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毕业季=“烧钱季”?
专家倡导学生应建立理性的消费观
□记者 王浩 核心提示:随着毕业季日益临近,即将离校的大学生们在写论文、找工作之余,一些人也开始张罗着用毕业旅游、毕业写真、散伙饭等方式来纪念即将逝去的青春时光。调查发现,一些毕业生过度消费的势头有所增长,毕业季很可能成为“烧钱季”。
毕业季消费 30年间涨幅惊人
大学一直有着象牙塔的美誉,而在象牙塔内无忧无虑的时光,也成为每一位大学生心中最美的怀念。每年5月中旬,大学生们开始进入“毕业季”。同窗四年,青春记忆,学生们都想用自己的方式“致青春”,给自己的青春记忆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几所高校,发现不少毕业生已开始用各种形式向青春致敬。受访学生中,有近两成毕业生表示,毕业花费超过了5000元,七成毕业生花费超过2000元。
和“95后”大学毕业生的毕业消费相比,“80后”“70后”“60后”的毕业消费有差别吗?
“80后”毕业生崔先生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他告诉记者,他是2010年大学毕业的,那时候毕业消费主要是准备论文答辩资料、制作简历、购买求职应聘的服装以及毕业聚餐、k歌等,花费在2000元左右。“同学们毕业聚餐也大都是aa制的自助餐,大多数毕业消费是在求职准备方面。”崔先生说。
今年43岁的“70后”毕业生刘桦毕业于安阳师范学院。她表示,当时毕业消费也就几十元,“我们当时还没有那么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就业方面的花费几乎为零,主要消费是散伙饭,和学校里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吃了几顿饭,拍了一些艺术照,买了些比较时髦的衣服,就算完成一个毕业仪式了”。
“60后”赵先生是1987年毕业的大学生,他在毕业季花了10元左右。“当时的平均工资在七八十元。”赵先生回忆,毕业时,他买了一本纪念册,一本3元钱,同学们可以在上面留言签名留作纪念。当然,毕业还免不了照相,用相机拍了不少黑白照片。赵先生笑着说:“我们那时候也就是走个过场,手里又没什么钱,也不舍得在毕业季时花太多钱。”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本简单的大学毕业已经悄悄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仪式”,因此各种消费集中爆发。抛开物价上涨的因素,仅从货币面值上来粗略统计,毕业花费在30年间涨幅惊人。
仔细算笔账 社交消费成“大头”
昨日,已经考上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的毕业生赵婷婷(化名)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毕业狂欢。她为自己的毕业花销算了一笔账,这一个月,她的开支比过去一个学期还要多。赵婷婷在大学期间每个月的生活费是1500元,可在毕业季还未达到最后的高潮前,她的花销已达4000元。
“钱都花在社交活动上了,毕竟以后很难再聚了。”赵婷婷在大学期间交友广泛,除了同学之外,还有在社团认识的朋友以及学弟学妹。毕业聚餐大家轮流做东,她说一般请七八个人吃一顿饭会花500元左右,如果喝酒花销则会更多。“毕业消费是躲不过去的,毕竟我们还是生活在集体里。”赵婷婷告诉记者,虽然每项集体消费都尽量节约,但是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不可能全部省略。
与赵婷婷相比,毕业生周康的毕业开销更多是用在了即将开始的研究生生活上。今年周康顺利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为了接下来能够更好地融入新的集体,他特意提前去了一趟北京,和导师吃了一顿饭。“我认为这项花费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帮助我尽快融入新学校,熟悉学校的老师。”周康告诉记者,尽管一顿饭花费2000多元,但是父母很支持。在这次饭局上,他认识了几个未来同实验室的师兄,和导师敲定了7月初开始新课题的相关细节。
安阳师范学院毕业生任丹丹即将到外省读研究生,她告诉记者,自己在毕业季花费了3000元左右,各种聚会在“五一”小长假后就开始了。班级大聚餐、学弟学妹道别、社团聚餐、好朋友小范围聚餐,虽然每次聚餐都是大家一起出钱,花费也不过百元,但是整个毕业季在聚餐、请客上的花费加起来也要1000元到2000元。安阳工学院大四毕业生秦奋告诉记者,他现在的状态是白天忙着找工作、晚上忙着跟同学聚餐,半个月来光吃饭就花了1000多元。寝室或班级大聚餐都是均摊的,像班级聚会和老乡聚会,平均下来一顿饭要花五六十元。
记者了解到,毕业季,学校周围饭店几乎天天爆满,营业额也比平日提升20%。后营附近一家饭店的老板表示,大多学生散伙饭消费一顿普遍在400元至600元。
一起毕业旅行 成为近期热门选择
“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我和舍友已经计划好了要来一场毕业旅行。我们将目的地定在了海南,计划一周左右,吃住游玩什么都考虑到了。”河南大学大四学生林唐笑着说。她告诉记者,为了这场毕业旅行,她们提前一个月做攻略,并且提前准备好了各种旅行所需及资金。
