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区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 (本报记者王火炎摄)
湖里区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干部、军转干部、后备干部到基层一线,投入到重难点工作中。(本报记者何炳进摄)
(厦门日报记者郭筱淳 通讯员刘凌 林靖 陈瑜瑾)本月10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刊登的《基层干部有奔头》一文中特别提到并点赞湖里区发现干部、考察干部的创新做法。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使命呼唤新担当。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的出台实施,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为解决干部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等难题开出了良方。
骄阳似火,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处处热火朝天、生机勃勃,干事创业的热情从征迁一线燃烧到创新发展一线、城市管理提升一线……湖里区正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有关精神,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的确,湖里区近年来推行的“一线工作法”,注重在一线锻炼、培养和选拔干部,树立起基层一线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是基层单位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的有效探索。
基层一线
成为干部干事创业“主战场”
厦门岛东部,五缘湾畔,一场大型旧村改造行动——钟宅整村拆迁项目蓄势待发。湖里区主要领导、征迁指挥部负责人、街道以及社区主官“组团”沉到征迁一线,用行动取信于民、服务于民,他们带头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讲,把征迁惠民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掀起了群众支持征迁热潮。“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讲的都是大家关切的事!”钟宅居民钟庆达由衷地说,领导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互动,用真诚、真情推动征迁,群众哪有理由不支持!
当前,湖里区全面启动东部旧村整村改造,涉及10个“村改居”社区、29个自然社,拆迁房屋总量达到1300多万平方米。这个过程中,116名干部被选派到征迁一线,全力推动七大片区旧村改造,掀起全面攻坚热潮。
不难看出,湖里区正把基层一线打造成干部干事创业“主战场”。近年来,湖里区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干部、军转干部、后备干部到基层一线,投入到征地拆迁、城市管理、“两违”治理等重难点工作中,形成了“干部报名自荐、组织筛选统派、一线干事建功、期满组织考核、优秀提拔重用”的干部工作链。
一线工作,创出一流业绩。2017年,湖里区择优选派了近百名优秀干部到一线,强有力推动征地拆迁和“两违”拆除工作,“两违”整治工作更是连续5年在全市年终考评中获得第一名,征地和房屋征收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323%和204%。湖里区东部旧村征迁工作不断刷新纪录,后埔—枋湖片区全面完成薛岭、枋湖、梧桐三个旧村的整村征迁任务,累计签约2516户、158万平方米;金山街道五通社区东宅社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整村征迁签约,累计签约213栋、共20.6万平方米,刷新了湖里区乃至全市的征迁速度。为此,区委、区政府专门召开表彰大会,分别授予后埔-枋湖片区指挥部和金山街道片区指挥部集体三等功,为全区旧村改造工作树立了典型和标杆。湖里区委主要领导表示,湖里区委倡导并坚持“一线工作法”,树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用人导向,就是要让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有为的人有位,为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开足马力,为改革创新发展再立新功。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湖里区党员干部沉下身、沉下心、沉下力,深入小区开展服务。目前,全区已有3000多名在职党员到本人居住小区报到,55名处级以上领导主动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形成在小区党支部引领下,业委会、物业公司、全体居民、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用人导向
创新实行“机动式”考察干部
从办公桌前“听转播”转变为到工作一线“看直播”——湖里区委把考察干部的“镜头”聚焦重大任务一线和“八小时外”的表现,真正树立起向一线看齐、在一线锻炼、在一线选拔的用人导向。
早在2016年的“莫兰蒂”台风灾后重建中,湖里区委就派出6个考核组,深入街道、社区等灾后重建一线,访谈各级干部群众300余人,发现并提拔了一批政治坚定、表现突出的干部。
紧接着,在厦门会晤筹备中,湖里区委又派出5个一线考察组,坚持定期下街道、进社区、到任务一线跟进考察。这个过程中,湖里区创新推行“分组考核建档、全程跟踪纪实、氛围营造激励、绩效督查研判”模式,让干部所做的努力组织有关注、做出的成绩组织有掌握。
