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被恶意填报,别再不了了之

■本报评论员 扈宏毅
在法律上为恶意填报或篡改志愿行为定性,明确这类行为的违法成本,在技术上不断升级、完善,填补现实中容易显现的操作漏洞,如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杜绝这类恶意行为,切实保护考生的合法权益,凸显高考之公平,社会之正义。
近年来,考生信息泄露导致报考志愿被恶意篡改或填报已经不再鲜见,每到高考填报志愿期间总会有这类新闻爆出。
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高考考生廖某某在网上填报志愿时发现,自己的高考志愿早已在系统中被他人填报,且系统锁定不能再进行修改。当地警方调查发现,恶意填报志愿者是廖某某的室友朱某某,同时,朱某某还恶意填报了另一位李姓室友的志愿,而他称这只是个“恶作剧”。
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恶意填报或篡改他人志愿,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意愿,而是对方的命运,在道德上,这种行为的恶意和可耻显而易见,在法律上,亦是侵害他人受教育的合法权利。为什么如此荒谬的事情,那么恶劣的行经,每年都会出现,是嫌疑人无知还是钻了法律的漏洞?为什么考生的志愿信息又是如此容易被他人篡改?
只要获取考生的准考证信息和身份证信息,就可以登录填报志愿系统,填报和篡改他人志愿。因为信息泄露导致志愿被篡改,当然和考生信息管理不善有关,但这不能成为嫌疑人作恶的理由。就像有人丢了身份证,并不表示捡到者可以冒用其身份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一样。而恶意篡改、填报他人志愿究竟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无论从先例还是法律条文来看,似乎都缺乏一个定论。
有些先例最后往往不了了之,或者象征性地惩罚一下,因为恶意篡改者往往是考生的同学甚至老师,并多由当地教育管理部门负责调查、定论。同学者,可能即将步入大学,不好影响别人前途,老师者,最多是指导有误,学校管理不力,而被篡改志愿的考生呢?幸运的或许可以通过求助媒体,利用媒体的影响力获得重新填报的机会,而不幸的只好默默承受人生的惨淡。
倘若这种伤害他人命运的人最后无需承担法律的制裁,有的继续教书育人、有的人则会步入大学校门,那么我们不仅会担忧这种人将会教育出怎样的学生,成为怎样的“人才”,更会担忧这样的事件还会出现。
而我国针对这一行为尚未出台明确的司法解释和法律规定,也没有可借助的纠错机制,实践中只能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做法。考生想要用法律武器对被篡改志愿维权,难度颇大,而我国的赔偿标准一向是“弥补经济损失”,但失去录取机会既难以衡量直观的经济损失,也显然不是经济赔偿就可以弥补的。
当然,尤其重要的是,还要在网络填报志愿技术上进行升级,最大程度上防止他人获取当事人信息后进行恶意篡改。比如,考生在登录填报或修改志愿时还需提供手机验证码,再比如,也可以引入指纹识别系统等,以确定填报志愿者确系本人。
在法律上为恶意填报或篡改志愿行为定性,明确这类行为的违法成本,在技术上不断升级、完善,填补现实中容易显现的操作漏洞,如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杜绝这类恶意行为,切实保护考生的合法权益,凸显高考之公平,社会之正义。

市交通运输局有序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
让出行更方便——长春市轨道交通建设侧记
实施“四大工程”轮训2000名人才组建馆际联盟
国家体育总局李业武一行到滨州市调研省运会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
市公安消防部门:今日元宵节,市民燃放爆竹千万别“过火”
高考志愿被恶意填报,别再不了了之
武汉冷空气南下北风吹散乌云,周末可愉快地出行
多校发布今年自主招生简章北大清华不要求奥赛等级
紫薇小学女子乒乓球队勇夺省乒乓球联赛(丽水赛区)亚军
市委政法委学习贯彻市委七届 七次全会暨市委工作会议精神
东港: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7年1-10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老土布织出多彩路--记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雪琴
三项浙A限牌新政征求意见
外卖小哥登上诗词大会 打工14年熟记上千首诗
全市“两区”划定暨农村集体资产 清产核资工作现场会在西华召开
全市驻村帮扶工作座谈会在江华召开
市工研院成功引进西南交通大学产业化项目
天津新闻 (2018-10-27)
开展增殖放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