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龙镇探索水稻栽培新模式 助农增产增收


  传统水稻一般存在产量低、抗病性弱等缺点,为了解决该问题,取得较大经济效益,今年,会龙镇巧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合作在会龙镇青狮开展水稻生态适应性试验,栽种了包括宜香4245、川优6203、宜香优2115、泰优390在内的10个优质水稻品种,面积达25亩。待到水稻收割时,在其选出具有产量高、米质好、抗病性强等特点的水稻品种,在合作社实行大规模种植。
  近年来,会龙镇与区农业局、省农科院合作不断探索水稻培育、栽种新模式,开展水稻机直播、水稻生态适应性试验等尝试,切实促进群众增产增收。
  传统种植水稻一般将面临育苗、播种等环节,工序不仅复杂还要耗费大量劳力。巧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会龙镇的种粮大户,流转田地500余亩,发展粮油作物,每年在水稻栽种时节,合作社就会出现“抢时间”“用工荒”等问题。
  为提高全镇农业合作社的生产效率,解决“用工荒”等问题,去年,会龙镇政府与区农业局、省农科院合作,选取巧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基地,开展水稻机器直接播种新型栽培技术实验。
据了解,巧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成立,在会龙镇青狮村流转田地500余亩,发展粮油,经过三年发展,水稻栽、种、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操作。由于巧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区农业局、会龙镇政府与省农科院深度合作,选取巧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实验基地之一,在水稻培育、栽种等方面开启了一系列的试验性探索,水稻生态适应性试验就是在水稻机直播新型栽培技术上的又一试验性尝试。
“机直播是全省主推的一个技术职业,不再通过育秧、移栽,而是通过机械化来直播,既节省人员又加快了播种速度。”省农科院作物所高级农艺师姜心禄告诉记者直播分全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利用助力机械,也有人工撒播,相比而言机械化的效率比较高,也比较规范化。
  “直播能够在小麦收割以后,再利用直播在空闲田,能够解决很多的用工荒问题,同时还能够把整个插秧时间提长、提前。”巧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巧也向记者介绍说,水稻直播节约很多劳力和人工成本,该项技术非常适合种粮大户规模化流转,即节约时间成本很多。
  培育,不仅时间紧、任务重,收成还较低。采取直接播种技术不仅能有效地错开农忙时节,还将大幅提高水稻产量。相较传统水稻,机直播的产量每亩在1250斤左右,增产近500斤。
  据姜心禄介绍,直播的同时,整个区域内的质保也要跟上,同时实施无公害防控技术,比如说农药的残液的降解技术,适合于产业业主搞优质米的产业化开发。
  记者了解到,上月底,巧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机直播了水稻100亩,目前,秧苗长势良好。下一步,会龙镇政府还将与区农业局、省农科院合作开启深度合作,进一步探索大规模的稻田养鱼模式,成功后将在全镇推广,切实促进群众增产增收。
“通过大面积的稻田养鱼、优质米、机械化全程配合,预计米质比较好的品种通过参加和开发,一亩田的收入能够增加到500块钱以上。”姜心禄告诉记者,这和传统村相比,传统种植水稻在丘陵区一般一亩地能够挣到100元的效益就非常可观了,如果结合稻田养鱼,一亩田的收入能够达到1000元以上,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扩宽老百姓增产增收的渠道。
  (王超)

我市房地产开发重心逐渐向主城区外转移
市城管局张国宏副局长主持召开2019年深圳花展工作推进会
四川省地震局专家来乐调研地震现场联动机制工作
夹江县组织收看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汤原县开展县镇清雪工作检查
会龙镇探索水稻栽培新模式 助农增产增收
调研广东北海商会会员企业
凝聚文明共识 扮靓美丽乡村 ——清苑区精神文明建设亮点扫描
中船重工来我市对接军民融合等规划
庆国庆山水画联展 邀你观赏“南充风光”
苏州画作惊艳亮相国博 获中宣部部长点赞
市科技局召开政务公开工作培训会议
宿迁3名00后小将夺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2金3银
教师手牵手 学生心连心
市场规模已达8亿美元 中国进口促肯尼亚花卉产业快速发展
湘潭市岳塘区2018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公告
沾化区:丁锋现场调研村两委换届工作
十九大时光| 古蔺:砥砺奋进打硬仗 跨越提升向好行
强降雨带来成片垃圾 北江“清道夫”及时清理
民革大庆市委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监督栾莹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