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浩瀚的宽甸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中,有一个80多岁的老者功不可没,他就是宽甸民族宗教局退休老干部——孟聪。他为宽甸民族文化的传承著书立说,先后出版了200余万字民族文化的书籍。
退休后的孟老被县老科协吸收为会员,他在这个新的岗位上又整整干了15个年头,先后参与老科协编辑出版的《秋实》、《六甸记忆》一、二、三和《中国宽甸石柱人参文化》等作品的创作。去年8月,他创作了820多首歌词,其中有480首被全国各地曲作家谱曲。他精选了其中346首出版了《桃花恋》歌曲集,为宽甸填补了没有歌曲专集的空白。
不能让宽甸民众抗日歌谣失传
在抗日救国的斗争中,宽甸民众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打击日寇,有“宽甸大捷”等许多重创日伪军战例的壮举,同时也流传着杨靖宇、左子元、于万利、张海川、于胜武等无数英雄抗日的歌谣。这些宝贵的歌谣散落在八九十岁老人的心中,一旦这些老人不在了,这些抗日歌谣就会消失。
时不我待,孟老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到宽甸偏僻的下露河、步达远、振江、长甸等16个乡镇去采风。一天步行几十里,渴了喝口溪水,饿了啃几口干粮。每到一地,他就打听会唱抗战歌谣的老人,就连去吉林省集安市探亲之机也会找老人座谈。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搜集了大量的抗日歌谣加以汇总整理。2014年10月,《宽甸民众抗日歌谣》书籍终于诞生了,一曲曲歌谣记录着抗日民众的爱国激情。《中国少年铁血军之歌》唱到:“为何离家上战场?/鬼子来了咱遭殃。/奸淫烧杀似虎狼,/活埋群众丧天良;/不怕鬼子刀和枪,/杀敌意志坚如钢。/冒着生死去抵抗,/定把鬼子一扫光。”173首抗日歌谣唱出了劳苦大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抗击日寇,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
《宽甸民众抗日歌谣》曾被丹东日报连续刊发了60多首,同时被丹东市史志办编著的丹东抗日历史文化丛书《丹东抗日歌谣》选进85首,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并由国家抗日纪念馆和辽宁图书馆收藏。
不能让非文化遗产断线
说到口头流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故事,孟老有些伤感地说,20多年前下去采访的老人当时已经80多岁,现在基本上都不在了。如果我们现在不加以抢救性整理、保存、发表这些民间故事,就对不起祖宗和后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线。此话也正是他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和动力。
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孟老怀着对家乡各族民间故事的热爱,对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毅然决然地带着他的老三样:一个旧的背包,一支磨秃了的钢笔,一台老式的录音机,不辞劳苦地到处采访。
60年代初,孟聪和丹东市群众艺术馆的陶林、宽甸文化馆袁永久三人组成采风小组,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深入到各乡镇的田间、地头、炕头上听老农讲故事,听他们唱民歌。一次,他们在通江村采风后要去川沟村,三人经过浑江时,踩着冒水的冰就过了江。一位老农说:“你们胆子真大,我在这等老半天都没敢过,前两天一个拉货的大车就掉进冰窟窿里了。”他们三人闻听此言,倒吸了一口冷气。
苦在其中,乐在其中。50年来,孟聪已经挖掘整理了400多万字的民间故事和310多首歌谣。作家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了他的《东陲满家》、《宽甸满族歌谣》、《鸭绿江畔的故事》、《六甸神歌》、《说唱孝道》、《放歌鸭绿江》等8部书。在成立宽甸满族自治县前,孟老编著的《满族故事》两集、《宽甸满族和朝鲜族》、《宽甸满族歌谣集》等7本书,为争取成立宽甸满族自治县提供了佐证,受到了各级民委的重视,极大地丰富了宽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歌谣被人们广泛地讲演、传唱,成为宽甸厚重的文史遗产。
不能让人们缺失孝道教育
百善孝为先。孟老认为:不能让人们缺少孝道的教育,应该把古今讲孝道的诗歌、故事搜集起来,整理编写成一整套的书供人们学习传唱用,以此来弘扬孝道。他的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历经5年的时间,孟老完成了20多万字的《说唱孝道》,这本书于2016年与读者见面了。孟老把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古孝道人物”,这部分写了经典的“孝感动天”、“卧冰求鲤”等感人的故事;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新二十四孝”,在传统的三十四个孝道人物的基础上又创作了“新二十四孝”,把“二十四孝”赋予了新的内容,更具时代的意义;第三部分写了“霸州市二十四孝”,把新时代、新风尚都搜集到里面去,供人们学习传唱。这部《说唱孝道》囊括了从古到今的孝道故事和感人事迹。
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孟老从2000年到2017年先后创作了儿歌、童谣310多首,写出了《小朋友来做操》、《小燕》、《小雪花》、《好想你呀雷锋》、《学习爷爷郭明义》等106首儿歌,其中《我和小树比身高》、《属相更歌》、《春之歌》、《向老师致敬》等60多首儿歌获得国家、省、市征歌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2009年,孟老为宽甸镇中心小学开展小学生道德品行学习守则教育创作了朗朗上口的《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歌》、《学生行为教育歌》在全校2000多名学生中诵读,被丹东市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杂志发表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为了配合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他又以雷锋、郭明义、季凤龙、毛丰美、李保国等为题材写了歌词44首,这些作品先后在《新歌诗》、《歌词作家》、《歌词世界》等16家报纸杂志上发表。
孟老现在已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辽宁民俗学会理事、辽宁省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并先后被丹东市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宽甸满族民间故事”传承人、县老科协授予“民族文化传承人”的称号。
王明雪 本报记者王巨
“党建+”点燃“红色引擎”
2018安阳市老年节文艺晚会举行
我市三措施加强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力度
长沙县首届机关运动会羽毛球比赛举行 商务局、教育局、金井镇分获组别冠军
省经信委黄东红副主任来岳调研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情况
一支秃笔写春秋——记民族文化传承者孟聪
我市举办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发展系列活动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富临实验小学第二届数学教学节拉开帷幕
市供销合作社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汉中市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这位大爷为何卖啥啥滞销?背后真相令人很愤怒
大同农信社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18〕4期(1)
粽子
在锡省人大代表赴宁参会
让全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网信福利”
湖南省教育基金会来永州为基层教师送温暖
47辆共享电动车停放路口阻交通,鸠江交警紧急处理保畅通
市领导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现场督查 景俊海参加
737家游泳场所向市民开放
我市开展法治和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
东源专题研究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案件处置工作
坚持立行立改确保件件有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