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西区绿树掩映、繁花似锦,清新养眼的绿水青山,让西区的绿色发展底色日益靓丽,五彩斑斓的美丽画卷展现着西区的“高颜值”。一直以来,城西区坚持将绿色作为底色和价值,将生态作为责任和潜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谋在新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举全区之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因绿兴城”“以绿惠民”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似水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似水,发展如舟!今年以来,西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推动“四个转变”,深入推进“五四战略”,扎实落实“三高一新”要求,忠实践行“两个绝对”具体化标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率先,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以环境优势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提质增效为主题,以培育新业态为突破,以生态宜居、富民强区为目标,统筹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生产和生活两个领域,处理好绿水青山与民生福祉的关系,更加注重绿色惠民、生态利民,努力实现西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迈向核心区
推进绿色项目生成年
打造全省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目标,城西区扎实开展“百日攻坚”“会战黄金季”专项行动,统筹推进绿色“项目生成年”活动。在项目投资建设上,今年,实施各类项目156项,截至目前,政府类项目开复工率78.57%。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上半年第三产业仍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动力,完成增加值119.6亿元,占gdp比重86.7%。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实现新高。市场主体发展迅速,新增注册私营企业1681家,累计达13089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281户,增量持续保持全市首位。
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开启“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共创双赢”的招商“双引擎”模式,成立全省首家政企联合招商中心,同时,借助青洽会、城洽会平台,截至目前实现招商引资客商到位资金24亿元。电商集聚效应突出,12家企业已入驻电商中心。
绿色发展
让民生福祉实实在在
城西区始终坚持民生导向,上半年,用于民生支出的资金达11.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6%。年初承诺的8类23项5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复工率达8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44元。精准帮扶扎实推进,城镇新增就业持续增多。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兴海路小学重建、文逸路小学新建稳步推进,完成国家中小学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教育信息化建设荣获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区。通海路妇计中心启动运营,家庭责任医师签约覆盖率55%,举办“夏都梦想季”文化旅游节、美食节等活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全市同步。制定了《城西区“厕所革命”2018-2019年行动方案》,在全市率先建设新型节能环保公厕1所,成为我市“厕所革命”的新标杆。截至目前,完成300座农村户厕改造前期工作,打造完成“温暖公厕”46座,对18座新建、改建公厕进场施工。
摄影:黎晓刚
以绿增靓 百姓诗意栖居品质城区
主动融入“一芯双城、环状组团发展”生态山水城市格局,围绕“一轴两心三带四片区”的城区空间发展布局,全面启动城市“双修”,以“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品牌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区”。“花街”、“花桥”建设,校园、庭院绿化,打造微型景观,不断优化城区生活环境。开展南川河绿道沿线花卉种植彩化行动。打造“精品楼院”,“星级公园”精品提升;率先实行城乡环卫“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全面推行街长制,完善区、镇(街道)、社区三级街长体系。社区建设日益完善。医财巷东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交付使用,文亭巷等5个社区投入运行,晨光村被评为全国农村示范社区。
以绿筑屏 构筑美丽幸福花园
为深化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屏障,今年投入绿色样板城区建设资金达7.8亿元。完成火烧沟大掌湾芳草小镇设计方案、火烧沟边坡生态修复实验项目和兴海路滴翠园草坪修复种植项目,面积达8000平方米。实施董家湾基地草坪种植试种项目。生态安全不断加强。实施“一河一策”治理方案,保证辖区水环境的干净、整洁。在全省率先实行渣土车“一车一证一档”制。启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完成215户“煤改气”。完成南山三期绿化造林3100亩,汉庄绿化区森林抚育1178.5亩。重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项目,虎台一巷、二巷、建研巷等12条道路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推进顺利。
优化机制 不断增强绿色发展活力
城西区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释放发展活力的关键举措,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改革举措,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减政放权,精简审批事项。对全区32个行政审批事项和41个服务事项流程进行梳理规范。积极搭建“最多跑一次”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在市民服务中心设立综合服务窗口14个,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核、综合窗口出件”。医改、城管、农村等各项重点改革持续深化。稳步推进“1+3+n”医疗服务模式,打通分级转诊的绿色通道,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践行绿色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下半年,城西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两山理论”,忠实践行“两个绝对”,以“一优两高”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主动融入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
——打造绿色发展产业体系
积极探索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路径,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具体抓手,继续优化投资结构,重点在绿色产业、绿色民生和绿色生态等领域谋划和推进工作。大力推进青海高原文化创意产业园、体育公园、鳌林旅游体育景区等市级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火烧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张家湾山体滑坡治理等区级重点项目;加快电商中心引进企业的速度与规模,优化、提升运营成效,努力将西区打造成高效、快捷、低碳、智能的示范性总部经济区。大力发展信息、教育文体、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等新兴生活性服务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推进青海高原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尽快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支撑。
——打造绿色高品质生活城区
全面推广“绿色西区”品牌效应;加快推进海绵化改造;持续加强人行道、停车场、农贸市场、城市绿道等“微建设”,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建设,努力补齐影响农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持续推进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提质工程,完成麒麟湾、小游园、鲁青公园等4个星级公园精品提升;继续推进大南山绿化区高标准造林工程,不断提高人均绿地面积;加大垃圾分类设备投放和宣传力度;加大源头治理工地扬尘等大气污染,启动建筑工地智慧化监管,确保空气质量持续走在前列;巩固拓展河长制成果,加强全流域网格化监管;加大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力度,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火烧沟沟道治理、灌溉管网等工程。开展城乡环境、拆违打非等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
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实行“互联网+”服务新模式。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全覆盖。在增强创新驱动上,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大学生创业基地孵化作用和三产服务中心、电商中心引擎效应;充分挖掘西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快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短板;高标准实施新村小区建设;加快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西宁晚报)
尼日利亚一民兵组织遣散800多名童子军
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提升市直属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银保监会拟推保险实名 为投保人设立惟一账户
德阳市社会组织党建促进会正式成立
集聚区、教育局、长春办开展“逐社观摩整街推进”活动
西宁市城西区:挥洒绿色笔墨吹响一优两高号角
从网红到落马官员 四川广安严书记只用了1周
教育部部署2018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
深圳文博会明日开幕 惠州百余种文化产品亮相
喝茶插花 享受田园休闲生活 骑行绿道 体验户外运动激情
青岛中德智能制造工匠学院揭牌 专攻智能制造!
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召开
后坪街道:述党建成绩 兴实干精神
林州市委第十五组村居巡察组在东姚镇冯举沟村进行入户调查
【农安县】县委书记韩明玉深入基层走访慰问
村民采药跌落悬崖 巡防民警紧急搜救
大连专家获 “国之名医”称号
丹东招聘合同制教师35名
“清廉因子”护新村建设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努力开创新时代浮梁发展新征程——浮梁县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胜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