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日照市五莲县政府驻地在洪凝街道(原洪凝镇)。
“洪凝”二字组合,真叫人不好理解。大凡地名,各有由来。笔者从外地来到日照工作已有多年了,因为对地名学抱有兴趣,脑海里经常萦绕着一个问题:“洪凝”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去过五莲县城好多次了,感觉这座小城真的很美丽、很可爱,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从南向北蜿蜒流过县城西部的洪凝河。这条被视为五莲县母亲河的水流,数百年来一直这么流淌着,使得素有“山城”之称的县城,更增添了几分动感和妩媚。
前些日子笔者阅览康熙十一年《日照县志》,发现洪凝地方在书中被称作“洪宁乡”或“洪宁店”,这说明“洪凝”其时是叫“洪宁”的。按理说,“宁”是个常见字,比较大众化,而“凝”则相对生僻一些,地名弃“宁”取“凝”,不合常理,其中定有因由。这不由令笔者想起自己在《齐鲁晚报》上曾发表过的《日照涛雒镇,缘何取“雒”字》,文章探考得出:涛雒镇在明末为避明光宗朱常洛的名讳,而将原名“涛洛”改为“涛雒”——— “洪宁”改为“洪凝”,会不会也是因为避讳皇帝名字所致?带着上述疑问和猜测,笔者前往日照市图书馆查阅相关史书和典籍,在《山东省五莲县地名志》一书中,还真找到了答案———上面的猜测没错!书中对“洪凝”地名由来是这样记载的:
明初,曹、解两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沿沟立村,唐、郑两姓相继迁入。因村处洪凝河两源相汇处,汛期常闹水灾,以避洪求安意,取名洪宁沟,简称洪宁。明嘉靖《青州府志》载“洪宁沟”。因忌清道光皇帝旻宁讳,改为今名。俗称洪凝子。古为日照县四镇(洪宁、安东、梁乡、碑廓)之一。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其中,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中国有许多好端端的地名,被改得本意全无,文化蕴涵随之丧失,造成名字来由难以琢磨和辨识,更是令后人困惑不已。
无论是“涛洛”改称“涛雒”,还是“洪宁”改称“洪凝”,都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张所昆)
我市“3322”重点生态绿化工程进展顺利
围甲江西四特酒队在我市主场对阵杭州苏泊尔队
华明路街道慰问辖区贫困老党员
富平县强力推动三项攻坚行动
家庭乒乓球赛浙江赛区收拍 玉环父女夺冠
地名“洪凝”的由来
中秋假日返程 南京二桥、江阴大桥、苏通大桥车多缓行
全市首台“多功能户籍自助设备”在金东区投入使用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现场(博罗)推进会召开【视频】
企业生产“赶早春”
淇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儿童用品专项执法检查
激情绽放 梦想启航——市“创青春”创新创业阳泉赛区大赛决赛侧记
我市最新高温津贴标准出台:每人每天不低于10元
[武侯区]武侯区各街道开展庆元宵活动
路南区住建局闻“汛”而动保障群众安全
选拔新时代正能量“女神” 学府小姐模特大赛新闻发布会举行
衡水四院成功为百岁老人“换骨”
我市与联想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肖毅致辞并见证签约
云阳:广场文化活动贺新春
龙岩:掌上政务便捷高效 一网通办服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