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随州市曾都区委 随州市曾都区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曾都区委、区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树立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在随州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的征程中担当重任、走在前列,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强劲势头,2017年,曾都喜获全省县域经济一类县(市、区)成绩突出单位荣誉称号,在全省一类22个县(市、区)中居第8位。
优化产业结构 增强综合实力
面对新的历史性机遇,曾都着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上做文章,在随州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的光荣使命中争取更大突破,谋求更大作为。
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领跑。一季度,共实现生产总值91.51亿元,同比增长7.9%,增幅全市第一;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73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46.66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6亿元,同比增长12.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83亿元,可比增长10.4%;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完成出口6308万美元,同比增长3.6%,顺利实现了“开门红”。元至4月,全区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3亿元,同比增长8.8%,增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67.51亿元,同比增长14.4%,增幅全市第一;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2亿元,可比增长2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67亿元,同比增长11.8%,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区主战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领跑全市。产业转型成效凸显。专汽及零部件在智能化、轻量化、新能源化等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智能车间、工业机器人等装备逐步推广,新楚风建成国内首条新能源车柔性生产线,程力轻卡底盘生产线改写随州无自产底盘的历史。创新驱动释放活力。泰晶科技、三环铸造等一批过亿元工业技改项目加速推进。全区完成技改扩能项目25个,总投资近40亿元。金龙集团自主研发的超宽幅广告布工艺水平国际领先,神业精艺泵车复合管专利产品远销欧洲。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65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9家。程力专汽再次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利康药业液用包材、玉柴东特防腐罐车等20多种产品成为全国、全省行业细分领域销量冠军。
现代农业提速发展。扶持发展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新增示范基地8处、国家级畜禽养殖示范场1家。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无公害农产品3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24亿元,同比增长14%。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12家。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35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6.98万亩。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规模经营面积5万亩。推广农业新机械,新增农机445台,农机深耕1.5万亩。加强耕地保护,完成全域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1.75亿元,同比增长9.2%,占gdp比重达46.4%。商贸实体繁荣发展。以大润发、中百、银泰为龙头的135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8.2亿元。电商发展方兴未艾。16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开辟网上销售渠道,200余家专汽厂商入驻湖北专汽网跨境电商平台,程力专汽、重汽华威等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出口过千万美元。旅游业迸发新活力。全域旅游迅猛发展,农家乐等乡村生态旅游势头强劲,洛阳镇胡家河村市级民宿试点建设稳步推进。千年银杏谷景区承载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新增公共停车位1200个。新四军第五师九口堰革命旧址被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洛阳镇被评为湖北省旅游名镇。
挖掘发展潜力 汇聚发展动能
抓好项目建设,既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增强发展后劲的长远之策。
2018年,是曾都的“重大项目建设年”。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以只争朝夕的姿态,深入经济建设一线召开“周六现场办公会”,为80多个实体项目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题240多个,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促使全区经济健康发展。
项目建设全面开花。策划三年滚动储备项目262个,计划总投资1071.8亿元。在建项目585个,其中76个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78亿元。3月9日,全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10个项目总投资达18.8亿元。江南专汽新型消防车、盛星机械制动毂、圣明药品包装等项目竣工投产;中广核万店光伏电站、楚天药业净化车间、双桥家具、世力达二期等项目建成在即;金龙集团环保地板二期、恒天汽车工业园三期、玉柴专汽二期、常青机械等一批“块头”大、“含金量”高、“衔接度”强的项目正全速推进。
创新能力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3%,居全市领先水平。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申报省级创新平台2家,新增市级创新平台1家,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2项、专利申请550件。新增注册商标138件,其中中国地理标志商标1件,大力专汽上榜全省企业商标注册总量50强。程力专汽的城市环卫车、泰晶科技的石英晶体谐振器、利康材料的口服液用包材、玉柴东特的防腐罐车等20余家企业或产品,成为全国、全省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金龙集团自主研发的超宽幅广告布在华中市场独占鳌头,广告布销量占全国四分之一。江南专汽引进德国技术研制的空气泡沫消防车,高压推送距离达570米,填补国内空白。
发展要素有效支撑。争取土地指标2850亩,筹集各类项目资金12亿元,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清河东路、桃园东路等道路建成通车,城北污水处理厂4月正式运行,日处理污水1万吨左右,彻底解决城北新区污水排放难题,汉十高铁、鄂北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工程曾都段建设进展顺利,发放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2.46亿元,各类担保、小额贷款、续贷周转公司为近200家企业融资约6亿元,31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随州首家a股上市公司泰晶电子发展态势喜人。启动春风助企行动,举办新春招聘会,组织企业进场招聘,为130余家企业现场招聘1100多名工人。开展银企对接服务,开年以来已为部分企业解决资金缺口1.49亿元。
深化改革开放 推动高质量发展
曾都区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源泉,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开创了曾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围绕“放管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发展环境日趋优化。调整区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下放便民服务事项89项。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各类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公布150项区级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权力运行监管不断加强。开展“红顶中介”专项治理,制度性交易成本逐步降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大降成本力度,为企业减负。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整合事业机构24个,撤销 5个,剥离职能122项。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多证合一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顺利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城市公立医院、基层卫生、“医养结合”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招商引资力度空前。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实施全员招商,成立7个产业招商专班和10个独立招商专班外出精准招商,选聘招商顾问,主动对接国内外知名企业。规范引资流程,强化包保责任,全面推行“一项一策一专班”服务,营造暖商安商的良好氛围。成功引进投资8亿元的常森汽配、投资3亿元的浩天专汽、投资2.5亿元的华昶新能源科技园和斐梵润滑油等重大项目,投资30亿元的随州“新城·吾悦广场”项目顺利签约。2017年引进2000万元以上项目12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个,实际利用内联资金80.3亿元。
