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巧夺天工 工匠精神薪火传承 ——记曲阳县职教中心民间传统工艺专业


雕刻业是曲阳县的特色产业,也是曲阳的传统产业和标志性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如何依托传统优势,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从而拉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是摆在曲阳县职教中心面前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而作为一所职业学校,曲阳县职教中心有责任和义务分担起这个重任。
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曲阳县职教中心于2008年开办了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学校注重市场调研,贴近市场办学,加大了特色专业的开发和建设,把民间传统工艺确定为学校的特色专业,优先发展,为曲阳县经济支柱产业石雕业输送了大批技能人才。开办民间传统工艺专业期间,该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职业能力为导向,规范教学管理,强化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成为全省国办中等职业学校中唯一拥有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学校。
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极
曲阳县位于国家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雕刻产业是曲阳县传统产业,也是支柱产业,雕刻企业有2300余家,从业人员10余万人,产品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总值达70多亿元。近年来,曲阳县职教中心全力为雕刻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成为辐射、带动曲阳县雕刻园区发展的领头羊,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6年1月,曲阳县职教中心被列入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120”特色项目校,并得到国家和省级财政支持。为适应市场人才多样化需求,学校民间传统工艺专业拓展到泥塑、陶塑、玉雕、3d图形设计、美术手绘、数控精雕六个培养方向,雕刻门类从单纯的石雕工培养拓展到木雕、玉雕、铜雕、不锈钢雕等领域。陶塑方向结合曲阳雕刻技艺并引进江苏宜兴的陶艺技术,把教学内容做了调整,使该专业毕业生能够用所学的泥塑技术传承陶瓷与陶艺技艺。美术手绘方向与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合作,派出专业团队建立北方最大的手绘基地,让有美术专长的学生学以致用。泥塑专业方向以台湾驻校雕塑家林忠石为主,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9个,引领该专业学生传承技艺创新发展。2015年,学校与北方最大生产数控雕刻机的曲阳县众友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新设数控精雕方向,引领地方雕塑产业成为绿色环保、共享共赢的新产业,辐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校企合作的数控雕刻培训中心,聘请四川、浙江、广西技术专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从无基础到能独立作图,掌握雕刻机操作等技术,可短期(3个月)、长期(1年)培训非学历学员。
目前,学校非学历职业培训人数每年突增560人,扎实的精雕雕刻技艺很受企业青睐,已经为当地乃至全国企业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骨干人才。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校内实训基地日趋完善
近年来,学校共投入千余万元用于改善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办学条件。其中,由企业投资350余万元建成了1800平方米精雕数控生产加工车间,新购单头、多头平面浮雕机,立体圆雕12头、8头、6头、4头数控雕刻机,全自动一次成型数控磨边机,62个雕刻头的圆柱机、切割机等,并配有多维扫描仪,可承接真人扫描雕刻、仿古雕刻,以及批量工程制作,批量工艺加工等业务。
学校投入百余万元用于大师工作室建设,先后创建了9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起了玉石生产加工基地,购置玉石雕刻机及配套工程;建起了陶塑生产加工基地,购置了陶器机械及配套工程;改造修缮了5000平方米的雕塑实训楼,形成独立区域化的发展空间;建起了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形成教、学、产、销一体化发展格局。
全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办学水平逐步提高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建设,引进人才驻校创办工作室,邀请行业、企业优秀大师开坛授艺,大大提升了学校办学实力。学校与曲阳众友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共建共享为原则,建成了精雕数控车间及三维图形设计培训中心,实现了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学员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索。
深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按照三级课程设置要求,以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为重点,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与相关行业企业一线管理和技术骨干共同进行职业分析,确定人才培养定位、职业能力及岗位技能标准,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构建半工半读、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知识系统型的课程体系,围绕职业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或项目组成教学模块,构建集素质培养、技术基础知识、专业能力训练、职业培训、考证课程、技能鉴定为一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的课程体系。
不断开发与更新课程内容。学校教学研发团队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以培养人才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坚持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教特色。
学校教学研发团队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重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一方面重视文化课,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强化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专业基础课设置以技能为中心,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综合基础理论课程。课程设置实行模块化,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注重“宽基础,活模块”,既强调相关专业通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强调特定职业的知识与技能培养。
学校根据教学项目需要开发校本课程,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来弥补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不足,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内容的实践性,充分发展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学校把握市场导向,实现了课程设置超前化。市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培养人才具有周期性。所以,学校培养人才以市场为导向,课程设置必须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未来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的要求作出准确分析和预测。
