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从省人社厅传来好消息:经过三年多努力,铜川荣获省级创业型城市殊荣!
从2014年7月铜川市被省人社厅确定为全省第二批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以来,铜川市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在省人社厅的精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密切关注下,在各成员单位的鼎力协作下,紧紧围绕创建目标,以建立健全“六大体系”为重点,将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与国家“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通过全力构建促创业带就业服务体系,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全面推进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2014年以来,全市新增注册私营企业4764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7871户,带动就业5万余人。全员创业活动指数达到5%以上,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创业活动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创业活动满意度达到80%以上,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部署动员,夯实责任,建立创建工作体系 。
——及时建立创建工作组织体系。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召开了“铜川市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会”专题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并成立了创建工作办公室,明确市人社局牵头负责全市创建工作。对全市27家市级创建工作成员单位及各区县政府进行了责任分工,统一了思想、夯实了任务、明确了责任。创建工作各成员单位确定了主管领导及工作联系人,各区县成立了创建工作办事机构。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三级创建工作组织体系正式建立,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随后,各区县以及市级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情况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了动员部署,全市掀起了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热潮。
——不断完善创建工作政策体系。为全面推动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发挥政策引导效应,2014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同时,各责任单位立足本职,印发了多个支持创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市人社局印发了《关于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有关问题的通知》《创建工作规划》《创建工作宣传实施方案》,并会同市财政局、市扶贫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就业创业扶贫的实施意见》;市民政局印发了《铜川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市工商局制定了《关于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放宽市场准入操作办法》;市残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的通知》,并联合多家单位印发了《关于加强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意见》;市商务局、市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铜川市“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通知》,并联合市财政局印发了《铜川市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奖励办法的通知》;共青团铜川市委修订完善了《铜川市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汇编》;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他责任单位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业、促进创业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性文件。
——积极构建创建工作资金支持体系。创建期间,市级财政部门每年预算安排资金400万元,各区县财政部门每年预算安排资金50万元用于创建工作。人社部门在就业资金的使用上,直接扶持创业的导向更加明确,就业资金促创业、带就业的功能得到强化。累计为全市各类孵化基地共拨付孵化补贴资金8496万元;创建以来,共为全市5216户创业主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23亿元,扶持带动16578人实现就业;为15853名创业者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3173.7万元;同时,市工商联充分发挥商联信用互动担保有限公司的作用,共为全市244家会员企业提供融资担保475笔,帮助解决流动资金3.8亿元。全市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税额3622万元;26户次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减免6162.34万元;556户次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80.48万元;6966户次享受营业税减免3758.97万元;8户享受印花税减免2.28万元。通过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成本,激发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存活力,助推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保障了就业岗位,推进了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进一步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创建期间,我市将符合条件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对象范围,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全市共有12118人接受了创业培训,4993人通过创业培训实现了自主创业。先后开办syb创业师资培训班4期,89人获得syb讲师资格,创业师资队伍进一步壮大。不断加强培训力度,创新创业培训方式,采取“1+x”(1为创业,x为技能)的培训模式,推动创业培训与技能培训融合发展,特别是积极探索实行“创业+电子商务”培训,使电子商务领域的创业得到了有效推进。截至2016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团购网站、平台40余户,全市电子商务应用企业2000余家,电子商务创业人员超过5000人。为了使在校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铜川职院设立《微商入门》《大学生创业基础》等创业培训课程。
——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健全创业服务网络,2014年,全市就业工作网格化管理体系开始建设,按照“以点带面、系统延伸、完备人员、信息畅通、无缝对接”的思路,在社区配备就业政策援助员544人,在行政村配备基层人力资源特岗员544人,主要从事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有效推动了创业型城市建设。同时,在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专门的服务窗口,解答创业政策咨询,受理创业相关业务,为创业者提供服务。建立完善了创业项目库,储备农业、科技等行业以及与大学生、妇女、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相关的创业项目260余个。成立了创业联盟和创业专家指导团,目前创业联盟共有170家成员企业,汇聚了全市各个行业领域的创业人才,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提供了商机,发挥了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作用。创业专家指导团共有30名创业导师,分别来自北京、西安等省内外各大名校的专家教授以及资历深厚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通过“讲座”“沙龙”“路演”“门诊式”“会诊式”“结对子”“上门”和“网上联络”等办法,为创业者提供了项目指导、市场分析、项目评估、项目论证、营销策划、信贷融资、经营管理、企业诊断、产权管理、计划书评审等一系列优质创业指导服务。同时,积极借智引力,共建创业服务平台。市人社局分别与西安交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清控科创公司签订了《铜川市电子商务促进就业创业五年发展规划》《铜川市电子商务促进创业就业人才培养方案》等合作协议,并建立tibinggo铜川创新创业培训基地。