外贸出口稳步增长。着力壮大出口主体,出口备案企业总数达到200家。外贸出口呈现多点支撑格局。2017年,三友食品、神农生态、舜天粮油等3家企业出口均超过4500万美元,带动全区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1.2%。程力专汽、重汽华威等机电产品企业实现出口5100万美元。力丰针织等纺织服饰企业实现出口1500万美元。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相继打开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出口国家和地区达124个。截至今年4月份,全区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8592万美元,同比增长2.87%,其中,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9%,电子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30%,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31家。
优化生态环境 改善城乡面貌
良好的生态就是最大的民生,是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我们实施最严的环保新政,让城乡更美更宜居。
城乡建设亮点纷呈。目前,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有序推进,明珠渠改造、合溪河治理有序推进;桃园公园、星光社区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力打造美丽乡村,高标准建设“两大片、两条线”生态走廊,府河镇白河滩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投资900万元建设洛阳镇小岭冲村、万店镇小河沟村、府河镇冯家畈村3个美丽乡村。
城镇管理水平完善提升。在“市区一体”理念指引下,我们遵循城镇发展规律,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深入开展“雷霆行动”“秋风行动”等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主城区禁鞭和环卫作业市场化成果得到巩固。筹资3000万元实施两水街包装改造、前进社区居民点包装美化、炎帝大道沿线农房提档升级及迎宾大道、交通大道、新316国道、烟化路绿化亮化等环境整治工程。
深入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用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厕所革命”建设工程全力推进,现已建改2000余座厕所,厕所小改动,百姓生活迎来大幸福;精准灭荒工作开展有声有色,全区现已完成精准灭荒造林2857亩,完成2018年任务93.7%;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4月初开工,总投资1.3亿元,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作为全省、全市试点,已在7个村开展试点工作,以点促线,以片带面,8月实现全覆盖。
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建设美丽和谐曾都,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秸秆禁烧、淘汰黄标车、燃煤燃薪锅炉改气改电、关闭粘土砖厂等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全面推进河长制,河库管理保护进一步加强。公示11条河流名录,确定区级河长13名、镇级河长59名、村级河长114名,全面拆除水库养殖拦网,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11家。
强化民生保障 提高民生福祉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民生保障,不断提高民生福祉,让发展有温度,幸福有质感。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39元,同比增长8.9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02元,同比增长8.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5元,同比增长9.59%。
持续开展脱贫攻坚。行业扶贫政策全面落实,132个新型农村合作经营组织参与产业扶贫。医疗保障政策全覆盖,为2.7万贫困人口缴纳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我区23370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建立4支扶贫志愿队。教育扶贫资助贫困学生6446人次。易地扶贫搬迁竣工验收162户,危房改造完工1339户。已建123座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381人。五项社会保险新增扩面1.4万人次。落实2500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金6600万元。低保、特困供养全面提标,惠及近1.7万人。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全面落实,惠及近6377人次。完成61个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和207个机井通电工程。规范建设镇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0处,改造提升农村供水管网75公里。建设通村公路176公里,规范村村通客车管理,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持续发展公共服务。全面改薄和学前教育项目全面开工,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招录义务教育学校教师302人,签约免费师范生20人,招聘城区教师76人,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白云湖学校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功,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106个行政村都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开展送戏下乡、送戏曲进校园活动183场次,放映农村公益数字电影2552场次,建成农村综合文体广场53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成功,创建省级基层标准所8个、省级基层示范所1个、小餐饮示范店318家、放心早餐示范店50家。
持续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红色引擎”,社区建设特色鲜明。充实司法行政基层力量,切实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阳光信访全面实施,成功化解一批信访积案。深化“三调联动”机制建设,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四色预警、分级管理”模式日趋完善。城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组建辅警巡防队伍,城乡公共视频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连续14年命案全破,刑事、治安案件持续下降,“一感两度两率”不断提升。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两化”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而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曾都提出了努力答好新时代政治卷、发展卷、“三农”卷、改革卷、民生卷、党建卷的总要求,号召全区上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开足马力向前冲,再创发展新辉煌,为推进“五区”建设、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领导带队开展空气质量现场调研
临泉县庙岔镇:注重产业结构调整 聚力脱贫攻坚
良庆区:水塘江水清岸美 沿线居民受益
重阳节的礼物
谭君铁到梅县区调研:牢固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政绩观
勇当随州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排头兵
人脸识别厕纸机“歇工”一周多 环卫部门:已配纸
开封小麦收购价格稳中略涨
乡村振兴关键要有“三心”
五中教师暑期忙“充电”
姜家营乡多措并举落实秸秆禁烧工作
“澳站”默(墨)助“操缦”搭平台古琴漂洋过海传文化--澳大利亚侨务联络站助力操缦文化工作室古琴参展
双色球:头奖9注721万 我市得1注二等奖
上渡街道召开重阳节老干座谈会
乐山“非遗”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瑰宝焕发新生机
张敬华专程走访北京邮电大学推进校地合作
市委统战部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及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
2018年中国体操节盛大开幕 精彩图集来了!
资阳城区道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交通秩序乱象得到缓解
陈武到我市调研并主持召开沿海三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