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一凿坚守匠心20多年 他在小小竹子上"雕"出全国大奖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沈孙晖 实习生 顾红露 通讯员郑勤 梁珊珊)“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象山郁郁苍苍的山涧竹林,孕育了一群聪慧的民间艺人。他们雕竹根、品竹韵,以艺术的手法展现竹子的品格和特性,赋予其新的形式与内涵。40岁的吴晓华就是其中一位竹雕翘楚。
  在第四届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中,吴晓华凭《风雨携程》《高士浮槎》《百财聚来》三件竹雕作品,受到专家评审组的充分肯定,获得了“第四届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对他而言,不仅是一种技艺上的肯定,更是对其20多年匠心坚守竹雕艺术的嘉奖。
  40岁的吴晓华是象山黄避岙乡塔头旺村人,自小喜爱美术,每天黏着表哥看他在竹子上挥凿舞刀,日子一久就迷上了这门艺术,开始跟着表哥学习。对此,母亲很是支持,但父亲却认为学这个不务正业,根本赚不到钱。
  吴晓华的执拗,最终让父亲点头。高中毕业后,他拜入象山竹根雕传承人周秉益门下。几年间,吴晓华孜孜不倦刻苦求学,在修补打磨中揣摩,雕刻技艺日益精进。1996年,吴晓华初试啼声,便一鸣惊人!他独立创作完成的第一件作品——以和合二仙为主题的《百年好合》,获得了宁波市工艺美术精品展铜奖。
  “竹根雕讲究的是‘七分形、三分雕’,创作题材全由竹材决定,一刀一式不可贸然行之。”吴晓华说,创作一件作品的构思时间远长于雕刻的过程,有时要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
  为最大限度挖掘竹材的特性,每次创作前,吴晓华会仔细观察材料的形状、纹理、色泽、疤节等外观,从中审视、想像、确定主题,并融入自己的思想与意境,反复推敲、精心取舍。直至构思成熟,他才会果断下刀,一气呵成。正是这种磨人的“心雕”过程,练就了他精益求精的性格。
  学成出师后,吴晓华前往上海闯荡,在当地古玩市场开了家店,通过一刀一凿尽情显现内心所向。六年时间里,他辗转全国各地参展参赛,创作的《讲道》《刻舟求剑》《苏武牧羊》等作品,相继斩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中国根艺最高奖“刘开渠根艺奖”金奖等30余个奖项,并成功跻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
  但随着荣誉加身,人脉变广,应酬增多,加之上海快节奏的生活和浓重的商业气息,吴晓华开始变得浮躁,创作也遇到了瓶颈。
  要守艺,更要守心!2015年5月,吴晓华毅然放弃上海风生水起的事业,回到老家塔头旺村寻觅创作初心。幽静的乡村生活,重新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宝库”。
  这个外表精瘦、性格随和的男人,内心有着艺术家的坚持和执着,从不为上门求作品者的商业利益而“折腰”。“拙作虽丑,乃吾心神之作,有缘者方可得之。我不为衣食雕刻,不会因为收藏者的要求而改变自己的作品。因为爱竹,所以只想在竹子上表现我所追求与欣赏的文学艺术雅趣。”吴晓华说,手艺是一份充满孤独且没有退休的工作,一旦爱上,便是一生。他会像蜗牛般守住最初的真心,一路向前,内外兼修,让自己今后的作品更具思想灵魂。

浦口镇旅游扶贫驶上“快车道”
关于拟授予新田县“永州市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达标单位”称号的公示
张广勇参加交城县委专题民主生活会
冯玉臻在全市第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决克服现阶段事故“不可避免论”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关于优化调整公交21路、25路 及307路部分运行路线的通告
一刀一凿坚守匠心20多年 他在小小竹子上"雕"出全国大奖
扬州市妇联到罗湖区莲塘街道开展参观交流活动
我市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市水利局:水利知识“送”到家门口
《鼓浪屿之波》奏响《中国梦想秀》 鼓浪屿演奏家杨璟讲述节目背后的故事
联名网易云音乐!Joytop悦木跨界推出No Music No Life音乐笔记本
梓潼|百年"牛王庙会"好热闹 近百头"牛王"成功易主
关于公示科技特派员工作15周年表彰拟推荐名单的通知
市水务局领导赴崇明区调研水务重点工作
2018天津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再冷门也要100%掌握
遂宁市首批20个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企业名单出炉
合肥丹霞路将实现全线贯通
“价比三家”11月第四期(药品类)
男童被烫伤 考场外值守交警帮送医
唐道明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党外代表人士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