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胡宗仁 通讯员 章国华 文/摄
早稻已经露出了黄灿灿的笑脸,单季稻绿油油一片。7月3日,记者来到柯城区万田乡种粮大户郑华丽的承包田里,见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今年早稻种了1400亩,估计再过15天就要收割了。”他说。
人如其名。退伍兵郑华丽“华丽”转身规模种粮,通过8年的艰苦创业,从最初的200亩地开始,到现在的2500亩,最终实现了奔小康的目标。
多渠道发展迈上致富路
在农场里,郑华丽还搞起大米加工。他介绍,去年又新增了一套国内先进的粮食加工生产线。一年里,他为自己农场加工稻谷40万公斤,大约是25万公斤的生态大米。这些大米,他通过直销的模式,卖给农户与一些单位、企业的食堂。此外,还要为农户代加工15万公斤的稻谷。
“我们还加工年糕,一年利润20多万元。”郑华丽说,每年农历10月份到春节是加工年糕的繁忙时候,要加工25万公斤的大米。
多腿走路,与休闲旅游结合,今年郑华丽种起彩色水稻。呆萌的小猪佩奇、憨厚的猪爸爸、俏皮的猪妈妈……在万田乡万田村翁塘垄水库大坝底下,一幅占地300亩的稻田漫画展现在游客眼前。郑华丽介绍,这片稻田漫画从今年4月份开始种植,5月中旬完工,6月10日进入观光期,每天有两三百人来参观。“宣传衢州,带动休闲游发展,我觉得很不错。”他说,他在6月20日又移栽了彩色水稻,另一幅有着“南孔爷爷”的图案已经成形,到7月10日就可以观赏了。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带动了不少村民增收。种粮、加工大米与年糕,郑华丽雇用的长期工有15人,季节性雇工50人到80人,去年他支付雇工工资达110万元。
退伍兵“华丽”转身种粮
54岁的郑华丽是万田乡人,早在1985年就应征入伍。“我是当海军的,当兵4年。”退伍回乡后,郑华丽迈上自谋职业的道路。从1992年起,他在乡政府工作,开了18年的车。
“我看到一些橘园失管,就想到了包地种粮。”郑华丽说,他是2010年开始从事水稻种植。当时,柯城区在推广“退橘还粮”,他就牵头成立了坦上种粮专业合作社,承包了200亩地种水稻。当时,只有10多万元资金,除了购置一些简单的生产设施外,连购买种子、化肥的钱都没有。所幸,在柯城农商银行支持下,他贷款15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我们是一熟早稻,一熟晚稻。橘园改成的田,土壤肥力好,当年早稻亩产有400公斤,晚稻有450公斤。”郑华丽说,第一年种粮就喜获丰收,让他的信心更足了。到2013年7月,他又成立了柯城区坦上家庭农场。
2014年,郑华丽种粮面积开始扩大到700亩,辛苦一年,算了算账,利润有35万元。
“三位一体”插上飞翔翅膀
华丽转身成功,郑华丽更是一心一意扑在田间地头。到了2015年,他种粮面积达1200亩。
然而,随着种粮规模的逐年扩大,郑华丽的投入资金渐渐不足。“当时,合作社内只有三台农用机械,粮食的生产、收割、加工等诸多环节均需大量人工操作完成。”他说,要改变现状就需要“机器换人”,不然雇的劳力多,生产成本高,种粮利润就少了。
正当郑华丽为农业生产的资金犯愁时,2016年5月成立的柯城区农合联所推动的“三位一体”改革(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变了这一窘境。它推出并以行业资金互助会为平台,上演了一出“四两拨千斤”的好戏。
“行业资金互助会内会员共同筹集500万元,再由金融机构1:10放大,使资金池做大至5000万元。”郑华丽说,这是种粮大户的及时雨,“通过行业资金互助会平台,我们获得了300万元贷款,从而推动了合作社工业化种植、生产、加工粮食。”
跨过融资难这道门槛,“粮草充足”的郑华丽放开了手脚,一口气购入了45台农机农具。农场还建了700平方米的烘干房及仓库,200平方米的育秧流水线房,插秧机、收割机、稻谷烘干机等农田机具一应俱全。
2017年,郑华丽的种粮面积更是达到了2200亩。他说,之所以面积扩大这么多,主要是农业在转型,一些低丘缓坡上的冻死橘园,柯城区连着几年在改造用于种粮。在各个部门的帮助下,解决了生产中的资金等各类问题,让他有能力和实力去流转土地,购买农机扩大种粮面积。
记者手记
种粮能致富,靠什么?靠的是政策扶持,靠的是农场主勤劳耕耘,靠的是他们的不断投入与科技支撑。
郑华丽,“华丽”转身,从一名退伍兵成了粮食战线的带头人,确实不容易。当下,规模种粮,面临的是劳动力成本的居高不下,还有资金的匮乏,技术的保障等问题。他之所以成功,正是有众多单位部门的帮扶,解决了上述一系列问题,通过“机器换人”、科学种田提高效率与产量,才使得郑华丽种粮规模逐年扩大,迈上了奔小康的道路。
如今,他打通了现代农业的任督二脉,与乡村休闲游相融合,其创业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带富能力就更强。
专家点评
柯城区万田乡政府高级农艺师徐建国:郑华丽有着军人的毅力、干劲与冲劲。他抓住柯城区推广“退橘还粮”的时机,带头转型,投入到现代农业的行列,一心一意抓粮食生产,从最初的200亩地开始,到现在的2500亩,起到了规模种粮的示范作用。
他吃苦耐劳,肯学习,崇尚科学种田,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取得了水稻产量的连年高产,还曾经获得全市粮食高产竞赛三等奖,被评为市优秀种粮大户。
他牵头成立的柯城区禾立方种粮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不断扩大种粮规模,在全乡50%的行政村建了种粮基地,为柯城区的粮食生产作出了贡献。他与时俱进,不断投入,建成了一条产供销一条龙的种粮服务产业链,既让自己致富,还带动一方农户增收。这个退伍兵是好样的,值得我们学习。
2018全国青少年夏令营(江西宜春站)暨泽智足球夏令营开营
翁源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徐州市安委会扩大会议召开
老城区商业街换新颜
福建加快培养全科医生 2020年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健康“守门人”
退伍兵的种粮之道
陆河县义工协会义工走访当地残障人士
我们的节日▪中秋‖孩子们制作蛋灯迎中秋
新安县别开生面的党建述职“大会诊”
西安居民消费价格 5月份同比上涨1.4%
“问”出民意“答”出诚意
千人诵舞暨惠民书市活动启动
鳗鱼太贵吃不起?日本人想出这样的“山寨货”
峡山区:锤炼过硬作风 优化营商环境
成都市司法局“三法”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
我市“3·15”活动菜单出炉
【滚动播报】嘉华大桥车辆逐渐增多 向渝中方向通行缓慢
滨州市档案局 启动工业档案文献资料复制件征集工作
即墨区迎接全国卫生城市复审宣传氛围营造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你在我心中是最美!象山区新竹社区居民选出5位“最美楼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