护措施是可以三地协同参与的,三地相关文化部门应该互相帮助,寻找到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律和规则。
宁波男子想用这招拿到厂房拍卖款 前妻举报:都是假的
清远移动出动86人次 全面保障高考通信网络
杜集区委宣传部召开党员集中学习会
加油员救助车祸受伤司机
我市对规范性文件实行目录管理
“京津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讨会在京举行
唐山市食药监局举办执法文书制作专题培训
台州港航半年度执法工作有序推进
丹江口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文艺展演走进乡镇
市经开区召开优秀工业企业表彰暨创新发展政策宣讲大会
山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蹦床比赛竞委会会议在我市召开
花山区文旅体局参加花山区政府网站在线访谈
巴中市补水利短板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王晓参加大通代表团联组审议
永丰食用菌成农民致富增收生力“菌”
市统计局组织开展工业企业数据核实工作
水泥行业粉尘危害治理进入整改阶段
明山区交通局开展汛前安全隐患检查工作
上半年接待游客12.43万人次
荥经县行政审批局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