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镇化为导向,创新移民安置机制——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移民安置的实践与思考

□市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罗会义
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淹没影响江华县9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的54个村、5个居委会、2个分场,淹没影响集镇5个;规划搬迁安置移民6535户27471人,迁建集镇5个。该工程启动以来,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涔天河水库扩建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来抓,以城镇化为导向,创新移民安置机制,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移民安置实现了“平安、有序、和谐、顺利”目标。
一、创新水库淹没影响土地补偿机制
现行水库移民补偿政策是以农村土地安置为基础的,实践证明,它不适应社会发展前进方向和新时期水库移民工作特点。江华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针对移民普遍诉求,通过深入调查和论证作出了移民城镇化安置的决策并报上级批复同意。这一决策的实施,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城乡劳动力结构,加快城市人口集聚,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采取长效实物补偿方式
城镇化移民安置的最大特点就是不需要为移民调剂土地,因此,长效实物补偿生产安置方式成为城镇化移民最好的选择。它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将水库淹没影响的农村集体土地折算成标准水田后,按每亩标准水田每年500公斤稻谷的标准拆算成货币补偿给权属村组,由村组分配到户;二是对年人均补偿稻谷低于183公斤的村民小组,按人均183公斤稻谷补足到组;三是考虑移民实物补偿为逐年进行的情况,水库淹没影响土地的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由市政府管理投资用于涔天河电站建设,发电收益作为长效实物补偿资金来源;四是市政府设立移民安置风险资金并进行财政兜底,化解长效实物补偿资金兑付风险。经移民自主选择确认,99%的移民选择长效实物补偿生产安置,移民由有土从农生产安置为主转变为以长效实物补偿生产安置为主。
对一个公益性水库移民能够采取长效实物补偿方式这在全国是非常少的,在省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中属于首创,为移民选择在县内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允许移民继续经营库区淹没剩余山林
涔天河水库淹没后,人均剩余林地还有11.1亩,对这些山林怎么处理,关系到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江华县委、县政府根据《湖南省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农村移民安置办法》作出了“淹没线以上的林地及林木仍由原权属单位或权属人所有,在法定承包期内仍由原移民户承包经营管理,外迁移民在林地经营管理上与原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成员享有同等的政策待遇”的规定。因而保持了移民原有的林业生产习惯、山林收入来源和城镇化安置的稳定性。
二、创新移民生活安置机制
为了使移民在城镇安居乐业,必须有一个好的居所,确保移民搬迁后比原来生活条件更加优越,县委、县政府着重强化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挑选移民安置点
移民安置点的选择是实施移民城镇化安置的重要一环,是关乎移民群众今后生产生活的好坏和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大事。江华县委、县政府把移民安置点规划布局与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瑶族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相结合,进行特色规划设计,最后确定四联、东田、码市、水口、小圩、花江洞6个移民安置点。这些安置点都具备一定的相对优势。县城四联安置点,位于县城规划区内沱江镇四联村,属县城城北大道区域,毗邻经济开发区;东田镇安置点,位于涔天河水库大坝下游,是涔天河镇所在地,是进入涔天河旅游景区的主通道;码市镇安置点,位于码市镇工业园区,与广东毗邻,是江华对接珠三角的边贸重镇;花江洞安置点,原为花江乡政府新址所在地,2016年因行政区划调整,花江乡撤销,合并到涔天河镇,此安置点改为旅游景区;小圩镇安置点,是江华县进入林区片的第一站,是江华县东抵广东、南达广西的重要交通枢纽;水口镇安置点,是水口镇政府新址所在地,是中部进入涔天河核心旅游区的主通道,具有中心集镇和商贸辐射功能。
(二)创新建房方式
江华县委、县政府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支持移民按规划设计一次性建好安置房。一是政府为移民代建安置房。为解决移民自建房的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为进点移民代建人均25㎡砖混结构基本用房,移民按690元/㎡的重置单价回购、超出部分由政府承担建设费用。二是成立移民建房理事会,全程参与安置房建设的监督管理。三是对在规定时间、按规划设计要求一次性建好安置房的,政府负责其房屋外立面及屋顶特色风貌的装修施工及其费用。四是农村商业银行提供 “移民安置建房专项贷款”。移民根据建房需要,自愿申请专项贷款额度,县农商行累计发放移民建房低息贷款4亿元,有效地缓解了移民建房资金困难。五是免费办理规划、用地、房屋产权等证。