——建立创建工作考核体系。制定创建工作考核办法,将创建工作纳入到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并建立统计制度且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创建期间,市人社局联合市统计局共同发布就业状况分析报告15期,对各季度就业创业整体情况和创建工作进行分析,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及对策。同时,对于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适时开展创建工作检查调研活动,及时协调解决。累计制作工作简报32期,召开创建工作专题会议13次,以强有力的工作作风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宣传引导,多措并举,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积极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创建工作。2014年以来,开展了各责任单位和各区县参与的创建工作集中宣传月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led屏等媒介不间断播放宣传口号和就业创业政策,在《铜川日报》连续刊发就业特色版面77期,在市广播电视台开办创业专栏70期、《铜川市大学生就业创业视窗》11期;并利用横幅、公交车体、户外广告牌、出租车顶显示屏、商铺门头显示屏等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大力宣传。共在各类媒体上刊登创建信息180余篇,发放宣传资料40余万份;配有专人专线负责政策咨询,接受咨询6000余人次。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提高了创建工作知晓率,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创建工作舆论氛围。
——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评选活动和创业成果展。我市成功举办了两届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评选出12家获奖企业,并给予了资金奖励。在大赛期间,组织200余家企业举办了以“创新创业你我同行”为主题的“铜川市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暨创业项目成果展”,参展企业之间互促交流,创业导师现场对企业进行点评指导。去年5月,由市人社局、市妇联、团市委共同举办的铜川市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拉开帷幕,8月份圆满结束,本次大赛全市共有113家创业企业(团队)报名参赛,参赛项目中既有基于传统种养殖业、零售业、服务业基础上的创新、创业项目,也有稀缺濒危中药材培育这样的高精尖科技项目。通过大赛,充分展示了我市广大创业者崇尚科技、崇尚创新、崇尚创业的精神风貌,激发了创业者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活力。同时,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举办了2届市级创业明星评选活动,对获表彰的20名创业明星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
——创业典型引领带动全民创业热情。创建期间,为充分挖掘全市创业典型,通过政策激励,荣誉鼓励,在全市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一是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涌现出了一批省级大学生自主创业明星。2014年—2016年,我市共有6名大学生创业者分获第四、五、六届省级大学生自主创业明星荣誉称号。特别是我市起源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李浪被评为陕西省第六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明星,其团队对半夏、白芨、黄精、珠子参和铁皮石斛等贵重中药材进行组培快繁优化技术攻坚研究,书写了中医药科研在铜川的新篇章。二是2017年8月22日,铜川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在孵企业铜川铜人科技有限公司的“教育机器人”项目在共青团陕西省委主办的第五届“创青春”陕西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取得了第7名的好成绩,获得优胜奖,同时晋级国赛;9月18日在由共青团中央、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学联、陕西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的“盐商杯”第四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成长组)全国赛60个项目中斩获铜奖。三是耀州区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办公室被省科技厅命名为第二批省级星创天地,园区对创客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平台,达到示范带动产业发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的目的。四是在第二十三届杨凌农高会上,我市3个创业孵化基地的12家企业13个产品分获后稷奖和后稷特别奖。五是2016年省人社厅确定铜川市麟字特种电源有限公司和铜川周陵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陕西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仁合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为“陕西省十佳返乡创业明星企业”;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项目“百变妖精衍纸画工坊”荣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铜奖。这些典型的树立,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的创业热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增强了创业者的信心和即将创业者的决心。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创建工作迈向纵深。
——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创业促就业倍增效应不断显现。按照转型发展的需求,全市已建成5大类15个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入驻基地企业601家。创业孵化项目涉及电子商务、商贸流通、养生保健、家政服务、工艺品加工、种养殖、陶瓷等12个行业百余种产品。基地为入驻企业提供经营场地、创业培训、项目推介、税费减免、创业指导、集中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一条龙”创业孵化服务,有效降低了创业成本、提高了创业成功率。累计扶持2483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5.79万人次,创业孵化基地已成为推动创建工作的有力支撑。
——重点打造三个基地,不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为了破解企业下岗职工就业创业难题,探索企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有效途径。在国有企业集中的黄堡地区建设了“铜川市困难企业职工再就业综合示范基地”,通过实施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措施,累计带动就业创业2000余人。目前已将该模式扩展到其他市属困难企业,带动更多的下岗职工实现就业创业;为了破解失地农民和回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难题,为统筹城乡居民就业创业积累经验,在照金建设“陕西省统筹城乡就业创业示范基地”,根据景区建设,及时跟进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已带动3400余人实现就业创业。目前已将该模式扩展到照金沿线及陈炉、药王山、玉华宫等景区;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创业难的问题,在新区建设了“铜川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孵化园通过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项目推荐、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措施以及提供免费的办公用房、办公桌椅、水电、网络等服务,累计吸纳263名大学生入驻创业。目前该模式已扩展到宜君县、印台区和王益区,分别建设了宜君县创业孵化基地、铜川市印台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铜川市王益区创业孵化基地,实现了布局合理,方便创业。
——成立校园创业实践基地,推动在校大学生创业。为引导和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了26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设立了总额为1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基金,鼓励各专业有创业意愿的在校生申请入驻,在园区模拟创业,促进创业项目孵化。今年3月,全国首个大学生三创赛项目孵化器落户该学院,旨在为在校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党的十九大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行了新的部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将以成功创建为省级创业型城市为新的起点,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双创”要求,探索适合铜川的创新创业新途径,不断激发我市创新企业的创新活力,引智引力、优化服务,打造新时代创业新生态。(来源:铜川日报 记者:段海洲 通讯员:辛治国)
开封市驻村工作队开展评选表彰和爱心捐赠活动助力精准扶贫
贵阳市轨道交通票价听证方案征求意见稿出炉
张德庆:弘扬临沂乡医文化 三代传承守护乡亲健康
三六零股价再收跌 分析人士认为价值回归还将继续
2018,再续辉煌---记开封市回族幼儿园新学期全体会
铜川: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型城市
三明市政府支持寄递物流产业发展
屯溪区:“居民说事点”说出社区大和谐
市文物局召开2017年局机关全体人员会议
台州海关持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立足法治政府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省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兰州市汇报会召开
广州新一轮养老规划或在210个工作日后制定
南丰智慧医疗惠民生
濂溪区公安分局召开“数据强警”调研座谈会
厦门全域推广联盟年会召开 105家成员单位共议未来发展
河北尚义县新鲜蔬菜直通昌平百姓餐桌
9月4日8:30—9月5日8:30长春市停水通知
铜陵移动警企联动开展“防诈骗进校园”活动
雅安市水利建设提前一月完成冬春修目标任务
王荷波:一声呐喊 一生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