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专业师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建立了系统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强化实践实习环节,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训,重点提升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制定和完善了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去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与长期合作关系企业组建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共同设计项目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共同实施效果评估,使校企合作贯穿教师培养培训的全过程。
该校教师庞少贤的雕塑作品《东方欲晓》,曾参加原文化部主办的雕塑大展,并有多件作品被海内外艺术团体及个人收藏。他的石雕《如意》《和为贵》被北京皇苑大酒店收藏,石雕《佛本无形》被法国巴黎艺术名媛会珍藏,并发表在《十月》《河北画报》等刊物上。由于专业突出,庞少贤被河北师范大学、保定学院、河北职业技术学院聘任为兼职教师。
该校教师张秀娟的作品多次在省级和国家级比赛中获奖,其优秀作品纷纷被名家收藏。她在工作实践中勤于总结,撰写的《浅谈多元化知识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浅谈美术在教育中的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初探》等论文,先后发表在《教育观察》《河北雕塑》等专业刊物上。该校教师毕亚芳老师也多次在《河北雕塑》《雪浪石》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此外,该校外聘教师庞永辉,是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河北省楹联学会会员,被评为河北省十大金牌工人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
踏实办学,结出丰硕成果
自主设计、自主施工,校园文化建设工程节约资金百万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按照以育人为本、师生为主体,以创建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的校园文化为刚性任务,交给学校民间传统工艺专业部进行规划设计生产。三年来,该专业部教研组以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进行实际操作,成绩斐然。2014年,学校2013级师生完成了自主设计、自己施工的校园标志性雕塑“拓荒牛”建筑工程。2015年,学校2014级师生自主设计、自己施工,完成了高5米、长70余米,主题为“梅、兰、竹、菊、松和龙生九子”文化墙设计和描绘工程。驻校大师赵学坤带领专业组教师及高三、高二部分学生,完成了实训楼大厅两个“儒、道”文化柱的装饰与施工。该文化柱独具匠心,寓意深刻、做工繁琐,“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五常五德文化浸润其中。文化柱由35块大小不一、色彩各异的汉白玉、墨玉、将军红、青石、西柏坡米黄、花岗岩等石料组成,雕刻手法采用了阴刻、阳刻、线刻并灵活运用了楷书、草书、隶书、篆书、甲骨文书法字体,柱面的人物画像是借鉴了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漫画艺术线刻而成。2016年,学校2014、2015级学生共同完成了雕塑实训楼的整体装饰设计与施工:飞天系列、28星宿、福禄寿3星、铜雕孔子像,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的数控精雕作品,长征红军战士,陶艺作品系列等作品布满校园,育人氛围极浓,尤其“酒神”大型浮雕故事系列,受到业界好评。
历时三年,师生共同创作的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为学校节约资金达100余万元。同时,学校民间传统工艺专业毕业生在雕刻企业入职后上手快,工作踏实,受到社会和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群星璀璨,光彩耀眼。2014年11月,学校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师生参加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举办的“石尚奖”2014中国建筑装饰石材应用设计大赛,该校学生李舒的作品《释迦牟尼佛》荣获学生组石材设计类三等奖,严寒的作品《石象》、吕小帅的作品《福字影壁》荣获学生组石材设计类优秀奖,教师张明的作品《卧观音》荣获专业组立体石材设计类优秀奖。2015年,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创新成果交流大赛上,来自全国300多所院校的4000余件作品参赛,该校学生杨赛、王红飞、严寒荣获全国一等奖,学生刘凤敏、白若璨、高佳、魏畅畅荣获全国二等奖,同时该校还荣获全国三等奖7个,学校教师彭艳、毕亚芳、靳谦荣获交流赛优秀指导奖,曲阳县职教中心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
2016年8月,在第二届贵州国际石材博览会暨第二届全国石雕石刻大赛上,曲阳县职教中心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6名学生,参加了主题竞赛单元“金丝猴”设计和石雕石刻艺术品类两个竞赛单元。在金丝猴竞赛单元,该校学生王佳华的作品《金丝猴》荣获最佳设计奖(全国仅设三个奖项),并获得5000元奖金;魏畅畅象形作品《gui》、王若琛作品《黔金丝猴欢迎你》荣获优秀设计奖(全国仅设五个奖项)。在石雕石刻艺术类竞赛单元,该校学生魏成宁的作品《太极娃》、魏畅畅的作品《钟馗》、苏龙帅的作品《祥云》荣获优秀奖。2017年,曲阳县职教中心组织撰写的《现代学徒制研究报告》,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同年,在第三届全国石雕石刻大赛中,该校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学生参加了主题竞赛单元生肖“鸡”形象设计,学生魏畅畅的作品《翘首》荣获优秀设计奖(全国仅设五个奖项);魏畅畅的作品《回眸》、马硕资的作品《公鸡报晓》荣获大赛入围奖,该校教师靳谦、张明、孟艳玲荣获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社会培训成效显著
近年来,曲阳县职教中心通过打造技能培训、技术服务、对口支援、扶贫助教4个社会服务平台,成功举办各级各类社会职业培训100余次,累计培训10000余人次,为曲阳县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智力和技术支撑。
发挥社会服务作用效果明显。2016年10月,曲阳县职教中心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先后被确定为清华大学教育扶贫远程教育曲阳教学站、雕刻培训基地,河北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农村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基地,曲阳县社会技术技能培训基地。
春潮涌大地,号角已吹响。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振兴传统手工技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曲阳县职教中心正在砥砺前行。

我市1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我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启动
传统文化进校园 五彩端午乐分享
自治区台办到隆安县开展扶贫帮扶调研活动
129名台湾教师任职于福州地区各类高校
传统工艺巧夺天工 工匠精神薪火传承 ——记曲阳县职教中心民间传统工艺专业
郭建英在劣质散煤管控工作推进会上强调 积极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乐山·一木环保”校园公益活动启动
王福忠一行到道县六中指导秋季开学工作
【聚焦】佛冈火了!国内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佛冈这个活动
靳磊参加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联组讨论
他们的坚守换来我们岁月静好 寻访扬城跨年“守夜人”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以第一名好成绩勇夺2018年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首金
我市举行规模最大防洪排涝应急演练
鸡西市人民医院召开“红包”、回扣专项整治工作会议
斑竹园森林派出所救助一只省二级保护动物白鹭
省环保督察组转办第二十六批信访件
新华保险让客户燃起生活新希望
兴化市烟草专卖局抓实“四个重点”推进市场监管质效提升
临城县人民医院医务志愿者为1000余名小学生免费提供了心肺、口腔、眼等检查