三、创新移民后期扶持机制
(一)认真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移民实施搬迁安置后,及时落实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每人每年600元的后期扶持直补资金政策,同时做好移民项目规划扶持,帮助移民发展林下经济和特色产业,带动移民增收。
(二)千方百计促进移民就业
稳定增加移民收入是城镇化移民安置成功与否的关键。江华县委、县政府将移民纳入城镇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政府或投资公司在四联、水口、东田等移民安置点内及周边建立一批标准厂房和产业发展基地,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公司入驻,帮助移民就近就业、创业,确保一户一人稳定就业。对年龄偏大的部分移民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同时,编制落实移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措施,加大移民就业、创业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移民就业、创业技能水平。
(三)积极发展旅游产业
江华县委、县政府秉承“做好库区山水人文文章,解决移民就业创业,确保移民好起来”的宗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让移民安置点建设尽量体现瑶族风格、旅游特色,依托涔天河库区优势旅游资源,招商专业公司,打造民族生态旅游精品,鼓励和支持移民参与旅游产业开发,拓宽增收渠道,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目前,库区游船项目已完成招商签约,水口安置点的瑶都水街·爱情小镇项目正在建设中。
四、创新移民安置保障机制
(一)转变用地性质,增加移民财产性收入
项目建议书阶段至初步设计阶段,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移民实行大分散、小集中安置,移民建房宅基地为农村集体用地,不具备流通价值。移民安置方式优化调整后,99%的移民选择县内城镇化集中安置。沱江、水口、东田、小圩、码市等五个集镇安置点建房用地由政府统一征收、平整,性质转变为国有划拨用地,县委、县政府支持进点移民按规定履行土地出让手续,将宅基地转为出让地,在二级房地产市场上进行交易流通。由于沱江安置点处于县城中心,其他几个集镇安置点均在涔天河核心景区内,并且是所在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房地产增值空间巨大,无形中为移民储备了一笔可观财富。
(二)全面落实移民最低生活保障措施
按照国家有关社会保障制度,江华县委、县政府将移民纳入当地城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范畴,使移民安置后获得安全保障。对符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移民,按规定让其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对移民五保户纳入救助对象,实行敬老院集中供养,符合其他社会救助条件的,按规定让其享受相应待遇。
(三)建立涔天河水库移民安置风险资金
移民长效实物补偿是一种以电站发电收入作为兑付资金来源的安置方式。为了确保不把风险转嫁给移民,县委、县政府在制定长效实物补偿方案时,专门提出了建立涔天河水库移民安置风险资金并由市财政兜底的意见,方案获省人民政府批准,这样就能有效化解长效实物补偿资金兑付风险,对移民生活起到保障作用。

市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长子县召开焚烧秸秆警示约谈会
本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本溪市市直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泰民安社区打造“24小时书屋” 双胞胎姐妹夜读成社区“网红”
杭州市拱墅区区委书记朱建明率团到来凤开展对口支援
以城镇化为导向,创新移民安置机制——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移民安置的实践与思考
当好扬州城市文明代言人 省运会志愿者冲刺动员大会昨举行
福建师大体科院到顺昌仁寿开展“康之助•青春筑梦”暑期夏令营活动
湘潭市组织收听收看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黑龙江学生来郑州上大学 下火车丢了录取通知书
山东省环境保护督察组第十五组信访交办件办理情况公示
暑期培训班仍火爆 有家长抱怨“死活挤不进去”
杨安镇纪委:开展监察对象摸查登记工作
市民举报南津港大堤水域有人​私开水上餐厅 部门回应...
平房子镇倾情服务保春耕春灌生产用电
诏安官陂:开展贫困户住房摸底工作 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从四个方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亳州:文艺汇演进军营 共叙军民鱼水情
我市获得地方标准制定权
市消防支队上门服务重点工程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