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新改造道路上一批大树得以保护下来每棵“霸道树”背后都有一段情怀


西湖路路中的榕树。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摄
江滨三路路中的木棉树。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摄
端州区人民北路开通后,路中三棵榕树依旧挺立着。西江日报记者吴威豪摄2
人民北路路中三棵榕树依旧挺立着。 西江日报记者 吴威豪 摄
阳春三月,植树时节。然而,新苗要种,大树也要保。近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在端州城区新开通或者扩建的道路中央,有不少树木挺立不倒、随风摆动。城市道路建设者不挖走、移走它们,相反还采取措施保护它们。据端州区农林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路中树能保留下来,主要是因为它们是古树或古树名木的储备树。记者采访发现,每一棵路中树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人民北路细叶榕:曾是避暑圣地
端州区人民北路开通后,原本位于道路中段拐弯处的三棵细叶榕树依旧存在。政府部门为了保护这三棵榕树,专门设置了花基,为了保障道路通行能力,又征用两边更多的土地。这三棵榕树因此也被称为“路霸三兄弟”。
“以前,这三棵榕树像空调,能带来凉快,陪伴村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夏季。”端州区城西街道下瑶社区居民黎志才告诉记者,今年他73岁了,可是那三棵榕树中有两棵的树龄比他还大。
以前,西侧的两棵榕树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树下都很热闹。黎志才回忆,白天举办庆宴活动在树下,正常乘凉歇息也在树下,晚上特别是炎热夏晚,村民们还是选择在树下睡觉。“那时候没有风扇,每晚有30多人,不分男女,围在树下的土地上,有的拿张草席垫底、有的直接睡在石块上,那真是凉快。”
“东侧的那棵榕树主要是为了遮阳。”黎志才说,当时村里唯一一个取水点是在那棵树下,村民们都过来取水。人多需要排队,阴天还可以,炎热天气排队那叫苦。于是,有人提出种植一棵榕树,用来遮阳。
江滨三路木棉树:曾是往返“驿站”
端州区江滨路正在扩建改造当中。记者走访发现,路边一些树木已被砍伐或者迁移,而位于江滨三路路中的一棵木棉树依然挺立着,迎风摇摆。
“木棉开花时火红夺目、漂亮,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吸引人群聚集。”端州区城西街道阅江社区居民伍振光告诉记者,他今年80岁了,可是这棵木棉树比他还大。
伍振光回忆,从记事起,他就看到有这棵木棉树。那时候,这棵木棉树生长在路边,后来,江滨路扩宽了,木棉树才变成了路中的“路霸”。以前,因为这里有棵大树,经过的群众都会停留歇息。后来,群众习惯了来这里歇息,无论是路过的、外出务工的、务工归来的,还是居住在附近特意出来听八卦的人,都会停留一下。
“这里非常聚人气,一些表演粤曲、舞蹈的人也喜欢来搞活动。人气旺的时候,附近村民有些人端着饭碗夹上菜,就跑出来观看了。吃完菜,有的回家再添、有的吃白饭,直至演出结束。”伍振光说。
龙安路榕树和梨树:村口的“地标”
记者在端州区龙安路路口看到,两侧人行道上矗立着两棵大树,位于高楼大厦间,格外显眼。
“这两棵树,一棵是榕树、一棵是梨树。位于村口位置,是我们村的‘地标树’。”端州区城西街道下瑶社区南安村小组居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56岁了,他母亲嫁过来的时候,这两棵树就存在。这里属于村口位置,是居民的主要出入口。因为树大好乘凉,所以经常吸引群众聚集。“以前,大家有什么事情要谈论,到这里来,准会有一番激辩。村民有什么要咨询的,也会到这里来找人询问,基本上能有个答案。”
陈先生表示,几十年过去了,如今人们不需要在这里聚集讨论问题,也很少在树下乘凉,很多事情在变,不变的是路口的树依然存在。“每次回家,远远地看到这两棵树,感觉特别亲切。因为这里有我的家,有我的回忆。”陈先生感慨地说。
西江日报记者吴威豪

省农委来县督查春耕备耕工作
我市部署今冬清雪保障正常出行
市上召开创卫工作专题会
市人大代表暨乡镇人大主席第二期履职学习班开班
关于2017年武夷新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第二批)工业和信息化基础重点投资拟扶持项目的公示
城区新改造道路上一批大树得以保护下来每棵“霸道树”背后都有一段情怀
市集体土地征地拆迁政策修订工作稳步推进
宜章县公路管理局:开展“路政宣传月”活动
鱼台:现代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3月7日至3月14日停电公告
绍兴市地方海事局关于市区南部部分航道继续实行分时分段临时性限航措施的航行通告
团市委开展“城乡少先队员手拉手·争做新时代好队员 ”科普环保公益活动
端午节小长假期间全市普通公路安全平稳运行
市环保局开展庆祝建党97周年“七一”主题党课活动
分宜税务部门:诵读红色家书 牢记初心使命
海沧大屏山公园“迷雾森林”如仙境 成片花海惹人醉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谢晓丹到工作联系点督导调研
狠抓工业技改和项目工作
三十而立看海南
乡村人才振兴与农民职业教育研讨会在湖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