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残联了解到,目前我市持证残疾人有16.7万名,其中言语残疾人和听力残疾人2.1万多名,占全市持证残疾人数的12.56%。0~6岁是儿童听力、智力、肢体发育最快的时期,对残疾儿童来说,同样是最佳的康复期。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残疾儿童的抢救性康复工作,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保障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为其将来入学、就业、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政策帮扶 精准康复
永春的小耀(化名)今年刚读小学一年级。身处新学校,他与同学们一起上课、玩耍,不亦乐乎。期间,不少孩子对他耳朵背后粘着的一个小东西感到好奇。原来,他是一名听力残疾儿童,2岁时申请国家的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完成耳蜗植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如今他已能同别人正常交流。他终于走出寂静的世界,听得到丰富多彩的声音,从只能咿呀到能深情呼唤父母。
“全市每年新生聋儿上百人。”市残联负责人介绍,大部分听力残疾儿童尚有残余听力,通过适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经康复训练效果好的可以进入普通幼儿园、学校就读,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近年来,我市连续多年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为0-6岁听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补助,自2016年起补助范围扩大至0~14岁。2012年至今,全市通过国家、省市级项目为0-6岁听力残疾儿童免费适配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198例,为600多名听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目前约有11%的受助者进入社会工作,66%的孩子在普通高中、中学、小学就读,还有15%的孩子正在康复机构接受听力言语康复训练,为他们打开了新的人生道路。
扶残助残 真情无限
“人之初,性本善…”4岁的小轩(化名)正熟练地朗读《三字经》。由于听力缺陷,半年前的他只会咿咿呀呀不会说话。通过“助听工程”的帮助,他适配了助听器,在语训老师的教导下,言语表达有了很大进步,不仅可以正常交流,还能熟练地朗读一些诗歌。
据了解,市慈善总会和市残联于2005年开始实施“助听工程”,12年来共投入309.5万元,为524名困难家庭听力残疾儿童免费装配助听器781台,帮助他们回到有声世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儿童康复机构捐赠了大量的教具、玩具。
此外,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也利用“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爱耳日”“爱眼日”等重要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助残活动,如定期到各个儿童康复机构,陪孩子们上课,玩游戏,和他们成为好朋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社会各界志愿者到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服务31次,服务聋儿952人次。
地铁下瓦房站25日起恢复正常运行
山东第二批服务业特色小镇出炉 聊城两小镇上榜
赤壁税务局提升便民服务从分税业务到一窗通办
我市举行吕梁新区建设专家研讨会 李正印主持 王立伟出席
上渡街道青云村三组村民义务筹劳打井抗旱保收
完善政策体系 助力残疾儿童康复
市人大部署2017年度考核工作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召开
银川第八届菊花展今日开幕
平江县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部署会
广宁县第二人民医院升级建设加快,推动优质医资下沉
汉川为放心早餐、食品安全示范店授牌
全市农业、民政、林业重点工作调度会召开
创作新时代精品力作 讲好深圳的动人故事
纬四路建设项目开工
【教育】蚌埠市教育局采购2018年“少年蚌埠”行动艺术作品画册制作服务项目询价公告
副市长郭庆带队督导合江县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玖富普惠等平台陆续提交自查报告 网贷行业头部效应显现
踏春去赏花 短线游火爆
朝天区转斗镇9月底完成贫困户“一卡通”清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