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世 今年11位幸存者离世


  据人民网 又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世。4月30日晚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张翠英老人去世,终年88岁。北京青年报记者根据该纪念馆发布的信息统计,张翠英是2018年第11位离世的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今年已有11位幸存者离世
4月30日晚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张翠英老人于4月30日15点46分去世,终年88岁。
微博中透露,张翠英1930年12月18日出生于南京太平门外。1937年,年仅7岁的她为躲避屠杀,跟随父母藏身于芦苇荡。由于怕日本兵认出她是女生,张翠英把头发全部剃掉,母亲则把锅底灰抹在脸上。“当时江边的芦苇沟都是红的,飘着很多尸体。”老人生前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躲在芦苇荡的一个月,她和家人每天吃树根和芦苇草。
得知张翠英去世的消息后,不少网友留言悼念:“前几天看到老人住院的消息,希望她早日康复。可是最后还是离开了我们,时光走慢点吧。”“愿下一世的您不再经历痛苦。”
随着时间推移,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数量越来越少。2017年初,登记在册的幸存者有104人,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幸存者在世人数不足百人,平均年龄在85岁以上。
北青报记者在统计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发布的信息时发现,仅2018年开年至3月底,已有王翠英、顾秀兰、马淑勤等10位老人相继离世,张翠英老人是今年第11位离开的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纪念馆工作人员已于昨天下午派人前往张翠英老人家中悼念,随后还在纪念馆内举行了献花、灭灯仪式。
女儿:母亲曾目睹长江漂尸
张翠英老人曾经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女儿曹玉。1937年,只有7岁的张翠英在逃往江北时,碰到了日本人。“当时大家都躲到芦苇荡里,日本士兵看不到人,就用刺刀乱刺,母亲被刺伤了腿,都没敢喊出声。”曹玉向北青报记者转述张翠英曾给她讲过的经历时说,逃过一劫的张翠英亲眼目睹了家乡尸体成山,血流成河的场景,“当时长江上漂满了尸体,染红了江水。”
张翠英老人生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在躲到芦苇荡里的那些日子,经常能远远看见日本人端着枪来回巡逻,稍有风吹草动,这些士兵就开枪,还时常拿着刺刀戳芦苇丛。
曹玉讲述,母亲老家的房子也遭到日本兵洗劫,“当我外公外婆带着我母亲从江北回到家中,原本埋在地里的金银细软全没了,房子也被烧毁。”
大屠杀给张翠英带来的伤口绝不仅留在腿上,更在心里。后来,每当全家出游行至江边,父母都会特别沉默。“我觉得我母亲一生性格特别焦虑,而且很容易惶恐。平时过日子总怕自己丢了东西。” 曹玉说。
口述历史影像被保存
张翠英老人的丈夫曹洪泰已于2004年去世,他也是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曹玉告诉北青报记者,父母对那段历史很是避讳,“我们小时候都不会问起那些事情,母亲很少说。相比而言,父亲会偶尔跟我们讲讲,但是一提起来就会非常难过。”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南京开始筹建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父母才跟曹玉详细讲述了当时的情形。“我当时听到那些事情觉得特别不可思议,怎么可能有人能干出这么残忍的事情。直到我去纪念馆看了各种各样的史料,它们和父母的讲述是可以相互印证的,我才慢慢地接受了。”
口述经历,是很多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以及他们的后人选择传承历史的方式。
曹洪泰和张翠英在世时,曾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留言,他们口述历史的影像也被用纪录片的形式保存下来,并在馆内循环播放,供游人了解历史。
如今,曹玉和她的姐姐还会经常参加各种口述历史的活动,“因为我们觉得重任传到了我们身上,通过口述言传 ,我们必须把真实的历史去讲给大家听。历史是不可能消失的。”

淮北市水利民生工程建设润民心促发展
观山湖区审计局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区委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石湾镇街道37个村居开展食品安全培训
延安市财政局加大力度支持脱贫攻坚
昌平乡:“双高”基地变成“三高”
88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世 今年11位幸存者离世
2018年春运拉开序幕春节前荆州站将加开9对列车
我局四方面谋划部署社情民意调查工作
前两个阶段表现优异,第三阶段将保持优势——中国企业有望继续领跑5G
审计结果表明:2017年淮安对口援疆项目计划实施情况良好
端午出游热门城市前十名有郑州
市老年活动中心猜灯谜闹元宵
肢体残疾,送轮椅或防褥疮床垫;视力残疾,送助视器……关爱残疾户 精准送温暖
右江区举行第四届农民工技能大赛
购买年货别忘扫“身份证”
吉林省第29个世界人口日暨辽源市“关爱妇幼健康,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我国首部芯片知识产权题材电影《潜战》开机
和县善厚镇: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集中教育活动
【绍兴明晨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绍兴袍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马海、海塘工业集聚区景观风貌提升规划项目公开招标公告(CGSHZJ-2018-N000018)
临沂人大代表建议保护红色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