“我们这次6人海南游的门票、车费、住宿、餐饮费用,平均一人将近3000元。”林唐说,她身边的同学,毕业季花费主要都是在毕业旅行上,有的还是出国游,路线大部分去的是日韩、东南亚,小部分去欧洲、美国。
“我已经提前规划好了,不能错过大学毕业最后一次旅行。”这个月初,家住人民大道的陈琳赶回了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修改论文、填写各种资料信息。前几天,陈琳和舍友出发去了云南。“机票是很早以前就定的,攻略也做了很久。”陈琳说,她和舍友来自相距很远的城市,以后再见面的机会很少,因此大家都特别在乎这一次旅行。
今年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李磊最近也在和舍友商量毕业旅行。李磊告诉记者,宿舍里4个男生,大家计划着过段时间一起自驾游,目前定了两条路线,准备把人均消费控制在3000元以内。
记者从旅行社了解到,今年毕业季境外游数量增加,一些旅行社还设置了个性化定制旅游。
毕业季经济 各路商家抓紧掘金
“毕业旅行”“毕业聚餐”“毕业照”……大学生李潇潇告诉记者,最近两个月,与毕业相关的消费超过了4000元,这些钱都是父母给转账的。
在安阳师范学院校外的一家复印店,记者看到,来打印求职简历的学生络绎不绝。老板告诉记者,从4月中旬开始就有前来打印毕业论文、求职简历的学生,打印量、复印量是原来的好几倍,每天要从早忙到晚。“从3月初到4月,不少学生忙于毕业论文,店里天天都是来打印、复印论文的学生。”店主说。
随着大学生离校时间的临近,4年来积攒下来的大大小小的生活物品要如何处理,是让毕业生头疼的一个大问题。带走太麻烦,丢掉又舍不得,因此邮寄行李成为毕业生临走前的一项“大工程”。邮局、快递公司在高校设立了寄件服务点,为毕业生提供行李邮寄服务。为争抢市场,不少快递公司还开出特惠价,打起了“价格战”。
调查显示,六成大学毕业生毕业季花费超过3000元,超六成受访者的消费资金来自父母。“毕业旅行”“毕业聚餐”“拍几套不同着装的毕业照”……曾经简单的毕业,悄悄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仪式”。
采访中,大多数高校老师表示,考虑到同学情谊、毕业纪念,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加大花销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有个度。毕业生应该科学消费,在经济独立之前,过度消费要不得,铺张浪费更是不可取。
毕业季成“烧钱季”? 专家建议理性消费
对于毕业季变成“烧钱季”的现象,有学生表示,大学毕业就那么一次,不留遗憾就行。也有毕业生认为,分别之际只有花大钱进入高档饭店大摆宴席,才能显示出自己对师生情、同窗情的重视。
对此,国家心理咨询师赵坤明表示,大学生在毕业时搞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活动无可厚非。可是,如果用父母的钱来搞排场,则大可不必。作为走向社会的成年人,应该有自立、自强的意识,用自己挣的钱来庆祝毕业,这是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首先应该面对的问题。我国的大学生虽然早已成人,但却普遍存在独立、自主意识不强等问题。上大学花费父母的钱,在一些学生看来“天经地义”,包括生日聚会、恋爱交友,都是向父母伸手要钱,如果父母不给就抱怨。而在国外,大部分学生年满18岁,就不会再向父母要钱,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大学学业以及支付聚会、活动的开销。
赵坤明告诉记者,学生纪念毕业无可厚非,但是毕业开销需花在“点”上。学校应引导学生建立理性的消费观,尤其在特殊时期,要教育学生提前合理地制订自己的消费计划。要让毕业生明白,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并不是非要用奢华的形式来表达。社会和家庭也应多引导学生用高雅、有情调的方式表达分离之情,使学生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
鹤山市2180名教师积极“晒课”11节课程获评“部级优课”
千呼万唤始出来!香蜜湖豪宅备案仅8.3万/平!周边已疯长12万/平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着力构建“诚信大连”
世界社会工作日:促进社区和环境可持续性
警惕!鼾声背后暗藏“杀机”
毕业季=“烧钱季”?专家倡导学生应建立理性的消费观
20天 3万吨陈年垃圾一扫光资阳城区打响美丽家园保卫战
26名市领导担任“首席服务官”包联2018年全市33个重大项目
【竞争性磋商】滨州市公安局北海经济开发区分局手持式居民身份证阅读机等设备采购
我市部署配合中央环保督察组下沉督察工作
黄大文副局长带队开展“送党课下乡”主题党日活动
常德举办“爱我国防”大学生主题演讲比赛
团市委凝聚青春力量助力精准脱贫
阳光休假,雨水接班
埇桥区南关街道关爱辖区“百岁老人”
济南一季度投入127亿元保障重点民生支出
市商务局:我市积极推进第十二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筹备工作
第一届秦巴农洽会暨第二十七届西交会展位布局出炉
省委书记彭清华作出批示省长尹力赶赴现场督促指导处置工作
从消费投诉到商业大案 一位经历16年“风雨”的市场监管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