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之城共享“绿色福利”

    生态之城共享“绿色福利”
◎记者 王晓根
    5月的临港区,山绿水清,天蓝地净,生机盎然。
    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在一组数字里得到了有力诠释:2017年,空气质量指数pm2.5改善率达23.7%,居全市首位;在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电话抽查中,群众满意度居31个开发区第五位。
    迈向“生态临港、美丽家园”的坚定步伐背后,是临港区坚持生态优先、“三生共融”,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构筑绿色屏障,为经济社会更可持续发展打上“绿色、循环、低碳”烙印的不懈努力。
生态修复后,林泉河湿地公园美丽变身,成为“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花香、四季常青”的生态发展轴。 记者 朱春晓 摄
    高点定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的事没得商量!”前段时间,润达矿石收到关停的通知后,企业负责人曾心存侥幸地询问是否有回旋余地,得到的却是临港区管委坚决的回复。
    润达矿石为多家玻璃企业提供原料,在产业链中居于重要地位,如果关停,下游产业势必会增加成本。但该企业地处米山水库水源保护区内,水源地周边绝对不能有污染。因此,临港区关停润达矿石的决心丝毫未减。短短几天时间,包括润达矿石在内,就有5家企业被关停、搬迁。
    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间权衡,临港区觉得,培育生态效益,换来绿色gdp,值!
    “临港区的发展定位绝不仅是单一的工业园区,而是一座生态生产生活和谐共融的现代产业新城。我们一定要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样有利长远、有利持续发展的好事做好。”临港区管委相关负责人用掷地有声的话语表达了他们对待生态的态度。
    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临港区发展的底线。他们确立了“产城互动、三生共融”的鲜明发展理念,真正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实在区域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
    临港区东部和西部有着明显不同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立足这一实际,临港区管委合理规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实现生态涵养、生产转型、生活转变的有机结合。临近水源地保护区的汪疃镇,依托万亩高标准农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批观光园、采摘园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坚守生态,要在强弱点、补短板上下功夫。针对农村综合环境、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更高要求,临港区出台了加强农村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建设意见,制定深化农村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临港区也在产城融合的创新实践中,铺展开生态生产生活共融的和美画卷。
    生态铺底
    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在拓展纤维公司门口立着一块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着废水废气等排放物的排放指标,接受着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这是拓展纤维自我加压守护碧水蓝天的举措之一。前段时间,公司新上的二甲基亚砜回收装置投入使用,废水中二甲基亚砜回收率达到98%以上,比此前提高10多个百分点。其实,即便不上这个装备,企业排放量也已达到国家标准。公司再投2000多万元,换来的更多是生态效益。
    该公司还通过更多的举措提高环保标准:投资五六千万元改善天然气焚烧技术,废气排放标准远高于国家标准;投入300多万元新建生态污水处理站,让废水排放达到直排标准。
    企业是生态环保的主力军。为了让企业自觉扛起环保责任,临港区引导企业使用环保新技术,向资源节约型企业转变。临港区环保分局把区内50多家区域控制的重点排污企业负责人全部加入到“环保工作群”里,在群里常态性公布环保方面的新举措、新政策,企业遇到环保方面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答。
    此外,临港区还加大查处整治力度,把环保责任压实。有段时间,临港区汇钜电镀工业园不时会飘出一股酸腐气味,但现在味道彻底消失了。改善的背后是临港区环保分局一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该局负责人乔文鹏告诉记者,这个工业园内共有20家电镀企业,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和园区负责人挨家挨户走访,对入驻企业进行地毯式检查,要求存在问题的企业限时整改。他们还让园内每家企业都推举一位环保监督员,按时检查危险废物管理情况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始终绷紧治理大气污染、改善水环境、治理“散乱污”企业这根弦,临港区在出重拳、下猛药根治环保遗留问题的同时,还坚决遏制环保污染增量。
    江苏一家企业主动找到临港区,计划投资2亿多元开展铅蓄电池生产项目,但却被“无情”拒绝:因为该项目产生的铅粉尘环保不达标,严重影响儿童健康。“不管投资多大,只要环保不合格,一律不引入。”乔文鹏说,在招商引资上严把环保准入关,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实行“一票否决”。近几年,因为环评被拒批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每年就有五六个。
    而对于高科技含量、无污染的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临港区则敞开大门,聚力招引。如今,马夸特等一大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质项目落户临港区,推动着临港区在生态立区道路上越走越实、越走越远。
    编织“绿网”
    生态之城生机盎然
    4月9日,在临港区草庙子镇阳泉河岸绿化施工现场,经过工人们的精心“装扮”,昔日杂草丛生的河岸变成了百姓休闲漫步的绿色长廊。这条长约2公里的河岸,待5月份完工后,将成为临港区又一条生态发展带。
    目前,临港区全面展开河库综合治理、绿化美化等工作,今年将新增、改善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我们把整治工作与生态治理相结合,最大化保持原生态,把河流城区段打造成景观化、公园化的河库绿地,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临港区农业经济发展局工作人员介绍。
    以河流为骨架编制生态“绿网”,让临港区的生态底色更加浓郁,让百姓“深呼吸、见清水、看绿化”的愿景越发美好。
    穿城而过的林泉河湿地公园,带给群众的生态感受最为直观。从2015年开始,临港区对林泉河进行生态修复,清理淤泥、拓宽河道、补栽绿植。以湿地公园为中心轴,新型社区林立,商贸地块加快开发,带动中心城市生活圈、商贸圈、产业圈加速集聚。用3年的时间进行生态涵养,林泉河湿地公园成了“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花香、四季常青”的生态发展轴。
    林泉河的美丽蜕变,更加坚定了临港区构建生态格局的信心和决心,水系治理工程全线拉开。仅在今年,临港区就启动张家疃村南河、山马河等4条河流的河道整治工程。同时,继续加大米山水库上游水源保护地保护工作,关停了10多家养殖类、制造类厂房,确保水源地内无污染。全面实施正棋山森林抚育工程,加大退耕还林力度。文峰集团打造的威海植物园,汇集具有胶东半岛特色的植物物种,打造集植物汇集、科普教育、生态产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威海生态新地标。
    绿水青山映临港,产业蓬勃保生态。不变的发展初心,不变的绿色坚守,让临港区在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了共促、共赢,展示出生态美、产业强、城市兴、社会和的魅力新姿。

关于对君子兰路、昆仑大道 部分路段实行交通限制的通告
我市警方破获今年首起贩毒大案
全新硅芯片能精准分发光信号
居民楼内女子被捅13刀
宜才宜用·创业高新”活动举行 35个项目签约协议总投资119亿元
生态之城共享“绿色福利”
我省代表委员热议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年抚顺县政府工作报告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八次会议 决定任命方伟为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理市长
长春市13家大中型养老机构接受抽查
协助调查处理公告
保障用户过上祥和年 信阳富地燃气公司全力保障节日用气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专题调研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
市统计局搭建“学习平台”提升统计队伍能力
为大学生活留下青春影像
现场处罚决定书增添二维码
李锦斌带领省委常委等到金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
夜场女士免费 重庆玛雅海滩水公园约你七夕看明星嗨电音
建行衡阳分行在城区首设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代理网点
明起,游仙五里堆路开元中学段将半封闭施工,道路单向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