“考察干部就要带上‘望远镜’‘显微镜’,近距离接触干部。”湖里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来,湖里区从坚持政治标准、干事导向、日常激励三个维度,研究制定《湖里区常态化“机动式”考察办法》,目的就是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考察重点任务的推进成效、了解干部的德才表现,实现“抓住事”与“看准人”相结合。
位于湖里区高林社区的金林湾花园a区安置房,占地面积达到15.5万平方米,总套数达到1426套,是全区乃至全市最大的安置房项目之一。涉及拆迁项目多、安置群众多,时间跨度大,这给返迁工作带来高强难度。经过返迁工作组历时5个月的攻坚努力,交房工作基本完成,已进入扫尾攻坚阶段。
就在这时,湖里区委第一时间组织考察力量到项目现场开展“机动式”考察,通过集体座谈、个别谈话、现场走访三个步骤深入挖掘典型事迹、先进经验和一批优秀干部。这个过程中,一批勇于攻坚克难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其中,金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蔡耀明还有1年半就退休,但工作有热情、有干劲,每天坚持深入返迁户家中做工作,专解疑难杂症。他通过对每份协议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充分的梳理和研究,并与社区、返迁户不断地沟通协调,制定合理的返迁交房实施细则。
同时,考察组还挖掘出“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全区的东部旧村改造和返迁安置工作树立起标杆。其中,在返迁工作现场成立了由16名党员组成的临时党支部,通过加强项目一线的基层党建,返迁工作推进有了主心骨,落实工作有了向心力。
当然,实行“机动式”考察仅仅是第一步,近日湖里区正在制定《湖里区干部大评议总体方案》,让更多人参与评议班子、评议干部,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识别干部,更加精准地为每一位干部“画像”。这也意味着,湖里区把功夫下在平时,对干部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落实工作
用好效能督查“指挥棒”
摊开地图,上面详细标注着征迁任务,督查人员与征迁相关负责人围坐在一起展开讨论。“征迁任务推进如何?产生了哪些问题?导致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一连串的问题被抛出,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一一回答,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是记者在湖里区五缘湾北征地拆迁指挥部看到的一幕。
湖里区实施效能监督员联系挂钩各个片区指挥部的工作制度,将效能督查放到征拆一线工作中去,参与全区征收工作例会,及时有效推动项目进展。对于推进较慢的项目和重点征迁项目,区效能督查办联合区征收办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督查;对于落实不力、推诿扯皮的单位与人员,湖里区专门建立督查约谈制度,由区委办、区政府办、区效能督查办联合进行督查约谈、推动落实。经督查约谈后仍无实质进展的单位与个人,则予以严肃问责。
而对于全区性重点工作,湖里区按照“六定”措施(定落实事项、定目标任务、定责任对象、定办结时间、定工作要求、定督促反馈),形成工作落实闭环链条,实现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协同化、联动化。与此同时,湖里区成立联合督查工作组,对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开展一线督查。在征地拆迁一线、在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我们总能捕捉到效能监督员的身影,他们及时有效推动项目进展,确保征迁工作日日有推进、周周有进展。
事实上,效能督查的触角已延伸至湖里区中心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城市环境提升一线,每周三下午雷打不动,湖里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组成的“路长”队伍深入大街小巷一线督查,违法建设、露天烧烤、占道经营等一系列城市管理顽症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做到立诊立改。
而按照“一季度一督查”,湖里区组织人员重点督查开工、竣工和投资进度滞后的省市重点项目及区财政性投融资项目,尤其加大工作不落实的督查力度,力促湖里区今年1-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全市各区名列前茅。在此基础上,湖里区还结合实际,开展常态化效能督查,并将结果通过《效能通报》每周面向全区公布,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绩溪“倍增工程”确保水生态项目建设零伤亡
下大力用狠劲推进重点难点村换届攻坚
市人大调研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持续开展攻坚行动 紧抓拆违不松懈
宜宾县领导慰问科技工作者代表
湖里区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 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泾县桃花潭镇清明森林防火“四到位”
洪江市启动首届“邮乐杯”校园互联网创业大赛
湄洲妈祖祖庙2017-2018学年度奖教奖(助)学办法出台名单送审截至8月5日
一河清水 两岸美景 三色产业 生态综合治理 让青原富水河“活”起来
茂南区颁发第一批农药经营许可证
蓝山获授“中国毛衫名城”
辰溪县残联“一站式”办证获群众点赞
“940红果杯”城市业余联赛五人制足球联赛开幕式举行
和平召开“两馆”建设推进会
高要区:启动企业名称自主网上申报服务
永定区开展“5.29”计生协会纪念日活动
沪深港通扩额交易首日 北上资金逆势加仓
肥西县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称号
佳木斯20家事业单位招聘7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