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青弋江横穿芜湖,你知道源头在哪吗?

       芜湖,自古便为青弋江与长江交汇之处,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芜湖“半城山、半城水”的独特山水风貌。
千百年来,甘甜的青弋江水养育了两岸无数百姓。今天,小编带您一起去探寻源远流长的青弋江!




青弋江,全长291公里,有大小支流23条,流域面积4340平方公里。是长江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
据《南陵县志》记载:青弋江,发源于黄山,会石台、太平、旌德、泾县诸水后,河身渐广,春暖水涨,波涛汹涌,故曰江。
据芜湖市档案馆馆藏《青弋江沿革》中记载:青弋江,发源于安徽黄山山脉,上自黟县美溪河源地黄金尖起。
位于黟县西北拜年山(海拔1137米)与黄金尖(海拔888米)之间的美溪河是青弋江的正源。后经石台县、黄山区,于周家坦注入陈村水库(太平湖,淹没前称舒溪河),出陈村水库流经泾县(此段原名施溪河)、宣城、南陵、芜湖等地。
青弋江源头陈村大坝▲
在修建陈村大坝之前,青弋江似一条碧绿的绸带在翠峰幽谷间伴随着溪水击石的和鸣声一路穿行,虽有一些险滩湍流,但在过去千百年间一直是两岸人民重要的水路通道。
陈村水库▲
中江桥下的青弋江▲
青弋江犹如一条美丽的银丝带,飘游在皖南的崇山峻岭之间,她一头系着黄山,一头连着长江。千百年来,甘甜的青弋江水养育了两岸无数百姓。人们也赋予了她很多称谓,如“清水”、“泠水”、“泾溪”、“泾水”等。
《宁国府志》中记载:青弋江古名清水,一名泠水,又名清弋水。
《后汉书•明帝纪》中记载:有泾水,出芜湖,因水立名。
停泊在芜湖青弋江口的渔船
(拍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上世纪70年代初雪后的芜湖青弋江与中江塔
上世纪80年代青弋江鸟瞰
上世纪80年代初青弋江
芜湖历史上称“青弋江”为“长河”▽▽▽
民国八年《芜湖县志·地理志》中记载:长河(即青弋江),在县治南,源出广德、宣州,自濮家店经县前十里注扬子江(即长江)。由濮家店东北转经官陡门六十里达姑孰溪,名扁担河。
图为民国八年《芜湖县志·地理志》中记载的“长河”
图为民国八年《芜湖县志·河南图》
标志有“长河”
青弋江的水运有着久远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诗人李白有诗云:
涩滩呜嘈嘈,两岸是猿猱,
白波若卷雪,侧石不容舫,
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可见在唐代青弋江上游就有舟楫往来。到了清朝嘉庆年间,载重5至10吨的“仙踏子船”曾沿河上行到仙源、石台。1898年,芜湖商人创办的内河轮船公司已有小轮在青弋江上航行。
十九世纪末,停泊在芜湖青弋江口的船只
民国早期芜湖中江宝塔和东辕门
千百年来,青弋江两岸人民得水之利,因水而兴,繁衍生息,便捷的水运交通,也促进了芜湖商埠的繁荣。在那个“舟楫”主宰货物运输的时代,青弋江成为联系皖南山区与外部经济生活的重要纽带,也是一条重要的文化传输长廊。

全市法院工作会议:推动法治中国示范城市建设
朝天区扎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
良庆区:“新时代讲习所”宣扬创卫
火树银花装点虞城
南图服务宣传周 上南图数字资源库海量免费课程
源远流长的青弋江横穿芜湖,你知道源头在哪吗?
高标准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带动城市全面提质升级
济宁不动产登记收费有新标准 住宅登记仅需80元
风箱往事
我省出台冬季清洁取暖总体方案,未来5年---确保完成电代煤150万户以上
临沂一市民乘车丢包急寻 公交司机护包还包获称赞
学校食堂保安全 秋季检查再加码
鲁美传承红色基因
市委统战部召开机关全体会 学习贯彻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
钱岗村、米埗村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利辛县举办第47个“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
石城小学:举行防溺水家校共育家长会
衡水市调整城镇职工医保、生育保险政策
省教研室“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送教下乡活动在湖口四小举行
市财政保障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