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商事高质量服务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县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以商事制度改革为抓手,以高质量服务助力全县高质量发展。
    一、随县商事制度改革做法
    在持续释放商事制度改革红利上,随县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快速降低,准入通道更加快捷,生存环境更加优渥,市场活力不断激发,促进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2018年1-6月全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562户,增长10.05%,累计达53898户。新增注册资本18.38亿元,增长13.09%,累计达392.38亿元。全县实有企业类市场主体7978户,增长6.46%,其中农产品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00家、家庭农场780家。“大洪山”“三里岗”等食用菌商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功注册,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5件,省名牌产品12个。全县年办理股权出质和抵押登记50件以上,融资20亿元以上。
    (一)以最快的速度降低准入门槛。改革落地速度越快,释放的红利就会越早越多。一是率先推行“三零”服务。2012年3月,随县率先在全省推行登记注册“零门槛、零收费、零首付”(简称“三零”)服务,出台《关于创新支持随县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39条,委托各工商所履行中小企业登记注册职能,法定办结时限缩短至1-5个工作日,此模式在全市得以推广。二是快速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自2014年3月1日起,随县注册资本认缴制落地,改年检为年报公示制一步到位。三是持续精简“先照后证”审批事项。2014年9月起,先后将107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53项、34项、28项后置审批,精简比例达85%。对213项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实行了清单化、动态化管理。四是全力推进“三证合一”“五证合一”“两证整合”到“多证合一”改革。今年6月,建立了“一表登记、一窗受理、一照一码、信息共享、一照通用”的准入登记机制,将办理相关证照时间由最长45天减少到3天以内。
    (二)以最短的流程构建快捷通道。服务瓶颈破解一个,服务质效就会跃升一个台阶。针对随县农业大县特点,突出食用菌、优质粮油、木本油料、果蔬茶、畜禽五大特色产业发展,构建服务生态农业、家庭农场、农专、“互联网+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捷通道。一是让群众少跑路。快速入驻县行政服务中心并正常运行,集中设立办公窗口,全面落实“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制度。二是放宽登记条件。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推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信息申报制、集群登记制等。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打通市场主体退出通道。三是畅通登记渠道。推进e+为民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将196项行政审批事项向平台集中,32类事项实行容缺登记,在全市率先实现国地税“一窗、一人、一机、一屏”办税模式。推行“同城通办、局所通办”登记服务机制,探索银行网点免费代办工商登记服务机制。四是创新登记方式。2017年10月,在全县开通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实现了“互联网+”登记、信息化技术与企业登记业务有机融合,在随县经济开发区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三)以最优的服务营造优渥环境。环境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自2013年至今,县工商局连续六年以一号文件出台商事制度改革相关措施。一是实施大众创业促进、小微企业成长、重点企业培优“三项工程”,逐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二是邀请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专家对随县28家中小企业进行课题调研,与中国农业大学等8所院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建立创新平台4家,申请专利260件,授权专利84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5%以上,推动随县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制定随县失信市场主体信用约束指导意见,建立了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制度,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新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一)出资政策随意性大。一是随意申报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后,投资者的“漫天认缴”行为,无形中增加了市场交易风险。二是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后,出现“只认不缴”现象。
    (二)信用监管难度加大。一是部分企业无固定的信用管理人员,临时聘请人员填报年报,年报数据大多随意填报,前后不符。二是一些名存实亡的“僵尸”企业,由于历史问题及注销、吊销条件限制等,影响企业信息公示数据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三)宽进严管不平衡。商事制度改革核心是“宽进、严管”,而现实中“严管”不足,“宽进”有余。一是体现在政策差距上。从舆论导向上看,对宽进政策宣传、重视远超过严管政策的宣传和重视;从执法人员思想认识上看,宽进政策相对于严管政策全面实在、操作具体;从监管对象反映来看,市场主体感受到宽进政策释放的红利,但是对“严管”知之甚少。二是体现在监管任务艰巨性上。“宽进”释放的制度红利使得全县市场主体迅猛增长,但基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少、力量有限,监管压力和任务成倍增加。三是体现在事中事后监管体制机制上。现实监管中,主管部门、审批部门无利益驱动不想管,或认识不清沿袭传统模式不会管,或无执法力量管不了,或规避风险不敢管,或干脆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导致出现监管盲区和死角。四是体现在经济发展质效提升上。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导致落实机制客观上存在滞后性。
    (四)基层执法力量不足。工商所作为基层行政执法单位,人员配备与监管不成正比,每年承担近20项专项整治以及其它工作,工作任务繁重,加之人员力量不足以及部门之间存在相互推诿现象,严重影响了无照经营查处力度。
    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建议开发企业登记注册相关系统时要考虑到全社会应用水平,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实情,在设计网络平台界面时要简洁易懂易操作,树立“将简洁的界面留给社会,将复杂的过程留给后台”的理念。
    (二)改进企业登记方式。随着“互联网+”登记服务深入,建议在咨询、引导、填表指导等各方面优化窗口服务,“线上线下”要有机结合,窗口配备网上办理设备并提供“不见面审批”方式指导,为不熟悉网上业务的企业提供便利,减轻受理人员工作强度和提高效率。
    (三)推进信用社会建设。一方面,通过宣传政策,强化社会整体信用意识,引导公众关注严管政策内容;强化信用监管数据运用,加大对失信企业监督举报力度,打造信用共治格局。另一方面,组织市场主体培训,让其了解“宽进”后承担的更多法律责任、更大经营风险,引导其建立规范化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以通过严管体现政策的有效性、权威性。
    (四)加强无照经营监管。一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等规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权责明晰的监管责任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有效解决权责不对称,监管中推诿扯皮现象。对涉及多个许可部门无照经营行为,明确牵头部门,相关部门配合实施,使基层执法部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建立无照经营信息共享平台,由政府牵头将各部门的无照经营信息统一整合到该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三是出台相关无照经营责任追究办法,对无照经营造成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事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
    (五)落实监管队伍责任。商事制度改革不仅仅是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市场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监管机制、监管制度的自我变革。要破除旧思维定式,转变监管理念,突出“管什么”“怎么管”等重点内容,来加强各部门对宏观政策和新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以及新的标准要求、方式方法、业务流程等具体实务知识的培训,引导干部增强大市场、大监管理念,以更加适应市场变化、改革发展、严格履职所需,提升监管执法人员执行力。
    (六)稳妥推进机构改革。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时间节点临近,工商、质监、食药监机构职能人员撤转“整合”,是市场综合监管的战场转移,全面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改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强化综合监管执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要从思想、人员、业务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加大市场监管部门在财力、人才等方面保障力度,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作者:随县人民政府研究室)

郊区有序应对暴雪天气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剧透!“世界最大的董事长办公室”长这样!(组图)
越城区查处首家违反“禁烟令”公共场所
民警及时化解矛盾 兄弟最终握手言和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9月22日开考
借商事高质量服务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唐山芦台经济开发区召开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调度会议
零陵潇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挂牌
环保督察整改进行时:回头看推进问题整改销号
九江职院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教师技能大赛上喜获佳绩
我市今年高考在全省排名情况公布!看看学霸们来自哪?
宁夏农机补贴APP服务正式上线运行
全市团干部培训班开班
人参养荣丸的美容秘诀
晋安区将建3000个电动汽车充电停车位
蚌埠又一批公租房可接受申请,方案见内!
四平银监分局督导辖内农发行发挥粮油主渠道作用、积极支持市场化收购
我市新增一批省级“水美乡村”
市民宗局三项举措巩固少数民族脱贫攻坚成效
路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友谊分局认真开展大气污染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